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衣藻叶绿体分裂基因CrFtsZ1在E.coli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tsZ蛋白在细菌的分裂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在分裂位点形成一个环状结构而控制细菌的分裂过程。细胞内FtsZ蛋白浓度的明显降低或异常升高均可阻断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而导致丝状菌体的产生。为了研究衣藻叶绿体分裂基因ftsZ的功能,构建了衣藻CrFtsZ1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试验结果表明,衣藻ftsZ的表达严重影响了大肠杆菌的分裂,初步证明衣藻FtsZ蛋白不仅与E.coli FtsZ蛋白在序列上相似,而且也有着相似的功能,同时这一结果也为真核细胞中质体的内共生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2.
叶绿体分裂相关基因NtFtsZ2-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tsZ蛋白在细菌的分裂中担任着重要作用,能够在分裂位点形成一个环状结构而控制细菌的分裂过程。胞内FtsZ蛋白浓度的明显降低或异常升高均可阻断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而导致丝状菌体的产生。我们为了研究烟草FtsZ蛋白与大肠杆菌FtsZ蛋白的异同,构建了烟草全长ftsZ2-1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融合表达质粒的过量表达导致宿主菌形成了丝状菌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NtFtsZ2-1-EGFP融合蛋白沿着宿主菌体的纵轴方向有规律地聚集成荧光点或荧光带,说明烟草FtsZ2-1蛋白能够识别宿主菌内分裂位点的定位信号并参与其细胞分裂复合物的组装。  相似文献   
33.
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素降解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有机垃圾中木质纤维素难以被降解的根本原因 ,在于其木质素的物理屏障作用及纤维素本身的结晶结构 ,瘤胃微生物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 ,是因为瘤胃菌群中存在各种可以分别降解木素和结晶纤维素微生物 ,它们分泌的各种酶类是降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4.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方面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信号转导通路由4个核心组分共同组成一个双重负调控系统(PYR/PYL/RCAR—| PP2C—| SnRK2—ABF/AREB),调控ABA应答反应。本文在综述和分析ABA信号通路4个核心组分的起源与进化的基础上,初步提出ABA信号通路的起源与进化路径:A类PP2C、第Ⅲ亚类SnRK2以及转录因子AREB/ABF在水生植物轮藻中已经进化产生,当陆生植物进化产生ABA受体PYR/PYL/RCAR后,即与其它3个组分形成完整的ABA信号通路。在植物进化过程中,ABA信号通路4个核心组分各家族成员的数量(亚类)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35.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单克隆抗体F  相似文献   
36.
细菌细胞分裂位点的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细胞内共有3个潜在的分裂位点,一个在细胞中部,另外两个位于细胞的两极。正常情况下,细菌仅利用中部的分裂位点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细胞的对称分裂。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中部潜在分裂位点的选择受到min操纵子(含minC、minD、minE3个基因)的精细调控。minC基因所编码的MinC蛋白是细胞分裂的抑制因子,与具有ATPase活性的MinD蛋白结合后被激活。在MinE蛋白的作用下,MinC和MinD蛋白在大肠杆菌细胞的两极问来回振荡。整个振荡周期中,MinC蛋白在细胞两极的两个潜在分裂位点处所停留的时间较长,分裂复合物无法正常组装,因而细胞两极的潜在分裂位点被屏蔽;而MinC蛋白在细胞中部的分裂位点所停留的时间较短,不能有效地抑制分裂复合物的组装,因此,各种细胞分裂蛋白在中部的分裂位点组装形成稳定的分裂复合物,使正常的细胞分裂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37.
枯草芽孢杆菌WHNB02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18份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植酸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HNB02),其发酵液经乙醇沉淀、硫酸铵分级沉淀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等步骤后分离纯化了该酶,纯化倍数约为31.5倍,回收率为13.0%。该酶为单体酶,SDS-PAGE测得的分子量约为43ku,以植酸钠为底物的Km值为0.5mmol/L,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80℃作用10min酶活保存61%,最适pH为7.0,在pH6.0~10.0范围内稳定,酶活性及稳定性都需Ca2 存在。EDTA、Mn2 、Ba2 (5mmol/L)对酶活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基因打靶"是利用同源重组的基本原理定向改变目标基因,并使其活性改变或者丧失的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给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年来,对一种模式藓类植物--小立碗藓的深入研究,发展出了植物高效"基因打靶"的实验系统,对植物基因功能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对小立碗藓基因打靶的优点、研究历史、遗传学原理及载体类型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9.
黄岗村现在还保存着珍稀糯稻品种二十四个,这不仅在我国的传统稻作区,就是在稻谷品种繁多的侗族地区都称得上是琳琅满目了。但这只是侗族地区历史上曾经拥有过的糯稻品种极其有限的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后余生侗族传统农作精髓。  相似文献   
40.
Bacillus subtilis WHNB02植酸酶phy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法获得产植酸酶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HNB02株植酸酶的全长phyc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18-T载体。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152bp,编码一个383个氨基酸的多肽,信号肽切割位点位于第26个氨基酸残基之后。系统进化树表明,来源于7株芽孢杆菌的植酸酶在遗传上分为两大类。将Bacillus subtilis WHNB02植酸酶phyC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分别为AF220075和AA04343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