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5篇
  3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很弱,施加脉冲电场可激发其释放能力。在密闭的玻璃箱中,研究紫背竹芋(Stromanthe sanguinea)、绒叶肖竹芋(Calathea zebrina)和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在常态、脉冲电场和光照刺激下释放负离子的浓度,并观察叶片气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参数脉冲电场对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影响不同,每种植物均具有高效释放负离子的最佳脉冲电场,紫背竹芋为A3B3C3(A3,U=1.5×104 V;B3,T=1.5 s;C3,?=65 ms);绒叶肖竹芋为A3B4C1(A3,U=1.5×104 V;B4,T=2.0 s;C1,?=5 ms);朱顶红为A4B4C1(A4,U=2.0×104 V;B4,T=2.0 s;C1,?=5 ms)。(2)植物体上所储存的电压越大,其释放负离子的能力越强。(3)脉冲电场作用时,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与光照度呈正相关;无电场刺激时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4)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与叶片气孔特征关系密切,脉冲电场作用下叶片气孔的开合度和气孔密度越大,其释放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32.
阴离子交换晶胶层析分离质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粒DNA(pDNA)作为重要的基因治疗药物载体,其广泛应用受纯度和产量的限制。为了获得高纯度的pDNA,首先制备超大孔连续床晶胶基质,接枝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得到阴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然后以pUC19质粒为例,将目标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培养收集,碱液裂解和离心;最后用阴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从离心上清液中一步法层析分离pDNA。通过优化层析过程的pH值和洗脱条件,最终在pH值为6.6时,用0.5 mol/L的NaCl溶液洗脱,得到较高纯度的pDNA。整个分离过程中不使用动物源性酶,也不需常规分离中的高毒试剂,使获得pDNA的过程和产物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3.
主要考察流加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流加起始时间及初始接种密度对11G-S细胞无血清流加培养的影响。在研究中以悬浮适应的表达尿激酶原 (Pro-urokinase,Pro-UK) CHO工程细胞系11G-S为研究对象,在100 mL的摇瓶中无血清悬浮流加培养11G-S细胞,同时以活细胞密度、细胞活力及Pro-UK活性为评价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氨基酸、无血清添加成分及无机盐对促进细胞生长、细胞活力维持及蛋白表达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且流加起始时间为72 h及初始接种密度为3×105~4×105 cells/  相似文献   
34.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5418A//9112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418个RAPD和33个I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RAPD引物OPK18和ISSR引物UBC-845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在分离群体上的验证结果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有连锁关系,在染色体上位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之间,与OPK18450的遗传距离为(15.07±6.28)cM (centiMorgan),与UBC-845800的遗传距离为(8.20±4.85)cM.这两个引物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最后,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UBC-845800定位于1BS, 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也位于1BS.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筛选甜菊糖苷突变体的有效方法。根据实验结果,优化的电泳条件为:60 mmol/L Tris 硼酸缓冲液(pH 8.0),柱温30℃,工作电压25 kV。优化条件下,甜菊苷(Stevioside)迁移时间的R.S.D为0.45%(15次),且在7.45×10-5~1.74×10-2 mol/L的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甜菊主要糖苷在5 min内均可实现分离。在优化条件下,本实验研究了低能离子注入后甜菊主要糖苷含量变化,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将带有DNA聚合酶iota(DNA Polymerase iota,Polι)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转入HEK-293细胞,建立DNA聚合酶iota在HEK-293细胞中的高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DNA聚合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方法:用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2000)将带有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转入HEK-293细胞,通过G418筛选抗性克隆,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出高表达克隆.结果:通过G418筛选筛选出了具有G418抗性的克隆,通过RT-PCR技术检测出高表达DNA聚合酶iota的HEK-293细胞系.结论:建立了高表达DNA聚合酶iota的HEK-293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DNA聚合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检测 AhEC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新方法,用于检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Ah)J-1株两种培养基培养的去菌体上清中的胞外蛋白酶(ECP),同时用经典底物法进行了检测,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符。与底物法相比,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8.
将人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克隆至质粒pGEX-4T-1中,获得的重组质粒pGEX-4T-1-CBS转入大肠杆菌E.coli Rosetta (DE3)菌株,构建了高效表达CBS的重组菌E.coli Rosetta (pGEX4T-1-CBS)。重组菌在0.1mmol/L的IPTG于30℃诱导16h,可溶性CBS表达量达到28mg/L培养基。将重组菌破碎后上清液经GSTrap Fast Flow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得到CBS融合蛋白,在凝血酶柱上切割缓冲液中加入3%甘油和0.1%CHAPS可以有效抑制酶切后CBS聚沉,酶活性回收率为54.8%,蛋白质产率为15.2mg/L培养基,纯度达到95%,单位酶活为143U/mg,终浓度为1mmol/L的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可使CBS单位酶活提高5.1倍,达到735U/mg。同时构建了表达CBS1-413(删除了CBS羧基端调控域138个氨基酸残基)的重组菌E.coli Rosetta (pETDuet-1-CBS1-413),经过一步HisTrap Fast Flow亲和层析,酶活性回收率为74.3%,蛋白质产率为12.8mg/L培养基,纯度达到95%,单位酶活为965U/mg; 还表达和纯化了胱硫醚β-裂解酶(CBL),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CBL偶联的CBS酶活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周虎传  杨劲 《生物磁学》2011,(2):365-367
Y家族DNA聚合酶是一种跨损伤复制酶,即能以损伤的DNA为模板进行复制。Y家族DNA聚合酶广泛分布生物界,人类细胞中Y家族DNA聚合酶至少包括Rev1、Polκ、Polι、Polη四种,Polι在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时错配率很高而不同于其他跨损伤DNA聚合酶,Polι是目前发现的所有DNA聚合酶中保真性最低的DNA聚合酶。很高的错配率导致很高的突变率,最后基因的突变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Polι在各个国家被广泛的研究,并且对Polι的各个不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对Polι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生的特点,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发生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此疫情鉴定为一起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聚集性病例,3例病人均已接种过A群流脑多糖疫苗3~4次,而未接种过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无免疫力;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没有引起流脑流行。结论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疫情,采取以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