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7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明确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幼虫取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及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 var. subglabra两种寄主植物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及取食两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取食两种寄主植物后的桫椤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与分析,并记录在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结果显示:(1)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卵历期、老熟幼虫期、蛹期(4.07±0.80 d、9.15±1.36 d和3.82±1.11 d)相比取食桫椤的(4.57±0.65 d、10.75±1.73 d和4.73±0.86 d)显著缩短,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2)取食桫椤的幼虫肠道注释到细菌4门6纲17目26科37属,取食小黑桫椤的桫椤叶蜂幼虫肠道注释到细菌12门17纲32目44科58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3.68%±3.74%、81.18%±0.75%)是两组肠道的优势菌门;肠杆菌属Enterobacter(61.98%±10.64%、30.25%±1.75%)为两组的优势菌属。α多样性分析表明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略高于取食桫椤的叶蜂幼虫,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更稳定。KEGG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取食桫椤和小黑桫椤的叶蜂肠道细菌群落功能无差异,肠道细菌主要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影响桫椤叶蜂肠道细菌变化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肠道细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剑叶金鸡菊本地蜂平均每朵花序每30 min访花昆虫数约10个左右,平均飞行距离为12.71 cm,最长飞行距离为60 cm,每朵花停留时间较长约10 s,每个传粉昆虫平均访问剑叶金鸡菊基株数为2.59株。充足的花粉资源、访花昆虫数量多及每个飞行回合较高访问基株数,以及剑叶金鸡菊生育期后期出现的游击型克隆生长特性使得有利于居群相同基因型克隆分株的驱散,这样的一些特性降低了同株授粉的几率,保障了花粉资源,从而避免了克隆性对异交交配系统的不利影响,保证了高异交率。这样克隆生长没有影响到有性生殖,相反剑叶金鸡菊可以发挥两种繁殖策略的优势,从而促进入侵。  相似文献   
83.
中国石斛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 Z. H. Tsi ex X. H. Jin et Y. W. Zhang, sp. nov. Fig. 1 Habitu D. wilsonii Rolfe simile, a quo tepalis revolutis fulvis, lobo labelli intermedii infra medium macula una flabellata purpurea ornato. Epiphyticum; caulis teres, 20~40 cm altus, 2~3 mm crassus, caespitosus, superne 5~6-foliatus, internodiis 1~1.5 cm longis. Folia oblongo-lanceolata, subcoriacea, 2~5 cm longa, 5~15 mm lata, apice obtusa et plus minusve hamata, basi vaginis tubulatis membranaceis obtecta. Inflorescentiae e lateribus partium superarum caulium annotinorum defoliatorum nascentes, versus apicem caulis laterales, 1~2-florae; pedunculi 2~3 mm longi, ca. 1 mm crassi, basi vaginis 3~4 membranaceis 3~4 mm longis instructi; bracteae ovato-triangulatae, 3~5 mm longae, apice acutae, macula atro-fusca ornatae. Flores patentes; pedicelli cum ovario ca. 2~3 cm longi; tepala revoluta, fulva, apice obtusa; sepalum intermedium oblongum 2 cm longum, medio 6~7 mm latum, apice fere obtusum; sepala lateralia paulo oblique ovato-lanceolata, sepalo intermedio aequilonga sed medio paulo angustiora, apice obtusa, basi cum pede columnae mentum obconoideum ca. 8 mm longum 6 mm latum apice obtusum formantia; petala subelliptica, ca. 2 cm longa, medio 6 mm lata, apice subobtusa; labellum fulvum, basi purpureum et dense velutinum, obscure trilobatum, lobis lateralibus semiorbiculatis erectis, basi (inter lobos laterales) callo uno purpureo praeditis, lobo intermedio ovato, ca. 1 cm longo, 7 mm lato, apice subacuto et recurvo, supra medio carinato, glabro; columna alba, ca. 3 mm longa, basi in pedem ca. 9 mm longum producta, pede medio purpurato, glabro; operculum antherae album, ambitu rhombicum, glabrum; pollinia 4.  相似文献   
84.
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比较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方法实验菌株包括来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22株、须癣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5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9-羟基乙酚噻唑标识的酪蛋白和酶标仪检测真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果须癣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P〈0.05),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之间无差异(P〉0.05)。红色毛癣菌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分离自浅部感染部位的菌株之间无差异(P〉0.05),但高于引起毛癣菌肉芽肿的菌株(P〈0.05)。结论不同的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不同;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一菌种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5.
优质绿茶贮藏过程品质劣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春季1芽2叶加工而成的优质绿茶为原料,对其进行12个月的贮藏试验,每隔两个月对其主要物理性状与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在贮藏前、贮藏二个月、四个月、十个月、十二个月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物理性状、生化含量、感官品质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或劣变。茶汤亮度L、透光率T640逐渐下降,色泽a、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生化含量的下降幅度是简单儿茶素>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咖啡碱>水浸出物,且以前两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氨基酸在前六个月持续减少,后期呈起伏变化;水分持续上升,由贮藏前的6.07%上升到6.41%;感官品质劣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86.
中国南方扬子地台震旦系陡山沱组产出丰富的微体化石,它们主要保存在磷块岩以及燧石结核和条带中。文章详细报道湖北峡东地区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描述以前未曾在峡东地区碳酸盐相燧石中发现的8属8种微体化石。研究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大型带刺疑源类、微体多细胞藻类和动物胚胎化石的分布特征,发现Tianzhushania spinosa是最早出现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分子,大冰期后微体生物的辐射是一个阶段性渐进的过程。同时.本项研究进一步证实华南扬子区陡山沱组碳酸盐相燧石和磷块岩地层中保存的微体化石面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7.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和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的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对分别对幽灵蛛、弱蛛、泰莱蛛、幽灵蛛、蟹蛛和球蛛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在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两种蟹蛛 (Thomisus labefactus Lysiteles inflatus) 和一种球蛛 (Phycosoma mustelinum) 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88.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异株植物是植物性别决定机制及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性别决定的相关基因是揭示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10年来已经分离到了多个性染色体连锁的基因DD44X/Y、SlX/Y3、SlX/Y4、MROS3、SLZPT2-1、SLZPT4-1.尽管这些基因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但是对其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并不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而是性别决定控制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另外MADS-box基因也和性别特征器官的建成有关.本文对这些基因的结构及在性别决定中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可能的新的研究方向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9.
利用SSR标记定位明恢63的2对恢复基因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选取珍汕97A和明恢63杂交组合的F2高可育和高不育单株构建基因池,利用302对SSR引物对其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RM1和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RM258,RM304在亲本,基因池间表现多态性,用F2单株验证证明它们与野败型恢复基因连锁,完全不育株分析表明,与恢复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2.9和0.0cM,野败型,红莲型,BT型3种不育胞质恢复基因在第10染色体上可能为同一基因或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90.
利用YADE法进行棉花基因组PCR步行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设计了一种依靠“Y”形接头延伸未知序列的方法(YADE,Y-shaped Adaptor Dependant Extension),成功地抑制了在未知序列圹增中的单引物扩增。用这种方法从棉花基因组中扩增了一个棉花胚珠cDNA片段F027的相邻序列--FP27S和FP27A。重叠分析表明,F027S与F027有104bp的重叠,FP27A与F027有175bp的重叠。两个延伸片段分别含有1和3个可能的内含子,内含子均具有保守的边界序列GT-AG和与哺乳动物类似的分枝点序列。还对YADE法扩增未知序列的优缺点和可能的改进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