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因LDH住院手术治疗,且具有术前脊柱站立位全长X线片的患者共222例,其中男l25例,女97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97岁;应用图形分析软件Surgimap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LL)、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之间各参数、发病累及节段、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DH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发现,男性PI 43.82±8.66°,女性PI 47.75±8.50°,P=0.001(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年龄、PT、SS、LL、TK、SVA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LDH患者所累及节段分别进行统计,P=0.480(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LDH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24(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然后将各年龄段发病率通过u检验进行比较,20-40岁段P=0.023(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PI也可能与LDH的发病有关,男性患者PI小于女性患者,可能是在LDH发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男性更早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研究HIV-1相关等位基因CCR5△32、CCR2b-64I、SDF1-3'A在性病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分布的特点,为我国艾滋病的预防和未来的基因治疗提供初步依据.收集198例汉族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198例性病艾滋病人群CCR.5△32、CCR2b-64I、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0.25%、16.16%、25.00%,与中国普通汉族人的结果一致.CCR5△32的突变频率较低,而CCR2b-64I、SDF1-3'A的突变频率较高,提示本地性病艾滋病汉族人群对性传播的HIV-1(R-5)毒株有较大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43.
为了检测苦参碱诱导JM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Cathepsin D、Fas-L的表达情况,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加药及未加药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Cathepsin D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半定量PCR检测Cathepsin D mRNA在转录水平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Cathepsin D、Fas-L蛋白表达。结果显示0.6mg/ml倒加药组细胞培养72h,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athepsin D阳性信号主要位于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的胞浆和胞核内。其阳性细胞率在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处理组Cathepsin D的mRNA转录上调。处理组前体Cathepsin D(52kD)的条带亮度较对照组强,而切割后产物(32kD)亮度较对照组弱;Fas-L在处理组表达上调。提示:苦参碱诱导JM细胞的凋亡伴随Cathepsin D及Fas-L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数字PCR(dd PCR)法检测乳腺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切片样品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拷贝数变化(CNV),并与免疫组化(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比较,以寻求更客观、准确、通量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方法:以细胞系293T、HOEC、SKOV3基因组DNA(g DNA)为模板,对靶基因HER2及校正基因CEP-17建立双通道dd PCR检测法,并对21例IHC检测HER2阳性(++/+++)的乳腺癌FFPE样品进行CNV(HER2/CEP-17)检测,与IHC、FISH结果比较。结果:单、双通道法对HER2 CNV检测结果一致;细胞及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dd PCR检测HER2 CNV的阴性、阳性Cut-off值分别为1.2、2.1,中间值为1.2~2.1。14例FISH阴性标本中,dd PCR的一致性为93%(13/14);3例IHC"+++"的样品中,FISH检测均为阳性,2例dd PCR检测为阳性,1例(17#)检测临界阳性。2例IHC"++"的样品,FISH检测阳性,但dd PCR检测为阴性。结论:dd PCR能检测样本HER2 CNV,且与FISH结果判读部分一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仍需大量样品来进行验证及建立结果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5.
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就我们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讨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医学研究生教育应首先应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做到博学而精深。同时,应注重科研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最后,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国际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总之,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应更加注重创新性、科研素质、人文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6.
随着人类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产量的增加,废弃塑料逐渐增多难以降解,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黄粉虫可以取食并降解塑料。本文从黄粉虫肠道内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的筛选,取食塑料后的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黄粉虫取食塑料能力及取食塑料后自身生长情况三个方面对黄粉虫取食塑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供科学治理塑料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究几种骨组织细胞系的力学性能及其与细胞功能的关系,该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压陷法分别检测了前成骨细胞系(2T3和MC3T3-E1)、前骨细胞系(MLO-A5)和骨样细胞系(MLO-Y4)的杨氏模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这几种细胞微丝和微管的排布。结果显示,2T3、MC3T3-E1、MLO-A5和MLO-Y4细胞的杨氏模量分别为(7000±2015)Pa、(6600±2024)Pa、(4700±644)Pa和(4500±1622)Pa,与原代骨组织细胞的杨氏模量及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但两种前成骨细胞的杨氏模量要显著高于前骨细胞和骨细胞。细胞荧光染色结果表日月'前成骨细胞细胞核周围的微丝和微管分布密度要高于前骨细胞和骨细胞,而前骨细胞MLO-A5,尤其是骨细胞MLO-Y4的骨架主要集中于细胞突触和边缘,这可能是导致几种细胞力学性能差异的原因。该研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骨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8.
以上海地区黄浦江中上游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杨树立木及各器官(根、干、皮、枝、叶)生物量方程,并对杨树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乔木层、地表枯落物层)、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杨树立木及各器官的生物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0.96~0.99,P0.001)。9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90.9 t·hm-2。其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为36.6%,乔木层各组分碳储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地表枯落物层碳储量所占比例仅为1.7%。土壤碳储量(0~50 cm)所占比例最大,为61.6%。这些杨树人工幼龄林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上海地区人工林碳汇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对Wolbachia的wsp及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测序,明确了Wolbachia在华南、华北不同作物田间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种群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的螟黄赤眼蜂个体内都存在着Kue和Pip两组Wolbachia,双重感染率达到了100%.在不同温度下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饲养多代后,螟黄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类型及感染率未发生改变,表明Wolbachia能够在螟黄赤眼蜂体内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温度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中螟黄赤眼蜂为两性生殖或孤雌产雄生殖,Wolbachia未能引起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生殖.首次报道了Wolbachia在我国螟黄赤眼蜂野生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及其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
2016至2018年的5月和9月研究了北京市五大水系53个水体蓝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共发现蓝细菌4目4科22属63种,优势种(IRI)为小型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Kütz.) N?g.)、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entica Lemm.)、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L.) Rafls.)、小席藻(Phormidium tende(Menegh.) Gom.)、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 Ag.)、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通过对北京各种水体的蓝藻优势种进行CCA分析,得出大部分优势种与活性磷、叶绿素a、温度、溶解氧、总碱度、总硬度、pH呈正相关,与TN、TP呈负相关,与蓝藻的特性较符合,其中活性磷是限制蓝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各水体蓝藻平均密度为1.32×10~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003 2 m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5,2018年较2017年多数水体的密度和生物量下降,多样性指数上升,说明北京市水环境治理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