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赣中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江西省安福县15年撂荒地和3种林地(毛竹林人工林、木荷次生林、杉木人工林),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以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热水浸提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均表现为毛竹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木荷次生林>撂荒地;与对照(撂荒地)相比,3种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富集现象明显;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明显不同,其中,土壤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所占比例最小,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热水浸提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后三者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碳的含量,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赣中地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32.
【背景】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及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整合反应检测方法的改良及反应机制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播散的理解,为遏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提供新的途径。【目的】在细菌染色体上构建第1类整合子反应模型,用于评价整合酶介导的基因盒位点特异性重组。【方法】 PCR分别扩增含氯霉素耐药基因cat的CM片段、含基因盒aadA5的LacA5片段、含整合子重组位点attI1及强可变区启动子的PcS片段和插入位点两侧的同源臂,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上述5个片段制备整合子模型插入片段,通过同源重组将构建好的整合子模型片段插入大肠埃希菌JM109染色体中。转入高表达第1类整合酶的质粒pHSint,在链霉素平板上筛选发生整合的菌株,并经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验证。【结果】构建的整合子模型片段经测序与预期一致,整合子模型片段成功插入大肠埃希菌JM109染色体中。转入高表达整合酶的质粒pHSint后,在链霉素平板上成功筛选出基因盒aadA5发生整合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测序与预期一致。【结论】在大肠埃希菌染色体上成功构建第1类整合酶介导基因盒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模型,为进一步揭示整合子捕获耐药性基因盒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3.
【背景】南极苔藓中蕴藏着丰富的极地微生物资源,然而目前对南极苔藓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较少,限制了对这类极端生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目的】在南极长城站不同地点随机取样,揭示南极三洋藓(Sanioniauncinata)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方法】采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苔藓样品的16S rRNA基因V4区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个苔藓样品中共获得细菌总优化序列273 367条。基于97%序列相似度,细菌优化序列聚类为9 579个OTU。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可归为14门27纲50属。优势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7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9.67%)、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12.43%)、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10.55%)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9.36%)。在属水平上,56.73%属于未知细菌。【结论】南极三洋藓(Sanionia uncinata)中具有丰富多样的细菌,该研究为今后极地微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4.
刘君政  王鹏  肖汉玉  赵君  舒旺 《生态学报》2020,40(12):4207-4218
~(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是测量土壤氮总矿化速率(N_(min))和总硝化速率(N_(nit))的有效方法。为了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N_(min)和N_(nit)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本文基于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技术研究氮总转化速率(室内培养)的121篇文献,收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林地、草地、农田)N_(min)和N_(nit)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土壤N_(min)和N_(nit)分别为6.03 mg N kg~(-1)d~(-1)和7.45 mg N kg~(-1)d~(-1)。北方土壤N_(min)(8.39 mg N kg~(-1)d~(-1))显著高于南方土壤(4.66 mg N kg~(-1)d~(-1));N_(nit)(8.40 mg N kg~(-1)d~(-1))高于南方土壤(6.96 mg N kg~(-1)d~(-1)),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2)不同生态系统土壤N_(min)和N_(nit)的大小关系为:草地农田林地;农田草地林地。草地土壤N_(min)与林地、农田差异显著,显著高于林地(P=0.002)、农田(P=0.005);农田土壤N_(nit)与林地差异显著(P0.001),与草地差异不显著(P0.05)。3)北方土壤N_(min)和N_(nit)主要影响因素均为pH,与pH显著正相关;南方土壤N_(min)主要影响因素是总氮(Total Nitrogen, TN),与TN显著正相关;N_(nit)主要影响因素是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 NH~+_4-N),与NH~+_4-N显著负相关。4)林地生态系统N_(min)和N_(nit)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TN和NH~+_4-N,N_(min)与TN显著正相关;N_(nit)与NH~+_4-N显著负相关;草地N_(min)和N_(nit)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土壤碳氮比(C/N)和总碳(Total Carbon, TC),N_(min)与土壤C/N显著负相关,N_(nit)与TC显著正相关;农田N_(min)和N_(nit)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土壤C/N,与土壤C/N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35.
