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脊竹蝗 ( Ceracris kiangsu Tsai)是危害毛竹林的最主要害虫 ,在南方毛竹主产区常暴发成灾 ,仅闽西武平县近年来黄脊竹蝗的危害面积就达 1 0 0 0 hm2以上 ,受害严重的林分竹叶被食光 ,如火烧状 ,导致成片竹林被毁。黄脊竹蝗三龄后的跳蝻迁移性和成虫迁飞性极强 ,并受竹林郁闭度大小、气候因子和药械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这二个时期采用施放烟剂或常规喷雾(喷粉 )方法进行防治 ,都很难将竹蝗虫口控制下来 ,常造成年年暴发成灾的被动局面。笔者通过 1 993- 1 994两年的防治试验 ,得出较佳的防治方法 - -虫源区防治法和跳蝻三龄前施烟剂法 ,现…  相似文献   
32.
鄱阳湖越冬雁类食源植被适宜取食时间窗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雁类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优势种群,以苔草(Carex spp)等湿生植被为主要食物来源。作为长江中下游仅存的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显著受到水文波动的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发育与洲滩淹没和出露时间密切相关。雁类对食物资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建立雁类取食植被的特征和苔草生长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刻画适宜栖息地时空分布范围,开展雁类及其食物资源保育的关键。选择鄱阳湖典型子湖泊常湖池作为研究区,对苔草春季生长期开展了原位观测试验,对4个高程梯度的苔草株高和生物量等关键生长因子进行了12次野外监测和采样。同时,结合遥感影像、气温数据及实地观测记录,确定了4个高程梯度洲滩的出露时间和苔草有效生长时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苔草株高和生物量的生长过程曲线。并根据实地观测的雁类觅食苔草的特征,反推得到雁类适宜取食苔草的时间窗口。结果表明:苔草株高与地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水文条件和气温是影响苔草生长的关键因素,而退水时间的推迟,会导致生长期缩短和低温限制下的有效生长时间减少,影响雁类食物资源的分布。苔草在秋季生长期出露达到12—28 d,而在春季生长期出露达到83—182 d时适宜雁类取食。研究提出了确定越冬雁类苔草适宜取食时间窗口的方法,证实洲滩退水时间推迟超过20 d,苔草生长节律将难以匹配雁类数量峰值期觅食的需要。本研究对鄱阳湖湿地水文调控和湿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施肥对硫华菊和波斯菊吸收积累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N、NP和NPK)两种菊科植物(硫华菊和波斯菊)对北方污染农田土壤铅(Pb)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可显著增加硫华菊和波斯菊的生物量、地上部Pb浓度和富集量,其中NPK肥处理对植物富集重金属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硫华菊和波斯菊地上部Pb浓度分别是其他处理组的1.59~1.89倍和1.17~1.32倍,地上部Pb富集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5~3.21倍和1.18~4.28倍;施肥处理也显著提高了两种植物对Pb的转运能力,硫华菊和波斯菊的富集系数(BCF)分别达0.17(对照)~0.22(NPK处理)、0.29(对照)~0.36(NPK处理);对Pb在两种植物叶片的亚细胞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金属富集颗粒(MRG)是Pb在硫华菊和波斯菊亚细胞结构中的主要富集部位(大于70%);硫华菊和波斯菊可考虑作为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合理NPK肥可明显提高其对土壤Pb的修复效率;硫华菊修复效果高于波斯菊。  相似文献   
34.
