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21.
目的评估噬菌体JD007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即食牛奶中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并与食品添加剂nisin抑菌效果作比较,以评估两者是否有协同抑菌作用。方法应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噬菌体滴度测定和扩增,应用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对其进行纯化;使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细菌进行计数进而评估杀菌效果。结果噬菌体JD007对10株(共11株)分离自食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菌作用,该噬菌体在铺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层琼脂平板上可形成透明抑菌圈。噬菌体感染细菌的感染复数MOI=10、100时,无论是25℃还是4℃,在牛乳中都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菌效果比nisin显著;而且噬菌体JD007和nisin在4℃有协同抑菌作用。结论噬菌体JD007对食品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广的杀菌谱,在室温和4℃时,能显著抑制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作为食品防腐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722.
长距离反向PCR技术高效扩增已知DNA片断的侧翼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传统反向PCR技术扩增片段短、假阳性多的不足,建立了长距离反向PCR(LD I-PCR)扩增技术:0.5μg DNA/mL的反应体系使DNA酶解片段充分自身环化连接,其产物用25 nt~30 nt的序列特异引物进行长距离PCR。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地扩增出长达16 kb的序列,在已知DNA片段的侧翼序列克隆方面具有高效、简便、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723.
体色是动物重要的形态特征,具有信息传递、体温调节和反捕食等功能.动物体色的研究近2个世纪,已在进化和适应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开拓了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极大地促进了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军事等应用学科的发展.在目前已知的356种龟鳖动物中,体色多样,但由于其特殊的甲壳结构,龟鳖动物体色研究起步较晚,各种体色的生态适...  相似文献   
724.
附生维管植物是热带森林中重要的特征性组分,研究附生维管植物对宿主树的选择性对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热带云雾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21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调查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乔、灌木的数量、种类、胸径、植株高、基质类型及其上生长的附生维管植物的数量、种类,用混合线性模型、单因素方差、附生选择性指数分析附生维管植物分布与宿主树种、胸径、高度、基质类型(裸树皮、苔藓、凋落物及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带云雾林8 400 m2样地内,附生维管植物共计51种2 650株,附生兰科植物和附生蕨类植物为优势类群,附着在10.6%的个体木上;附生维管植物多度和丰富度与宿主树胸径显著正相关;多度较大的琼崖石韦(Pyrrosia eberhardtii)、流苏贝母兰(Coelogyne fimbriata)、阴石蕨(Davallia repens)、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对宿主树种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显著偏好1–4个树种;附生维管植物对轻基质类型(苔藓植物...  相似文献   
725.
海南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南部是中国农作物冬季南繁育种的重要基地。为了明确南繁基地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利用探照灯诱虫器于2017年-2018年监测了空中飞行的昆虫种类和动态。共计发现396种昆虫,隶属于13目88科307属,其中包括粘虫、棉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野螟等重大迁飞性害虫以及黑肩绿盲蝽、异色瓢虫等迁飞性天敌昆虫。鳞翅目(206种,52.02%),半翅目(85种,21.46%)和鞘翅目(57种,14.39%)是该地区的三大优势目。本研究明确了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南繁基地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结构,为指导作物害虫测报和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6.
【摘要】为研究镶嵌群落植物斑块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对应关系, 以江苏省盐城市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獐茅(Aeluropus littoralis)镶嵌群落为研究对象, 于2018年4月24日及25日, 分别采集各植物斑块0-10 cm、10-30 cm和3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 测定土样的盐度、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容重和平均粒径等理化指标, 并对其与不同植物斑块结构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植物斑块类型间土壤特征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表中层, 其中盐度差异最显著, 其次为全氮、容重、总有机碳、土壤含水率、平均粒径, 全磷在植物斑块类型间、不同土壤层次间差异不显著; (2)土壤因子与植物斑块类型的对应关系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 显著相关的土壤因子数量也逐渐减少; (3)典范对应分析显示, 与植物斑块特征的对应关系, 不同土层间总有机碳、含水率、容重、盐度具一致性, 而全氮、平均粒径、全磷层次间有较大差异。总体上,各指标在土壤层次间的分布特征往往因植物斑块类型而异,表浅层土壤总有机碳、盐度、容重以及含水率是植物斑块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27.
