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在虫草及相关真菌中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发现目前在虫草及其密切相关的虫生真菌中共报道272个有具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活性涉及杀虫、抗癌、抗菌、免疫调节和抗疟原虫等多方面。这些化合物主要来源于20余种虫草、虫草无性型或与虫草密切相关的虫生真菌。虽然近年来有关虫草中生物活性代谢物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但仍有90%以上虫草及相关虫生真菌种类中尚无任何具体成分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关研究尚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92.
共生菌与昆虫的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生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调控宿主免疫相关基因和微生物种间竞争作用等方式保护昆虫宿主免受病原体的侵染。为维持共生关系,昆虫进化出精细的调控机制避免对共生菌的过激免疫应答,共生菌通过免疫识别信号多态性或化学拟态来降低或躲避宿主免疫系统对自身的伤害。本文在分析共生菌对宿主免疫的功能及其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宿主对免疫应答的精准调控以及共生体系的协同进化,以期为共生菌对宿主免疫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PLCζ是PLC家族的一种新型同工酶,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激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体外大量表达和纯化有活性的PLCζ蛋白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本研究首次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重组人PLCζ蛋白,首先将人PLCζ基因克隆至pFastBac-HTA质粒构建重组载体,转化DH10Bac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Bacmid-PLCζ;在脂质体介导下将穿梭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产生重组病毒,扩增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蛋白表达;利用Ni~(2+)亲和柱及分子筛来纯化蛋白,并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飞行时间质谱对蛋白进行鉴定,并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Sf9昆虫细胞感染杆状病毒后72 h达到峰值并以分泌形式表达在细胞培养基中,Ni~(2+)亲和柱及分子筛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PLCζ蛋白,酶活性可达326.8 U/mL。该实验结果为重组人PLCζ蛋白大规模生产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可参考利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994.
以当年生山定子实生苗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土培试验,模拟根区亚低温(5℃)条件,设置亚低温(L)、亚低温+外源γ氨基丁酸(LG)和亚低温+氨己烯酸(LV)处理,分别于处理后0、12、24、48、96和144h后剪取白色幼嫩根系,测定山定子根系内源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根区亚低温下GABA对山定子根系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根系内源GABA含量略高于对照,渗透调节物质也不同程度积累,超氧阴离子(O_2~-·)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升高,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2)外源施加GABA进一步促进了内源GABA的积累,明显增加根系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提高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活性,最终使得山定子根系中H_2O_2等的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缓解。(3)GABA专一性抑制剂VGB处理后的效果与外源GABA处理结果相反。研究表明,GABA代谢对山定子根系抵御亚低温胁迫引发的氧化胁迫有积极作用,外源GABA具有通过诱导内源GABA代谢提高根系抗氧化能力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995.
该试验在玉米单作茬口、玉米-花生间作茬口(间作茬口)、花生单作茬口共3种茬口,以及0 kg P_2O_5·hm~(-2)(P_0)和180 kg P_2O_5·hm~(-2)(P_1) 2个磷水平下,研究了间作茬口与施磷对冬小麦分蘖、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机制,为玉米花生间作与小麦-玉米复种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有效分蘖数、LAI、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并提高了冬小麦旗叶的SPAD值、CO_2饱和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RUBP再生的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最大磷酸丙糖利用速率(V_(TPU)),且CE、V_(cmax)、V_(TPU)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有效改善了冬小麦产量构成,显著提高籽粒产量(P0.05)。(2)间作茬口较花生茬口提高了冬小麦乳熟期的P_(nmax)、AQY、CE,增加了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了产量。(3)与不施磷相比,施磷180 kg P_2O_5·hm~(-2)显著促进间作茬口冬小麦生长,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SPAD值、P_(nmax)、AQY、CE、V_(cmax)、J_(max)、V_(TPU)和籽粒产量(P0.05)。研究发现,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能有效增强冬小麦旗叶表观量子效率和CO_2羧化能力,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光合能力,促进冬小麦生长,从而增加穗粒数、粒重和籽粒产量,且间作茬口结合施磷180 kg P_2O_5·hm~(-2)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专业大学生受试者平衡控制能力及血液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4名受试者进行每周3次,每次90 min,为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所有受试者在训练前1周及训练第12周后进行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左右腿单脚站立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速度等平衡能力指标及BU、CK、WBC、HB、T、C和T/C等常规生化指标测试。结果:①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左右脚重心移动面积和移动速度都较训练前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②睁眼及闭眼状态下的左右脚重心移动面积和移动速度在训练前及训练后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P<0.01)。③核心力量训练后睁眼及闭眼状态下的双侧重心移动面积差异都较训练前有所减小,其中睁眼状态下的双侧重心移动面积差异较训练前明显减小(P<0.01);而睁眼及闭眼状态下的双侧重心移动速度差异都较训练前有所变大,且睁眼状态下的双侧重心移动速度差异较训练前明显增大(P<0.01)。④核心力量训练后BU和CK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WBC、HB、T和C较训练前大幅升高(P> 0.05),T/C较训练前则轻微地降低(P>0.05)。结论: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篮球专业大学生下肢平衡控制能力的提高,机体对训练负荷适应能力的增强,使身体机能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生物化学方法对杜仲中高活性成分的提取率,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样品中提取出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酶解法、水提法、醇提法对杜仲树皮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与绿原酸这4种活性成分的提取量,并对4种活性成分的不同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种方法的提取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桃叶珊瑚苷提取量为:酶解法22. 42μg/g,水提法8. 27μg/g,醇提法9. 13μg/g;京尼平苷提取量为:酶解法77. 89μg/g,水提法33. 19μg/g,醇提法7. 76μg/g;京尼平苷酸提取量为:酶解法110. 05μg/g,水提法36. 63μg/g,醇提法47. 40μg/g;绿原酸提取量为:酶解法345. 35μg/g,水提法118. 85μg/g,醇提法172. 04μg/g,即酶解法提取量均比水提法、醇提法高出数倍。实验表明酶解法是3种方法中提取效果最好的,且无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与肿瘤出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SOX2、Slug的表达及计算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HE切片中肿瘤出芽的数量。分析SOX2、Slug的表达在ESCC侵袭和转移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率分别为53.93%和68.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OX2和Slug表达率(31.46%和31.46%);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率为39.32%。SOX2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lug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出芽发生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X2表达与Slug表达呈显著正相关,Slug表达与肿瘤出芽明显呈正相关。结论SOX2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上调Slug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出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和肺部炎症反应异常。气道内微生物是COPD恶化的主要原因,并且使气道中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而促成COPD进展,这导致肺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和巨大的医疗保健成本。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人类肺微生物组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大量研究表明,COPD患者肺内存在明显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而且与COPD的疾病严重程度及恶化状态有关。肺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理解COPD患者肺内的微生态系统及其在该病恶化和进展中的作用。本文就肺微生物组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mRNA疫苗的开发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mRNA稳定性和安全高效的递送系统的研究日渐成熟,近年来,mRNA疫苗在肿瘤个体化疫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因其生产工艺简单、在细胞内表达抗原、安全性优于DNA疫苗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疫苗。为了解全球mRNA疫苗的开发与研究现状,在此重点对mRNA疫苗的分子设计、递送系统、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为后续mRNA疫苗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