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云南塔城滇金丝猴掘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云南塔城一个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连续跟踪,旨在调查其生境利用情况.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滇金丝猴在地面有掘土行为.通过照片分析,发现滇金丝猴的这种掘食行为旨在获取某种植物地下球茎.后分别在两个地点采用焦点动物行为记录法对这种掘食行为进行了记录.通过比较单次掘食行为的持续时间、掘食行为的发生频次以及掘取成功率,我们发现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个体间的差异明显.成年雄猴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在单次掘食行为的时间花费上,成年雄猴和雌猴之间无差别,而亚成年个体表现为用时短和变换挖掘地点频繁的特点.就雄猴而言,成年有助于掘食成功.同时发现,带新生仔的雌猴也会下地采掘,但尚无成功采食纪录.进食植物球茎的过程中未发现分享块茎行为,但有抢食表现.  相似文献   
462.
为探讨人子宫颈黏液的抗菌机制,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技术,从人子宫颈黏液酸溶性提取物鉴定出对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株ML-35p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多肽HCP-21和HCP-26.蛋白质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和精确质谱分子质量测定证明,HCP-21为HMGN2,HCP-26为SLPI片段.提取原代培养宫颈上皮细胞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一条与HMGN2 cDNA大小相同(270bp)目的基因片段,表明在生理状况下,宫颈上皮细胞即可表达其mRNA.制备HMGN2多克隆抗体,对生理状态下宫颈组织切片和宫颈黏液涂片进行HMGN2分子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该分子主要分布于子宫颈黏膜层,并存在于子宫颈黏液.HMGN2分子在宫颈黏膜上皮组织和黏液中固有表达,可能在子宫颈天然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3.
水霉菌总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EP管反复冻融和研磨的破壁方式,利用溶菌酶法、CTAB法、改良CTAB法、尿素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等5种方法,分别对5种鱼类致病性水霉菌(寄生水霉、多子水霉、异株水霉及两未定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ITS区基因(包括5.8S rDNA)PCR扩增对DNA进行了评价.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可提取到水霉菌DNA,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5种水霉菌的DNA产量和质量最高,A260/A280在1.79-1.82之间,浓度为45μg/mL;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全部扩增到明亮、整齐、无拖尾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几种方法均存在暗带或无带现象.因此,改良CTAB法可以作为水霉菌DNA提取以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64.
未折叠蛋白反应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明  丁健  缪泽鸿 《生命科学》2008,20(2):246-252
在内质网中,分泌性蛋白、跨膜蛋白和内质网驻留蛋白折叠成天然构象,经过修饰后,形成有活性的功能性蛋白质。如果蛋白质在内质网内的折叠受到抑制,造成未折叠蛋白聚集,将引起内质网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使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减少,内质网的降解功能增强,从而降低内质网负担,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如果内质网应激持续存在,则可能诱发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未折叠蛋白反应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发生,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本文对未折叠蛋白反应与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5.
高β-蒎烯含量思茅松松脂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5年生的40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及1个对照松脂的组成成份进行分析,发现10个高β-蒎烯含量的思茅松无性系,与对照相比,松脂松节油化学组成中β-蒎烯平均质量分数(50.25%)约为对照(9.5%)的5倍;△3-蒈烯含量约为对照的3倍;异海松酸含量约为普通思茅松的8倍,可作为高β-蒎烯思茅松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66.
吲哚丁酸对桉树插条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及其与生根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为难生根植物,尾叶桉U6无性系(简称U6)和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为易生根植物。MLA插条内的PPO活性比U6、W5的低。用吲哚丁酸(IBA)处理桉树的插条后,在扦插生根的不同阶段,插条内的PP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PO同工酶谱带也随生根的进程出现增多现象。讨论了多酚氧化酶与桉树插条生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7.
用mtDNA序列探讨羚牛亚种分类(偶蹄目:牛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羚牛4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且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但对于分布于甘肃南部羚牛种群的亚种归属则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就羚牛3个亚种的分类地位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和D-Loop序列水平上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形态学上的亚种划分,但甘肃南部羚牛种群在两个DNA片段上均与羚牛四川亚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与秦岭亚种则完全一致。结合羚牛地理分布特点,认为将分布于甘肃南部的羚牛种群划分为羚牛秦岭亚种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468.
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54,自引:6,他引:148  
李明  王根轩 《生态学报》2002,22(4):503-50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幼苗用PEG6000(-2.5Mpa,-1.5Mpa)模拟干旱处理,测定了4d中叶的MDA含量,膜相对透性及几种保护酶(SOD,POD,ASP,CAT)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5Mpa胁迫下,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5Mpa胁迫下,前两天略有降低,至第4天时,上升到与处理前基本持平的水平。细胞膜透性在处理前期下降,后期升高,低渗透胁迫较高渗透胁迫变化平缓。几种保护酶活性在干旱处理期间都有变化,POD除第1天降低外,其余几天均呈上升趋势;在处理前期,SOD活性升高,CAT活性下降,而在后期其变化为SOD活性降低,CAT活性升高,ASP活性变化波动较大,-2.5Mpa胁迫下,第1,第3天有两次上升峰,第4天较处理前下降了104.3%。在-1.5Mpa胁迫下的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表明了高渗透胁迫能使膜过氧化而引起膜的损伤,低渗透胁迫程度对细胞膜脂过氧化及膜的透性影响较小,且可能对膜脂过氧化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它们之间相互且保持一个稳定的平衡态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469.
邛崃和相岭山系小熊猫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魏辅文  饶刚  李明  冯祚建 《兽类学报》2002,22(4):241-247
测定了来自小熊猫主要分布的两大山系———相岭和邛崃的 2 3只小熊猫样品的mtDNA控制区 5’端 5 69bp序列 ,共发现 2 3个变异位点 ,定义了 8种单元型 ,其中邛崃山系 5种 ,相岭山系 3种。分析结果表明 ,两山系均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态性 ;单元型多态性差异明显 ,其中邛崃山系高于相岭山系。分子变异分析表明 ,两山系的小熊猫种群间具有较高的基因流 (Nm =2 95 ) ,两种群遗传分化不明显 (ΦST=0 1 45 ,P >0 0 5 )。结合细胞色素b序列分析 ,认为两种群可能是从经历了近期瓶颈效应的同一祖先群衍生而来 ,并且可将两山系的小熊猫种群作为一个管理单元进行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470.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 年6 月至2009 年5 月,采用扫描瞬时取样法对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群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滇金丝猴群的食物主要由42 个科105 种植物组成。滇金丝猴全年的食物构成如下:松萝50.6% ,成熟叶16.3% ,果实/种子10.5% , 嫩叶8.4% ,竹笋7.9% , 芽3.0% , 花1.9% ,树皮/ 叶柄/茎0.8% ,真菌类0.5% 。研究还表明,滇金丝猴的食谱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即夏季取食的植物种类最多,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最少,嫩叶是滇金丝猴春季的主要食物,而果实/ 种子在响古箐的滇金丝猴秋季食物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此外,发现竹笋是滇金丝猴夏季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还发现,除松萝以外,对其食物贡献率最大的10科植物的比重达到39.6%,而蔷薇科的取食则高达17.57% ,表明响古箐滇金丝猴对不同种类的食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上结果表明,响古箐滇金丝猴的取食行为受食物资源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