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受体)是治疗药物成瘾的潜在靶点,伏隔核壳部(nucleus accumbens shell, AcbSh)是成瘾环路的关键节点,但AcbSh GABA_B受体与记忆再巩固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AcbSh微量灌注GABA_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 BLF)对吗啡奖赏记忆再巩固及复吸行为的影响。建立吗啡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小鼠模型,采用吗啡奖赏记忆提取激活实验,对比观察环境线索激活吗啡奖赏记忆后,双侧AcbSh灌注BLF对吗啡CPP、吗啡激发CPP重建以及自主活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吗啡奖赏记忆激活后,Acb Sh单次注入0.06nmol/0.2μL/侧或0.12nmol/0.2μL/侧BLF显著抑制吗啡CPP,且吗啡激发不能重建CPP,而0.01nmol/0.2μL/侧BLF灌注不能抑制吗啡CPP。激活后注入生理盐水及未激活组BLF灌注均未抑制CPP。无论是否激活吗啡奖赏记忆,BLF注入AcbSh都不影响小鼠自主活动。以上结果提示,AcbSh GABA_B受体参与了吗啡CPP的记忆再巩固。记忆激活后激动AcbSh GABA_B受体可通过阻断吗啡CPP的记忆再巩固,消除奖赏记忆,抑制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728.
RNA聚合酶负责RNA生物合成,是维持机体细胞生长和器官发育的重要调控机器.真核生物主要通过3种多亚基RNA聚合酶(RNAPⅠ、RNAPⅡ和RNAPⅢ)进行基因转录.RNA聚合酶Ⅱ由10个核心亚基组成,分子质量约为520 ku.RNA聚合酶结构已经解析,但其组装过程却还不清楚.RNA聚合酶各亚基无法完成体外自我组装,说明细胞内其装配过程需要组装因子帮助.RNA聚合酶组装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组装因子的鉴定和发现使RNA聚合酶组装研究成为热点.在酿酒酵母中发现的组装因子有Rba50、Bud27和GPN蛋白家族等.其中GPN蛋白家族是重要的GTP酶(GTPase)家族,从古细菌到酵母以及高等真核生物中都存在,且高度保守.近期研究发现,Rba50在动植物的同源蛋白(RPAP1和IYO)与细胞分化和发育有关.GPN等组装因子编码基因的突变与细胞发育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关联.本文对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组装最新进展做出综述,以期为RNA聚合酶组装机制的最终阐明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联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29.
国家公园研学旅行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东军  钟林生  肖练练 《生态学报》2020,40(20):7222-7230
国家公园兼具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教育、游憩等社会文化功能,是自然性、体验性和课程性研学旅行的潜在活动场所之一。研学旅行为国家公园的教育、游憩价值实现提供路径参考。基于"内在价值-外在条件"分析框架,根据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及可操作原则,选择教育价值、游憩价值、环境条件、相关设施及服务等4个因子构建国家公园研学旅行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利用应首先考虑教育价值,在完善教育、游憩等相关设施及服务的同时兼顾环境承载力及利益相关者态度等环境条件,最后考虑游憩价值;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利用具有良好的教育及游憩价值基础,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与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态度等提供了外在环境条件保障,但在教育、交通及安全等方面的设施及服务有待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及其他场地的研学旅行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0.
建立茯苓皮与白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为菌物药茯苓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Agilent 5 TC-C18 (2)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变波长方式检测,采集波长为242、203 nm,进样量10μL。建立了茯苓皮与白茯苓中三萜类成分指纹图谱,应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手段结合相似度评价对实验数据进行识别,以分析不同茯苓样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找出可反映茯苓皮与白茯苓三萜成分特征的关键色谱峰。茯苓皮与白茯苓三萜成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下确认了6个共有峰,分别为2号峰(茯苓新酸B)、3号峰(去氢土莫酸)、4号峰(茯苓新酸A)、9号峰(去氢茯苓酸)、10号峰(茯苓酸)、12号峰(松苓新酸);不同来源的茯苓样品相同药用部位间相似度均在0.90以上;依据CA和PCA分析结果将茯苓样品药用部位分为两大类。PCA分析结果显示包括代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成分在内的7个共有色谱峰(3、5和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