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产脂肪酶菌株BaciUus sp CS-4为出发菌株,进行了UV与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高酶活的目的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pDE-8.其酶活为每毫升14.85U,比出发菌株提高48.2%.传代实验证明,其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应用离体牙根管模型进行根管消毒模拟试验,就应用不同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对根管的消毒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因正畸拔除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并进行根管预备,自釉牙骨质界处将离体牙截去牙冠,在距截冠处5 mm去除根尖,仅留5 mm长牙根,筛选获得经制备的模拟根管120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各20颗牙齿。将4个试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共100个根管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4个试验组根管内分别放置使用生理盐水、甘油、葡萄糖酸氯己定、樟脑苯酚等4种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阳性对照组20个感染根管中仅放置生理盐水,而空白对照组20个根管不接种细菌,仅置入无菌生理盐水。所有标本牙置5%CO2,95%N2,37℃环境下培养,每组分别于第3、7天取10个根管使用G钻均匀磨取根管内层牙本质粉末,置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测定并分析各根管中残留细菌量。结果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3 d时,4个试验组根管中残留细菌量均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1),葡萄糖酸氯己定组、甘油组和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7 d时,试验各组均有消毒效果,但生理盐水-氢氧化钙组牙本质小管中有少量均残留细菌,葡萄糖酸氯己定组、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离体牙根管消毒实验中,使用4种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均能有效抑制粪肠球菌生长,葡萄糖酸氯己定组、甘油组和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53.
中国特有植物血水草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血水草的RAPD-PCR最佳反应体系,对影响血水草RAPD反应的Mg2+、模板DNA、dNTPs、引物浓度和Taq聚合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5 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 μL,1.8 mmol·L-1 Mg2+,2U Taq DNA聚合酶,50 ng模板,0.2 mmol·L-1 dNTPs,1.6 μmol·L-1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 min;预扩增:94℃变性20 s,36℃退火30 s,72℃延伸75 s,5个循环;扩增:94℃变性20 s,40℃退火30 s,72℃延伸60 s,40个循环;72℃保温20 min,4℃保存。所建立的血水草RAPD-PCR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血水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棉花GA20-氧化酶同源基因GhGA20ox1的功能,将该基因转入本明烟(N.benthamiana)中进行超量表达。RT-PCR分析表明GhGA20ox1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了不同水平的表达。GhGA20ox1基因的超量表达促进了本明烟中的GA4+7合成,并导致赤霉素过量的表型出现。转基因本明烟的表型变化程度与GhGA20ox1基因的表达水平和GA4+7的含量一致。这些结果表明,GhGA20ox1基因编码一个有功能的GA20-氧化酶,能够在转基因烟草中促进活性GA(GA4+7)的合成,可以用作目的基因来提高棉花纤维和其他植物的内源GA水平。  相似文献   
55.
过去60a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乡村地区发展迅速,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明显地变化。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基于1942年航片和2002年IKONOS影像研究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有机碳历史数据,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的面积及其030cm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覆被转化,其中耕地转化为非耕地的面积为21%(18×103km2)。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化及其有机碳密度的变化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净增加。该区域稻田和闲置水域面积分别减少了21.5%(18.5×103km2)和6.7%(5.7×103km2),导致其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减少41.8TgC和12.9TgC;而水产养殖、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4.2%(12.2×103km2)、7.7%(6.7×103km2)、3.5%(3.0×103km2)和2.0%(1.7×103km2),使其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32.2TgC、22.2TgC、12.2TgC和6.5TgC。近60a来,整个区域030cm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增加了18.2TgC,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5%,形成了弱碳汇。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了17%,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22.2TgC(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92%);而且,稻田转化为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也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1.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86%)和0.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0%);此外,闲置水域转化为水产养殖也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1.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7%)。但是,稻田转化为水产养殖和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导致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损失6.3TgC和0.6TgC。因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及稻田转化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使整个区域形成弱碳汇,但如果稻田继续减少的话,很可能变成碳源。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壤取样和收集土壤历史数据,采用尺度推绎方法,研究揭示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的面积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6.
灵芝漆酶转化除草剂2,4-D丁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灵芝ST(Ganoderma sp.ST)的漆酶在无氧化还原介质存在时能够直接转化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丁酯。对酶转化2,4-D丁酯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pH值、给酶量和反应温度。灵芝ST漆酶在pH值4.0~8.0和15~30℃的范围内均能够有效转化2,4-D丁酯(初始浓度0.5mg/L),在最适的pH值7.0、给酶量25U/L和温度30℃条件下,转化率随着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24h左右达到最高(〉99.5%)。酶活力在作用时间内稳定,并且用自来水代替缓冲液获得的转化率相当。  相似文献   
57.
以橡胶树未成苗体细胞胚为试材,选取未成苗双子叶胚、连体胚、多子叶胚、单子叶胚和子叶愈伤化胚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体细胞胚类型的外植体分化茎芽的情况,并利用其进行幼态微型芽条的培育研究。结果表明:在植株诱导培养基中培养80d后,未成苗双子叶胚、连体胚、多子叶胚、单子叶胚、子叶愈伤化胚均能分化出芽,双子叶胚分化率最高(达90%),单子叶胚最低(20%),多子叶胚和连体胚最多可分化出芽3个,双子叶胚2个。幼态微型芽条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6-BA2mg·L-1或MS+6-BA2mg·L-1+KT1mg·L-1,而添加NAA对芽的伸长有抑制作用;适宜幼态微型芽条伸长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S。  相似文献   
58.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和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的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对分别对幽灵蛛、弱蛛、泰莱蛛、幽灵蛛、蟹蛛和球蛛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在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两种蟹蛛 (Thomisus labefactus Lysiteles inflatus) 和一种球蛛 (Phycosoma mustelinum) 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59.
对寡居种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若蛛群居生活对其结网的影响、温度和种群大小对若蛛存活率的影响、若蛛对限制性空间的利用及其扩散方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若蛛从卵袋出蛰后不经历群居扩散即具备结网能力,可结完整网,也具备在扩散前不进食水存活的能力;在变温条件下若蛛存活率要远远高于室温条件下的存活率,而在室温条件下若蛛开始死亡和半数死亡的时间比其聚居期长得多;若蛛主要通过群体空中扩散的方式进行扩散,可以减小能耗与敌害的威胁;不同种群大小的若蛛在限制性空间的分布均从第5d左右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的,这与在空间不受限的条件下若蛛在第5d开始扩散的结果是一致的.据此我们推断:个体扩散代价最小化(包括御敌和能耗)和维持种群较高的生存率可能是寡居种悦目金蛛若蛛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凋落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换叶期雷竹林凋落物的凋落量,C、N、P、K养分含量,养分季节归还量以及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在不同覆盖年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雷竹林在连续覆盖3a后,叶凋落量极显著性提高(P<0.01),在总凋落量中比例增加,但枝凋落量变化不明显。(2)连续3a覆盖对雷竹林凋落物中的养分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C、N养分含量极显著降低,P含量极显著升高,而K养分含量在覆盖2a时就出现了显著增加的变化响应;林地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同时还受凋落量的影响,其伴随覆盖年限增长的变化趋势与养分含量并不一致。(3)覆盖2a内的雷竹林地凋落物表现出稳定的高N∶P以及低P含量,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较低;连续覆盖3a的林地凋落物P含量极显著升高,N∶P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此时凋落物分解速率加快。(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凋落物中K元素随覆盖年限增长而消耗的规律与N、P元素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