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应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坐骨神经干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进行胁迫处理,草甘膦有效成分经由皮肤进入蟾蜍体内而作用于神经系统,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草甘膦胁迫下中华大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的应激反应时间、动作电位幅度和冲动传导速度,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干接受刺激后产生冲动所需的时间逐渐延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亦逐渐减慢。草甘膦施用后,中华大蟾蜍7d内的平均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浓度呈正相关,而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均与草甘膦浓度呈负相关。草甘膦溶液浓度达到推荐农田使用浓度1.64~2.87ml/L时,各处理组蟾蜍的应激反应时间、动作电位幅度和冲动传导速度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随着试验处理时间的延长,中华大蟾蜍神经干对刺激的反应变得更为迟钝,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也进一步减慢。回归分析可知,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施用后天数呈正相关,而神经传导速度与药后天数呈负相关。由此可以说明,草甘膦胁迫条件下,中华大蟾蜍神经细胞对刺激反应的灵敏性降低,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和阻碍。  相似文献   
582.
随着生物材料、生物反应器设计及对机体发育和创伤修复机制的深入理解,在体外构建用于修复替代人体丧失功能的组织器官这一人类理想,已发展成一门独立且蓬勃发展的学科——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组织工程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至少涉及生命科学、医学及工程学等三个学科。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诱导信号是组织工程学的三个基本要素。目前种子细胞是制约组织工程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打破这个瓶颈的可能。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定向分化的技术发展,及对其增殖和诱导分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使工程化组织可以获得理想的基本功能单位,使其应用于临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83.
目的探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临床病区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749例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主要病区为ICU。从标本的来源看,痰标本中真菌检出率最高,占61.1%。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耐药率只有3.6%。结论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广泛,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增多,耐药菌株增多,部分治疗需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84.
【目的】建立家兔盲肠结扎模型,研究炭疽杆菌在家兔体内外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本实验通过进行家兔盲肠结扎模型对炭疽杆菌进行体内外培养,用不同方法提取胞外蛋白、细胞壁蛋白及全菌体蛋白,并经双向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结果】送检144个蛋白点,检出124个,其中包括上清蛋白19个,细胞壁蛋白29个,全菌体蛋白76个。【结论】经分析发现,与合成代谢相关的蛋白在体内主要呈下调趋势,包括多种氨基酰-tRNA合成酶、长链脂肪酸CoA连接酶等;在体内表达上调的蛋白则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分子伴侣Dna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S-层蛋白等。  相似文献   
585.
目的:研究胞外不同浓度的镁离子对SD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同步配合阈上电刺激探测心肌细胞钙瞬变。结果:胞外低浓度的镁离子(0 mmol /L,0.5 mmol /L; 正常镁离子浓度为1 mmol/L)可以升高钙瞬变的峰值(P〈0.05),但不影响钙瞬变的持续时间(以钙瞬变的半高宽表示)(P〉0.05);胞外高浓度的镁离子(2.5 mmol /L,5 mmol /L,10 mmol /L)均可抑制钙瞬变的峰值(P〈0.05);其中5 mmol/L和10 mmol/L的胞外镁还能延长钙瞬变的持续时间(P〈0.05)。结论:正常情况下镁对心肌细胞钙瞬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86.
罗汉果叶片离体再生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汉果(Ssiraiti grosvenori)叶片为外植体,探讨培养方式、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叶片在培养基MS+BA 1.0 mg/L+IBA 0.7 mg/L上培养4周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90%以上;罗汉果愈伤组织在培养基MS+BA 1.0 mg/L+IBA0.2 mg/L+赛苯隆(TDZ)0.1 mg/L上不定芽的分化率可达70%,平均出芽指数3.7;罗汉果试管苗在培养基MS+BA 2.0 mg/L+IBA 0.2 mg/L上茎芽增殖比较稳定,在培养基MS+IBA0.1 mg/L上培养2周开始分化不定根,其生根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87.
该研究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幼苗为试材,在溶液培养条件下测定了铀(U,50 μmol·L-1)、镉(Cd,10μmol·L-1)单一及复合处理后萝卜幼苗对U、Cd的富集特征及其生物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探究U单一存在以及与Cd伴生时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1)U、Cd主要分布在萝...  相似文献   
588.
一具时代相当早的人科“粗壮”头骨的发现,复活了关于我们自身人种和近亲的进化的讨论,并否定了某些以往的观点。该头骨是由理查德·利基的野外队在1985年发现的,并于1986年在伦敦的一次报刊会议上公布于众。这具头骨属于南方古猿亚科的一个成员。粗壮型南方古猿最好的头骨是在1959年由利基的母亲——玛丽发现的,并因该标本颌骨和牙齿的大小而得绰号“Nutcracker人”。但是新的头骨,不仅更完整,而且其时代为距今二百五十万年,比“Nutcracker人”早七十五万年,这表明粗壮南方古猿类是人科的一个成功而生存时间长的分支。新头骨更增加了人们这样的信念,即非洲在二百万年前是人科早期几个种的故乡,这些种中只有一个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并且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与人类  相似文献   
589.
590.
Gordon等(1960)曾报道红光和远红光对燕麦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有抑制作用。但是,我们在膜的组合实验中却发现光下较暗中都有一定磷酸化脉冲增益。当线粒体经蔗糖密度梯度提纯后或经低渗溶液涨破离心提纯后,这种光下增益仍可观察到(表1)。因而在氧化磷酸化反应条件下了解光对线粒体的增益效应,照光30秒转暗可以看到增益甚高(表3)。说明光有触发效应。连续照光2分钟较之照光30秒后转暗90秒的处理效应反低,而不同光波下都有这种现象。说明光可能又有抑制效应(表5)。比较不同波长光的增益效应时,红光和远红光都有促进,而红光效应最高(表4、5)。与Gordon等结果不同。 线粒体基础耗氧(State Ⅱ)受光的促进,照光30秒大于连续照光的增益效应(比较图2—A、B、C)。说明光有触发效应和抑制效应。当偶联磷酸化后(State Ⅲ),光的触发效应仍存在,但此时的抑制效应不甚明显(比较图2—A、B、C偶联磷酸化部分)。所以光对嵴膜小囊的影响在耗氧和偶联磷酸化反应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