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21.
生态系统脆弱的高寒草甸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藏香猪翻拱土壤并取食地下草根层,是藏族自治区一种特有的放牧类型,关于该放牧类型对藏区高寒草甸的影响尚缺乏研究。以滇西北高原国际重要湿地——纳帕海流域的典型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高寒草甸类型(陆生草甸与沼泽化草甸)中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藏香猪翻拱型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翻拱型放牧显著降低了植被盖度(63.5%)、地上生物量(84.6%)与地下生物量(97.4%),并促进植物生物量向地上部分的再分配。翻拱型放牧下随着植被盖度与生物量降低,植物竞争强度减小,植株高度与空间利用率提高。然而,不同草甸类型中的植物群落结构对翻拱型放牧表现出差异响应。陆生草甸上的群落组成基本未变,而沼泽化草甸上的优势植物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yessus)向1年生水生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演替。土壤含水率是导致植物响应差异的关键驱动力。综上,藏香猪翻拱型放牧对植物生物量及盖度等特征均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高寒草甸生物量积累锐减,而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放牧干扰与土壤水分、空间竞争协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植物在不同环境中对放牧干扰的差异化响应。研究区域环境特征与放牧干扰的耦合关系,可以为藏香猪放牧作用下的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2.
张潇月  杨弢  吴昊  黄鑫  李静  周潇  肖嶙  赵珂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6):1200-1209
【背景】出土竹简需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饱水保存后才进行脱水处理,在此期间微生物的滋生和蔓延威胁竹简的安全保存。【目的】研究分析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浸泡液中的放线菌群落结构与功能,为科学有效保存竹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与传统可培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夏季浸泡液中的放线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探。【结果】DGGE图谱显示,各样品间放线菌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辛普森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均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反映出竹简浸泡液中放线菌种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DGGE条带回收测序显示15条序列归于10个属,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有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芽球菌属(Blast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而原小单胞属(Promicromonospora)在各个样品中均有检出;可培养方法获得12株放线菌,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原小单胞属(Promicromonospora);通过刚果红实验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5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结论】竹简浸泡液中的放线菌不仅种群丰富,而且存在降解竹简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523.
星鳗叶状幼体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鳗类发育阶段上的叶状幼体,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当前的种类鉴定,主要以肌节数、色素的分布为依据。由于鳗类幼体发育阶段上的变态差异悬殊,因此,取得变态期的连续观察标本,是准确鉴定的可靠保证。国外著述虽已很多,但星鳗Astroconger myriaster(Brovoort)叶状幼体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24.
冬桃的离体繁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植物名称桃(Prunuspersica)品种“冬桃”。2材料类别3年生嫁接苗树冠外缘向阳果枝的嫩梢腋芽。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MS+6-BA0.8~2mg/L(单位下同)+IBA0.4~0。8+GA3~5;(2)生根培养基:MS+IBA0.4~07+NAAof~03o培养基中含蔗糖3%(W/V)、琼脂0.8%,PH为5.8,培养温度25土豆C,光照度1200IX,照光12h/d。毛生长与分化情况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用0.2%升汞95ml+95%酒精5ml浸泡8min(使灭菌液更易附着于表面组织),无菌水冲洗4~5次,然后切成l~2cm长带腋芽的茎段,接…  相似文献   
525.
目的:分析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应用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力、儿童游戏测听、声阻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40Hz听觉相关电位、耳声发射、多频稳态和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检查),对11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部为感音神经性聋,其中中重度聋为18%,重度聋为55%,极重度聋为27%。听力曲线高频下降型63%,平坦型23%,岛状听力14%。5例有进行性听力下降或突发性听力下降,2例行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前庭功能低下。高分辩内耳CT检查,均为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结论:认为该病为胚胎发育性疾病,其发生与胚胎早期内淋巴管发育障碍有关,感染和头部震荡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该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应尽早选配助听器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听力损失极重,助听器无法达到有效补偿者,或渐进性听力下降至极重度聋者,可选择电子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526.
挺水植物的凋落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阐明气候变暖以及生境差异对湿地挺水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叶际微生物的影响对揭示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物质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优势挺水植物茭草(Zizania latifolia)为研究对象, 采用凋落物袋法研究了茭草在模拟增温(1.5-2.0 ℃)及不同生境(大气界面、水界面与土界面)下的质量残留率和叶际微生物数量、结构组成与功能代谢特征。研究发现: 模拟气候变暖及生境差异均显著影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经过一年的分解, 凋落物在模拟增温环境下的质量残留率为66.4%, 对照组的质量残留率为77.7%, 增温组分解常数(k)值是对照组的1.64倍, 而凋落物在水界面与土界面的质量残留率为42.2%和25.3%, 其k值分别为大气界面的3.63和5.25倍, 生境差异是影响湿地挺水植物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关键因素。模拟增温主要改变了凋落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特征, 而生境变化主要影响叶际微生物的绝对数量、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功能代谢活性。处于土界面的凋落物叶际微生物具有最高的群落功能代谢活性及醇类碳源利用程度。不同处理之间的植物叶际微生物特征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为揭示湿地植物凋落物分解快慢的微生物驱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7.
