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6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探讨了不同方法对胶原蛋白膜进行改性处理,结果表明经过甲醛处理过的胶原蛋白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及耐水性能。将胶原蛋白膜与卡拉胶凝胶颗粒形成组合固定化体系,用于大肠杆菌EP8-10固定化,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回收率达到了91.3%,反应20批次后,酶活回收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2.
异丙酚静脉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纯使用异丙酚,B组用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观察两组病人的诱导剂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2min、手术结束时,SBP、DBP、HR、SpO_2的变化和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诱导期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A组诱导后2min BP下降,HR减慢及SpO_2降低程度较B组明显(P<0.01)。B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3.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在防护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当这些危害超出防御系统的抗氧化能力时,则可能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的发生,并进一步损坏胶原纤维妨碍皮肤细胞功能,引起各种皮肤疾病。氢分子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在皮肤疾病治疗领域。综述了氢分子对皮肤病的抗氧化、抗炎作用机制及给药方式,总结了氢分子在不同类型皮肤病及美容护肤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讨论了氢分子用于皮肤病治疗的安全性。氢分子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巴斯德毕赤酵母是表达外源蛋白的重要宿主之一.醇氧化酶2启动子(PAOX2)与醇氧化酶1启动子(PAOX1)的启动模式相同,但是启动强度不同.为了研究其醇氧化酶启动子PAOX2的上游调控序列,本文利用随机突变的方法对醇氧化酶启动子PAOX2的上游调控序列进行了随机突变,构建了PAOX2上游调控序列突变文库,检测突变体启动...  相似文献   
125.
创面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愈合恢复的连续过程,包括各种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创面愈合涉及多个细胞群、细胞外基质和各种信号分子,可以分为3个阶段:止血与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机械力作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调节因素,参与调节创面愈合中多个细胞群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影响创面愈合的进程。现从细胞角度讨论机械力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背景】荒漠草原盐沼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是影响该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构建的重要因素。【目的】土壤细菌群落构建是由确定性和随机性主导的连续生态过程,阐明荒漠草原盐沼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机制对于加深微生物作为关键生态系统因子重要性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方法】以宁夏中部典型荒漠草原盐沼苦水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对近湖边(near the lake,NL)和远离湖边(far from the lake,FL)苦豆子群落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结合土壤细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NL和FL样地具有明显的水盐梯度变化,NL样地土壤pH、含水量和电导率均显著高于FL样地;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黏菌门是研究区域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随水盐梯度上升而升高,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则随之下降,门下成员大多与水盐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FL样地土壤细菌网络则具有稳定的网络关系;随着NL样地向FL样地的延伸,土壤细菌群落由随机过程主导,并且受pH、电导率和环境变量的影响。【结论】荒漠草原盐沼湿地水分和盐分的变化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土壤细菌群落通过生态位占据等策略提高逆境下的生存能力;细菌群落构建是随机过程和确定性过程组成的连续统一体,同样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本结果揭示了荒漠草原盐沼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和相互关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同时阐明了该区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机制及影响因素,也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7.
棘冠海星暴发及其对珊瑚礁的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冠海星的反复暴发是导致印度—太平洋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国对棘冠海星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棘冠海星及其暴发的生态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雌性棘冠海星个体每年产卵数量高达50万—2亿个,环境因素变化只要导致幼虫和幼体存活率的轻微提高,成体就将得到大量补充;2)棘冠海星暴发的阈值为1000—1500个/km2,暴发周期为10—27 a,每次暴发持续1—10 a,最终可能以“种群集体感染疾病而崩溃”结束;3)棘冠海星暴发对印度洋及太平洋东部和北部珊瑚礁的破坏性非常小,却直接导致太平洋的西部和南部珊瑚礁90%以上的珊瑚死亡,并通过改变珊瑚群落组成、减少珊瑚和鱼类多样性而对珊瑚礁产生间接影响;4)关于棘冠海星暴发原因的假说中“陆地营养物质输入假说”和“捕食者过度捕捞假说”得到了最普遍的认可,但都不能解释所有的暴发事件;5)应对棘冠海星暴发的主要策略有改善水质、设立保护区、投放天敌和人工清理等,其中人工清理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但迄今并没有发现可长期抑制棘冠海星暴发的方法。因此,急需加强对棘冠海星的深入研究,探查...  相似文献   
128.
福建两种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观察结果如下:九龙棘蛙,2n=26(22M+4SM),NF=52,5+8模式,Ag-NORs位于6pinter,小棘蛙,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和Ag-NORs在6pinter。二者均未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根据已知棘蛙属内的核型资料,对该属种间和居群间的核型演化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9.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生产L-苹果酸工艺过程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物反应分离耦合原理,以富马酸钙为底物,采用游离延胡索酸酶,直接转化生产苹果酸钙。该法相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包埋式固定化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转化率、收率高等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温度为40℃,PH为7.0-7.5时,每升延胡索酸酶液能在20-28h间将3.2kg的富马酸钙转化生产成苹果酸钙,转化率高达99.9%,富马酸在产品中的残留在0.1%左右,产品符合美国药典标准,成本与化学合成法生产的DL-苹果酸相当。  相似文献   
130.
应用酶标仪动力学方法监测棉蚜的抗药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对3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棉蚜品系(R1、R2和R3)和1个敏感品系(S)的羧酸酯酶进行了研究,S、R1、R2和R3品系对α-乙酸萘酯(α-NA)的平均比活力分别为57.10、1171.69、1236.14和3293.00μmol·mgpro-1·min-1(分光光度计终点测定法)和38.24、85.27、198.14和762.25mOD·min-1·aphid-1(酶标仪动力学法)。终点测定法结果显示出不同品系间最大相差达60倍;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研究表明,4个棉蚜品系羧酸酶活性与其抗药性程度显著相关。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比较,酶动力学方法的测定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