利用RNA干涉技术研究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_sBBX22的生物学功能,为探讨O_sBBX22响应热胁迫的机制、培育抗逆水稻、减轻高温对水稻的损害奠定基础。通过观察转基因突变体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热胁迫下的表型差异,分析O_sBBX22生物学功能;采用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O_sBBX22以及相关的热激转录因子(HSF)、热激蛋白(HSP)基因在转基因突变体株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原位组织化学检测过氧化氢在野生型、转基因突变体株系叶片中的定位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0~5 h热胁迫条件下,与野生型株系相比,O_sBBX22的表达在转基因突变体植株中明显下调;而野生型O_sBBX22受热信号诱导,随着热激时间的增加,O_sBBX22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热激1 h时表达量最高。相关的HSF和HSP也受热信号诱导,野生型株系中的HSFA2a、HSFA7、HSP16.9和HSP100表达量均比转基因突变体株系高,且在热激1 h时,HSFA2a、HSP16.9和HSP100表达量最高,而HSFA7在热激3 h时表达最高。热胁迫3 h,经DAB染色,转基因突变体株系叶片上出现的红褐色斑点主要集中于叶脉和受损伤部位,且明显多于野生型。锌指蛋白基因O_sBBX22在水稻苗期热胁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野生型株系抗热能力明显高于O_sBBX22抑制表达转基因株系;HSFA2a、HSFA7、HSP16.9和HSP100可能参与了O_sBBX22介导的水稻耐热调控。  相似文献   
35.
芽前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成都产芽前胡Peucedanum turgeniifolium Wolff.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素化合物佛手柑内酯(bergapten)(1),异欧芹属乙素(isoimperatorin)(2),(±)diisovaleryl-cis-khellactone(3),(±)dihydrosamidin(4),(±)peuformosin(5),(±)cis-khellactone(6),8-(2’,3’-二羟基,3’-甲基-丁基)-伞形花内酯[8-(2’3’-dihydroxy,3’-methyl-butyl)-umbelliferone](7),(±)selinidin(8),turgeniifolin A(9)以及非香豆素化合物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d-mannitol)。  相似文献   
36.
用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自污水中分离到3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命名为PaP1、PaP2及PaP3者均为DNA双链噬菌体,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47kb、34kb及24kb。3株噬菌体原液滴度(pfu)分别为109/mL、1011/mL和1011/mL。PaP1为裂菌性噬菌体,PaP2及PaP3为溶原性噬菌体。电镜观察,3株噬菌体头部均为多面体立体对称颗粒,直径分别约为70nm、55nm和65nm。PaP1属肌尾噬菌体科,PaP2和PaP3属  相似文献   
37.
肺炎衣原体的实验模型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在灵长在动物中所致的轻度炎症及病原体的持续存在衣原体的慢性感染研究了有重要意义,小鼠是肺炎衣原体最敏感的动物,是研究肺炎原体性肺炎,支气管炎及持续性感染的良好模型动物,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模型还可用于肺炎衣原体免疫致病作用的探索。利用构建兔劝脉粥样硬化模型证明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8.
内生黄曲霉对丹参悬浮细胞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生黄曲霉对丹参悬浮细胞次生代谢相关氧化酶活性影响,探讨丹参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有效诱导途径和诱导机理.方法:将丹参内生黄曲霉以活菌、发酵茵液及制作成诱导子方式分别添加到丹参悬浮细胞中,测定丹参悬浮细胞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不同处理方式,内生黄曲霉对丹参悬浮细胞氧化酶表达均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其中将黄曲霉制作成诱导子对三种酶活诱导作用最明显.结论:内生黄曲霉诱导子能有效提高丹参悬浮细胞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建立系统的HPLC快速检测方法,分析厚朴中主要药用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确定厚朴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价值.方法:用HPLC法对张家界、隆回及恩施地区的厚朴植株的不同部位的药材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进行了含量的分析.结果:结果快速、准确、重现性好、HPLC分析图谱理想.结论:本文所运用的HPLC分析条件能快速准确的鉴定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确定厚朴药材的品质,并对混乱的药材市场有一定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40.
从云前胡(Peucedanum rubricauleSheh et Shan)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4个萜类化合物,分别为sinodielides A(1)、B(2),积雪草酸(asiatic acid,3)和乌苏酸(ursolic aci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