藓类沼泽对喀斯特山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源涵养有重要作用,需加强人工林种植对喀斯特山区藓类沼泽生态功能影响的研究。以黔西南典型金发藓沼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工柳杉林对林下金发藓植物群落和金发藓沼泽储水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1)柳杉种植对金发藓植物群落有负面影响。随柳杉密度增加,林下金发藓植物群落的盖度、平均高度和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2)表层土壤含水量是金发藓沼泽储水量的主要贡献者。柳杉种植显著提高了干季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但高密度柳杉林显著降低了雨季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柳杉种植未对干季金发藓含水量造成影响,低密度柳杉林显著提高了雨季金发藓植物的含水量;3)柳杉密度对金发藓沼泽生态系统储水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在雨季呈负影响,在干季呈正影响;4)柳杉种植有利于维持金发藓沼泽储水能力的稳定性,尤其是当柳杉密度较低时这种效果更明显。表明人工柳杉林对金发藓沼泽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合适密度的柳杉种植可提升金发藓沼泽的储水能力。  相似文献   
528.
植物叶围存在大量真菌,它们伴随着植物从新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同阶段下的植物生境调控着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典型湿地挺水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在生长盛期阶段(A)、立枯阶段(B)、倒伏阶段(C)、沉水阶段(D)的植物叶片以及底泥(E)样品进行采集,使用超声水浴+剧烈震荡的方法收集叶围微生物,提取DNA,以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对ITS片段进行测序,获得叶围真菌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信息。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的生长、衰落与死亡,叶围真菌群落的α和β多样性均显著升高,群落结构复杂性增加,不同样品之间的异质性增高,群落组成差异逐渐增大。在属水平上,处于生长盛期和立枯阶段的叶围优势真菌分别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和隐球菌属(Cryptococcus),随着植物倒伏并沉入水体,赤霉菌属(Gibberella)和瓶霉菌属(Phialophora)逐渐侵入叶围成为优势菌。生长盛期、立枯、倒伏、沉水阶段植物样品之间的共有OTU数目仅为22个,而沉水样品与底泥之间的共有OTU数目多达99个,表明伴随植物死亡过程,叶围真菌群落与底泥真菌群落逐渐趋于一致。本研究揭示了水葱生长至死亡分解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为研究湿地植物叶围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29.
为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文章以雄性激素受体敲除的雌性斑马鱼(Danio rerio; ar–/–)为研究对象, 利用ELISA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分析Ar对斑马鱼肝脏中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Vtg)产生、母体营养通过Vtg运输、卵黄形成和卵巢成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r–/–雌性斑马鱼的肝脏中, Vtg的产生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在ar–/–雌性斑马鱼中的卵巢质量、脂质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 表明Ar的缺失可导致雌性斑马鱼通过Vtg转运到卵巢的脂质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供应减少。此外, ar–/–雌性斑马鱼中与卵巢发育相关的几个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这与卵巢发育异常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Ar的缺乏可通过对肝脏中的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降低肝脏Vtg蛋白的合成, 从而损害由Vtg向卵巢的营养物质运输和卵黄的正常形成, 影响卵巢发育。研究阐明了雄激素信号通路与体内肝脏Vtg产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30.
为探讨低磷胁迫对油菜(Brassica napus)幼苗叶片蛋白酶二维酶谱的影响,以低磷胁迫下的甘蓝型油菜鼎油杂4号为试材,采用优化的非变性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蛋白酶谱检测技术获得清晰的蛋白酶分离图谱,通过图像分析获得磷胁迫下油菜叶片蛋白酶差异表达图谱。结果显示,低磷胁迫下共有6个油菜叶片蛋白酶点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其中3个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个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果提示有不同的油菜叶片蛋白酶类参与到油菜抗(耐)低磷的应答途径中,为进一步解析不同蛋白酶(同工酶)响应低磷胁迫研究打下基础。文中基于非变性等电聚焦的二维酶谱方法亦为其他逆境胁迫下不同蛋白酶及其同工酶二维酶谱响应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