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61.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中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极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说明了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一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但是脂肪酸含量不同,菌草灵芝孢子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占55.61%,不饱和脂肪酸占61.15%;段木灵芝孢子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占49.87%,不饱和脂肪酸占54.88%。而且两者的外观、气味略不同。  相似文献   
662.
菌草灵芝与段木灵芝的功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并比较菌草灵芝和不同产地的段木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菌草灵芝和不同产地的段木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存在着差异,菌草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都高于段木灵芝。  相似文献   
663.
超声波技术在绿茶浸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古丈绿茶为原料,在比较研究绿茶超声波辅助浸提对品质成分的浸出率高于传统水提的基础上,从品质成分浸出率角度对超声波辅助浸提绿茶的浸提时间、温度、茶水比和次数进行了优化筛选,得到了一套适合于绿茶的超声波辅助浸提技术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茶水比1∶15、95℃水温、两次浸提(第一次、第二次水量分别为总水量的8/15、7/15)、每次15 min的超声波辅助浸提技术参数,氨基酸、水溶性蛋白质、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咖啡碱、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水浸出物的浸出率分别比传统水提提高23.13%、36.92%、14.88%、24.40%、19.24%、26.45%、10.12%1、2.27%,同时,每次浸提的时间比传统水提缩短15 min。  相似文献   
664.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第9个片段编码非结构蛋白NS5,利用pET-32a( )载体带有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进行表达,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利用凝胶电泳阻滞检测试验(EMSA)检测蛋白和核酸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NS5蛋白能与病毒基因组dsRNA结合。  相似文献   
665.
随着生物材料、生物反应器设计及对机体发育和创伤修复机制的深入理解,在体外构建用于修复替代人体丧失功能的组织器官这一人类理想,已发展成一门独立且蓬勃发展的学科——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组织工程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至少涉及生命科学、医学及工程学等三个学科。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诱导信号是组织工程学的三个基本要素。目前种子细胞是制约组织工程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打破这个瓶颈的可能。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定向分化的技术发展,及对其增殖和诱导分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使工程化组织可以获得理想的基本功能单位,使其应用于临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66.
目的探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临床病区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749例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主要病区为ICU。从标本的来源看,痰标本中真菌检出率最高,占61.1%。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耐药率只有3.6%。结论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广泛,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增多,耐药菌株增多,部分治疗需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67.
贺继临  邱军  肖正明  侯福林 《遗传》2004,26(1):84-86
运用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模式,对Morgan定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做了新的注释,深入地分析了经典三点测交的使用条件,并找出了粗糙脉孢菌的经典三点测交中不相邻两点间的交换值(FC)与其重组值(FR)差的出处。 Abstract:Using the model of broad and narrow way,the paper introduces a new approach in the explaining of a few basic concepts in the Morgan Law.The paper introduces a thorough inquiry into the applying condition of the three-factor crosses,and finds the sourc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ossover frequency (FC) and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FR) of the non-adjacent factors in the three-factor crosses in Neurospora crassa.  相似文献   
668.
肖艳萍  奚鹰  黄文英  黄英 《遗传》2002,24(3):232-236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两个转基因小鼠家系从F1到F4代的整合情况。阳性转基因小鼠98%~100%的中期分裂相,85%~94%的间期核出现杂交信号;阴性对照小鼠100%的中期分裂相、95%~96%的间期核未出现杂交信号。结果表明,该FISH实验条件能对转基因整合位点进行高效特异检测。本文分析的两家系转基因小鼠均为单位点整合, 但整合位点不同。各家系内F1到F4代的转基因小鼠均可检出整合染色体,且整合位点相同,表明外源基因稳定整合并遗传给后代。 Abstract: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as used to detect the integration of hFⅨ on chromosomes of transgenic mice from F1 to F4 generation in two strains.For transgenic mice,98%~100% of metaphases and 85%~94% of interphases showed hybridization signal.For negative control mice,100% of metaphases and 95%~96% of interphases showed no hybridization signal.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ISH developed to detect the integration sites of hFⅨ was high efficient and specific.The integration sites of the transgenic mice analyzed were both single bu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strains.The integration chromosomes can be found in the transgenic mice from F1 to F4 gen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sites were the same as each of the strain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gene was stably integrated and transmitted to offspring.  相似文献   
669.
寄生蛙类肠道的肠肾虫)Nyctotheran),国外报道较多,特别是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研究较多 ,记述了近 100种1-5.    相似文献   
670.
蜘蛛丝的组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蜘蛛是纺丝种类最多的一种节肢动物,目前共发现有8种丝腺,各纺出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丝纤维,可分别用于织网、捕食、逃避、扩散、织制卵袋等行为活动。蜘蛛丝是一种天然的动物蛋白纤维,是随蜘蛛4亿年进化的结果,也是为蜘蛛的生存与繁殖所设计的,蜘蛛丝的适应与进化使蜘蛛丝具有多样化的生物学功能。但蜘蛛不是唯一能纺丝的节肢动物,除蛛形纲以外,还有其它很多节肢动物,如昆虫纲和多足纲的动物都有具有丝腺,能纺出一种或多种丝蛋白纤维。本文将以昆虫作为比较来概述蜘蛛丝腺的起源与种类,蜘蛛丝的化学组成、结构、种类与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