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目的探究Fut8基因敲除对ICR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在Fut8~(+/+)和Fut8~(-/-)小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点检测体重,采集粪便样本,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检测小鼠粪便中菌群的组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Fut8~(+/+)和Fut8~(-/-)小鼠Fut8酶活。结果 Fut8~(-/-)小鼠与Fut8~(+/+)小鼠相比生长缓慢(P0.05);完全丧失核心岩藻糖基化活性;肠道菌群结构不同,其中拟杆菌门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基因敲除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72.
生长素调控植物气孔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孔是分布于植物表皮由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 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 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来促进植物适应环境的变化。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 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生长素通过载体蛋白-TIR1/AFB受体-AUXIN/IAA-ARFs信号通路, 调控STOMAGEN的表达; 之后, 经STOMAGEN-类LRR受体蛋白激酶ERf-MAPKs级联反应激酶-SPCH转录因子信号通路, 启动气孔的发育进程。EPF1、EPF2和类LRR受体蛋白激酶TMM不是该过程的必需元件。生长素对气孔的调控受光信号影响, 光信号通路组分E3泛素连接酶COP1位于MAPKs激酶的上游, 参与气孔的发育调控。  相似文献   
473.
南瓜组培根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使用组织培养技术、生物测试法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瓜组培根在不同生长时期与不同营养谐迫下(利用正交设计调节标准B5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质和激素)根分泌物对南瓜、萝卜和小麦3种受体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南瓜具有自毒作用,南瓜组培根根系分泌物对受体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出高抑低促的作用表型;南瓜组培根根系分泌物产生化感作用的活性与南瓜组培根生长速度有关,南瓜组培根根系分泌物的生长抑制活性以15~17d即生长速度指数末期为最高,21d生物量最大时的南瓜组培根根系分泌物的生长抑制活性最低;营养元素的改变明显影响了南瓜根系分泌物的产生,并通过筛选出能诱导南瓜组培根对受体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激素种类和含量的最优化组合,为研究南瓜化感作用营养胁迫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4.
本文利用已测序的157 个滇金丝猴控制区(D-loop)片段,通过与参考序列比对,鉴别了线粒体D-loop 片段中的52 个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定义了30 种滇金丝猴单倍型,排除概率为0. 938。谱系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与以前利用D-loop 片段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表明基于粪便样品进行保护遗传学、谱系生物地理学、种群遗传学等研究时,与线粒体标记和微卫星标记相比,SNP 标记可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建议进一步分析滇金丝猴线粒体D-loop 全序列甚至线粒体全基因组上的SNPs 位点的信息,以促进滇金丝猴保护遗传学等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475.
秦琴  张陕宁  李明  魏辅文 《兽类学报》2006,26(4):387-391
本文采用巢式PCR/ RT-PCR 方法,对我国10 个动物园中无临床症状的圈养小熊猫的71 个肛拭子和61 个唾液拭子样品,进行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冠状病毒(CCV)、犬腺病毒(CAV)和犬疱疹病毒(CHV)的检测,以评估我国圈养小熊猫是否面临这几种病毒的威胁。对阳性PCR 结果进行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 上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在肛拭子样品中检测到3 个CPV 和6 个CCV 阳性结果,经测序后,与GenBank 上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99% 和100% 。而在唾液拭子样品中没有检测到任何阳性结果,且CDV、CAV和CCV 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阳性CPV 的肛拭子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细小病毒毒株,表明圈养小熊猫已受到细小病毒和犬冠状病毒的感染,今后应加强这两种病毒的预防工作。本文所采用的PCR 方法检测病毒性疾病,能检测到微量的病毒模板,可对小熊猫病毒性感染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7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川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降低尿蛋白,减轻肾损害的机制.方法:收集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川芎嗪组(40例)、前列地尔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观察2周,分别比较三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的作用优于川芎嗪组和前列地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和川芎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7.
为了解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状态,2009年5~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直接观察法对红角鸮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4个巢址全部是以柳树为主干的树洞巢,巢内铺垫物较少或无铺垫,巢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91.3cm,巢内径平均为13.5cm,巢外径平均为15.0cm,巢深平均32.0cm(n=4)。平均窝卵数为3.75,对其中一窝进行测量,4枚卵平均量度是28.9mm×24.6mm,重量9.5g。雏鸟孵出后,雌性亲鸟承担主要育雏任务,雄性亲鸟日间停歇于离巢不远的树上负责警戒工作,夜间与雌鸟共同哺育雏鸟。小型鼬科动物的捕食可能是干扰红角鸮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8.
HPLC测定中药百合中2个甾体皂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建立百合中2个甾体皂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4.6 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化合物1和2的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分别为:1.03 ~10.30ug(r=0.9998)和1.26~12.56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和99.97%.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百合中2个甾体皂苷的含量测定,为建立和完善中药百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9.
以大米草的互花米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浓度低于300mmol·L-1时,互花米草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较高的最大光合速率(>30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0.05mol·mol-1Photons)以及较低的暗呼吸速率(<1.5μmolCO2·m-2·s-1)和光补偿点(<20μmol·m-2·s-1)为其有机物质积累、竞争、建立种群并扩散提供条件。盐浓度高于500mmol·L-1时,互花米草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上升,最大光合速率(Amax)及表观量子效率(Q)显著下降,暗呼吸速率(Rday)和光补偿点(LCP)上升。表明细胞膜和光合作用有关酶受到迫害,抑制了其正常生长。盐胁迫下互花米草光合速率降低,但蒸腾速率的显著下降提高了单叶水分利用效率,从而部分缓解了渗透势变化对细胞的迫害,为其生存和生长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80.
对专性寄生于草鱼肠道的鲩肠袋虫的体表皮层精细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体表皮层由表膜和表膜下纤维系统两部分组成。表膜的组分有细胞质膜,膜泡层(包括外膜、膜泡、内膜),表膜微管层;表膜下纤维系统主要是由毛基体及其附属纤维结构:动纤丝,纤毛后微管,Ⅰ、Ⅱ型横微管和咽微丝组成。这部分结构下连一电子致密的微丝层,将细胞外质与内质分隔开来;且在微丝层的内侧胞质中分布有很多电子透明泡。此外,对表膜微管层、Ⅱ型横微管、外—内质间微丝层及电子透明泡进行了肠袋虫的种间比较并对上述各部分结构的生物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