基于树木年轮学方法,利用丽江老君山海拔上限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和云南铁杉(Tsuga dumosa)树轮宽度资料,构建差值年表,运用响应函数和滑动响应分析研究树木径向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关系及其稳定性,进而阐明影响该区域2个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要素。结果表明:2个树种对降水累积效应的响应较为一致,对逐月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相关关系较为稳定,具体表现为(1)上年11月平均温升高和当年生长季盛期(7-8月)降水增加有利于老君山海拔上限长苞冷杉生长;(2)云南铁杉径向生长与当年3月、树木休眠期(1-3月)、生长季盛期(7-8月)的降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上年7月与当年5月的气温及当年生长季末期(9-10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3)上述相关关系的稳定性较强,在全部或大部分分析时段(1951-2017)内达到显著相关,云南铁杉的稳定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滇西北高原树木生长的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6.
北京幽灵蛛体表微感受器的类型、结构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幽灵蛛(Pholcus beijingensis)体表的微感受器包括毛状感受器(触毛、听毛、味觉毛和刺)、裂缝状感受器(单个裂缝器、竖琴器)和跗节器等.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北京幽灵蛛体表的毛状感受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次是裂缝感受器;此外,每个跗节末端具有一个跗节器.除触毛在整个身体表面均有分布外,其他毛状感受器(...  相似文献   
237.
为了建立聚乙二醇 (PEG) 巯基定点修饰溶葡球菌酶的方法,并检验假定连接区的突变与修饰对酶活的影响,对溶葡球菌酶的假定连接区进行了巯基聚乙二醇定点修饰研究。通过分析溶葡球菌酶的结构特征,选择两个结构域之间的氨基酸 (133-154aa) 进行定点突变引入半胱氨酸残基。使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 (mPEG-MAL) 进行定点修饰,对修饰后的酶进行纯化并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定点突变的半胱氨酸残基PEG修饰效率高、产物单一,运用简便的Ni2+-NTA柱亲和层析法实现了一步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目标蛋白,但在连接区进行定点突变及PEG定点修饰后的酶活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假定连接区部分位点的PEG修饰会对溶葡球菌酶的催化活性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38.
不同体重肩斑银鳞蛛和大腹园蛛圆网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在自然条件下不同体重肩斑银鳞蛛Leucauge blanda和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所织圆网的结构特征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体重小于35.1 mg的肩斑银鳞蛛所织圆网的捕丝长度、捕食面面积、捕丝间距和半径丝根数均与个体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体重大于35.1 mg的个体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但其圆网的上、下部捕丝长度比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即圆网随个体的体重增加而表现出更强的不对称性;体重小于144.9 mg的大腹园蛛所织圆网的捕丝长度和捕食面面积均与个体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体重小于103.8 mg的大腹园蛛所织圆网的半径丝根数与个体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而大于这一体重分界值的个体中,这种关系同样不显著.大腹园蛛圆网的平均捕丝间距与体重未呈现出相关关系,体重大于85.4 mg的个体中,其网的上、下部捕丝长度比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两种蜘蛛圆网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圆网结构特征与个体体重关系变化的不同体重分界值,可能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生境下不同生长阶段的捕食投入与捕食策略.  相似文献   
239.
研究比较了湖南会同林区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和碳贮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15年生杉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7.15%~50.43%之间,不同器官碳含量高低依次为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波动在44.51%~4991%,各器官碳含量高低依次为竹鞭、竹枝、 竹叶、竹干、竹蔸、竹根,但是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与年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林地土壤3个层次(60cm深)碳素含量为0.746%~2.390%,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20cm)土壤碳素含量和碳贮量最高。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66.34tC•hm-2和150.19tC•hm-2,并且其碳贮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 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其中,毛竹林土壤层有机碳贮量占83.92%,乔木层占15.3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分别占0.38%和0.32%;杉木人工林土壤层碳贮量占62.03%,乔木层占34.99%,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分别占0.70%和2.28%。另外,碳贮量在两个树种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与各自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从植被年固定碳量来看,毛竹林为9.94 tC•hm-2•a-1,相当于年固定CO2量为36.44 tCO2•hm-2•a-1,是杉木林的1.39倍。  相似文献   
240.
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大蟾蜍的慢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除草剂对农林生态系统中脊椎动物天敌潜在的、长期的慢性毒性,测定了草甘膦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蝌蚪生长发育和运动频率的影响以及对中华大蟾蜍成体空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草甘膦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和运动频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蝌蚪体长、体宽、尾长、尾宽和体质量的增长率均与草甘膦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蝌蚪的运动频率亦与草甘膦浓度显著负相关。同时,草甘膦的喷施对中华大蟾蜍成体的捕食造成负面影响,其空胃率与草甘膦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即使在草甘膦的推荐使用浓度范围之内.中华大蟾蜍(成体)处理组亦出现30%~60%的空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