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42.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的发现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生猪苓 (Grifolaumbellata (Pers .)Pil偄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sp .)。实验证明 :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 ,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 ,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 ,猪苓菌核形成很快且发育正常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另外 ,伴生菌菌丝和猪苓菌菌丝二者形态差别较大 ,前者多为细长的薄壁菌丝 ,后者多为细胞直径较大的薄壁和厚壁菌丝。  相似文献   
43.
蜜环菌侵染后猪苓菌核防御结构的发生及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1993,12(4):283-288
蜜环菌通过猪苓菌核表皮侵染菌核时,菌核表皮下层的菌丝具特异的拮抗反应,如细胞中有结晶颗粒出现,厚壁菌丝形成,部分薄壁菌丝有质壁分离现象。蜜环菌的侵染诱导了菌核防御结构的发生:离侵染点一定距离的部位出现由少量木质化菌丝和厚壁菌丝形成的疏松带状;蜜环菌侵入后,上述菌丝增多并紧密排列形成菌核的初级隔离腔,入侵的蜜环菌和部分菌核被隔离在腔中;在初级隔离腔形成的同时,外围的次级隔离腔开始发育。蜜环菌环菌和部  相似文献   
44.
国内真菌多糖结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报道的真菌多糖及其结构确定情况,构效关系及真菌多糖药品进行了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45.
菌根真菌一新种——石斛小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郭顺星  范黎 《菌物系统》1999,18(2):141-144
从云南省野生铁皮石斛根中分离出一菌根真菌,经系统形态学研究后,将其鉴定为小菇属一新种:石斛小菇。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室(HMAS)。用石斛小菇伴播12种兰科植物种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真菌对天麻和密花石斛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红豆杉一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红豆杉 (Taxuschinensis (Pilg.)Rehd .)的内生真菌———粘帚霉属真菌 (Gliocladiumsp .,简称F菌 )菌丝体中分离到 3个化合物 ,根据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 ,(2 0S ,2 2S)_4a_同_2 2_羟基_4_氧杂麦角甾_7,2 4 (2 8)_二烯_3_酮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 4 ,8,12 ,16_四甲基_1,5 ,9,13_四氧杂环十六烷_2 ,6 ,10 ,14_四酮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 ,6 ,9_环氧麦角甾_7,2 2_二烯_3_羟基为首次从F菌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47.
天麻Gastrodiaelata种子与兰小菇Mycenaorchidicola的共生萌发试验表明兰小菇可与天麻种子共生促进天麻种子萌发并形成原球茎。菌丝自胚柄端的柄状细胞侵入天麻种子原胚,其分布被限制在天麻原球茎基部的柄状细胞、外皮层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内,均被电子透明物质和原球茎细胞质膜包围而与原球茎细胞质相隔离。菌丝在外皮层细胞中形成菌丝结,在内皮层细胞中则被消化,形成扁化、衰败的菌丝或菌丝四块。含有衰败菌丝的原球茎细胞可被菌丝重新定殖,新近定殖的菌丝又被原球茎细胞消化。  相似文献   
48.
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典型的菌根植物,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成功萌发和生长的早期阶段对菌根真菌有绝对的依赖性,在有些成年兰科植物中菌根真菌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兰科植物已为濒危物种,鉴于兰科植物天然的菌根共生关系,开展兰科植物和菌根真菌互作的生态学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更有助于兰科植物的物种保护和野生种群的生态恢复。近年研究表明,兰科植物对真菌的选择和二者共生关系的建立与菌根真菌的空间分布和丰度密切相关,然而当前对自然环境中兰科菌根真菌的实际分布还了解甚少,因此文章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关系,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旨在为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曾旭  刘芳  陈娟  王威  谢宝贵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5,34(4):670-682
金针菇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尤其是从金针菇中分离得到了多种麦角甾醇、倍半萜等萜类,具有抗菌、抗肿瘤和降血脂等功效。以往关于金针菇的研究多集中在营养成分、栽培和市场开发等方面,而很少报道有关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和代谢研究。从福建省金针菇主要栽培品种中获得原生质体单核化L11菌株,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基因组测序与初步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了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萜类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结果显示,金针菇单孢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34.75Mb。通过分析萜类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确定了4个萜类合成关键基因的基因结构,并且表明其蛋白结构具有稳定性,该类基因还含有多个信号肽和跨膜结构。金针菇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下一步功能基因的筛选、分析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克隆药用真菌猪苓MAPK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方法】利用5′-RACE-PCR技术从猪苓菌丝中克隆得到MAPK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DNA Star对氨基酸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 5.0做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猪苓MAPK基因的全长cDNA为1 293 bp,其中编码区占1 161 bp,共编码386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43.872 kD,理论等电点为6.68。猪苓的MAPK有MAPK中ERK1/2类型的保守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猪苓MAPK蛋白属于担子菌类群。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核形成初期,菌核中的MAPK表达量显著高于菌丝组织,随着菌核的快速生长而减少。【结论】猪苓MAPK基因PuMAPK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