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8篇
  2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正交实验法优化桦褐孔菌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桦褐孔菌多酚提取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桦褐孔菌多酚的乙醇提取优化工艺参数为:乙醇的浓度为50%,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45min,得到的多酚提取率可达到3.099%。用乙醇-水混合体系提取桦褐孔菌多酚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2.
糖蜜酒精废水是糖厂利用糖蜜生产酒精后的废液,废水中色素的含量较高,脱色为该类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采用富集培养技术,将取自糖厂IC(internal circulation)反应器底部的活性污泥加入到不同浓度废水中进行富集,得到的菌群可使废水脱色24%、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19.2%。为了提高菌群的脱色能力,研究了几种单因素对菌群生长、脱色及COD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菌群使废水脱色和去除COD的最佳条件为:10%(v/v)废水中添加0.5%葡萄糖、0.1%蛋白胨、0.1%KH2PO4、0.05%MgSO4·7H2O、0.05%KCl,废水初始pH7.0,在37℃培养7d,废水脱色率达46.2%、COD去除率为38.5%。为了了解以上条件下菌群的群落结构,采用分子生态学方法构建了菌群中细菌16S rDNA文库并对代表性的克隆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其中细菌主要分布在Firmicutes、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的7个目中,分别是Erysipelotrich-ales、Clostridiales、Lactobacillales、Xanthomonadales、Burkholderiales、Enterobacteriales、Bacteroidales。大多数细菌属于发酵型细菌,化能异氧型。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调控糖蜜酒精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3.
新克隆的基因 NOR1 对鼻咽癌细胞株 HNE1 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NOR1是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抑瘤/易感基因候选者之一,将NOR1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亚克隆至pcDNA3.1( )的表达载体中,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鼻咽癌细胞系HNE1,RT-PCR、RNA印迹方法筛选高效表达NOR1的细胞株,并借助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生长集落形成大小试验、流式细胞仪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转染了NOR1基因的HNE1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NOR1可以延缓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结果表明NOR1基因可能在抑制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NOR1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阐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致病菌种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VVC致病菌1 083株,分子鉴定(D1/D2)至菌种水平,回顾性收集VVC患者临床信息,分析不同致病菌种所致VVC临床特征。结果 白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种(71.38%),非白念珠菌(NAC)占28.62%,其中,光滑念珠菌占19.02%。20~40岁、已婚、妊娠为VVC危险因素,孕期更易感染NAC。NAC致复发性VVC高于白念珠菌。结论 对VVC患者常规分泌物培养、菌种水平鉴定,结合体外药敏结果,对临床医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5.
生物法处理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的主要途径,具有费用低、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其不足之处在于所需处理时间长,尤其当有机污染物难降解时,处理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胞外活性氧(ex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EROS)是微生物代谢时产生的一类含氧活性基团,对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66.
以黄瓜‘津研四号’幼苗为试材, 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 研究了不同浓度(0、0.01、0.1、1和10 μmol·L-1) IAA处理对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0.01-1 μmol·L-1外源IAA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瓜幼苗的生物量; 使叶中Na+积累降低, K+积累增加, 且IAA的缓解效果具有浓度效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 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增加, 以1 μmol·L-1 IAA处理的效果最好。添加1 μmol·L-1外源IAA显著提高了碱胁迫下黄瓜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降低了碱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反应; 而10 μmol·L-1外源IAA处理则加剧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7.
【目的】了解嗜酸异养菌在诸如酸性矿坑水(AMD)和生物浸出体系等极端酸性环境中对浸矿微生物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由嗜酸异养菌Acidiphilium acidophilum和自养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经长期驯化后形成的共培养体系分别在Cd2+、Cu2+、Ni2+和Mg2+胁迫下的稳定性;并将此共培养体系应用于黄铁矿和低品位黄铜矿的生物浸出实验。【结果】在上述4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的条件下,异养菌Aph.acidophilum均能促进At.ferrooxidans对亚铁的氧化,提高其对能源利用的效率。共培养体系中的异养菌Aph.acidophilum使At.ferrooxidans对Cu2+的最大耐受浓度(MTC)由2.0 g/L提高到5.0 g/L,而且共培养的细胞数量与2.0 g/L Cu2+条件下生长的At.ferrooxidans纯培养相似。另外,共培养中的At.ferrooxidans对Mg2+的MTC也由12.0 g/L提高到17.0 g/L。生物浸出实验中嗜酸异养菌Aph.acidophilum促进了At.ferrooxidans对黄铁矿样品的浸出,浸出率较其纯培养提高了22.7%;但在含铁量较低的低品位黄铜矿浸出体系中共培养和At.ferrooxidans纯培养的浸出率均低于33%。在加入2.0 g/L Fe2+的低品位黄铜矿浸出体系中,共培养和At.ferrooxidans纯培养的浸出率均得到提高,分别达到52.22%和41.27%。【结论】以上结果表明,Aph.acidophilum与At.ferrooxidans共培养在一定的环境胁迫下仍能保持其稳定性并完成各自的生态功能,并且嗜酸异养菌Aph.acidophilum适合在含铁量较高的浸出体系中与铁氧化细菌共同作用来提高生物浸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8.
人乳脂是一种在甘油骨架Sn-2位上富含棕榈酸(C16:0)的结构酯。经分析可知,猪油中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酯的Sn-2位,可作为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原料。以Candidasp.99—125脂肪酶作催化剂,以猪油和油酸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对无溶剂体系中酸解合成OPO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适反应条件:猪油与油酸的质量比为1:2.0,酶用量为总底物质量的1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在该反应条件下,经酸解合成的产物三甘酯中,Sn-2C16:0的含量大于70%,占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的93%以上,并合有43%以上的OPO。  相似文献   
169.
研究了共存碳源对克雷伯氏菌NIII2以蔗糖为主要碳源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为共存碳源时,克雷伯氏菌NIII2分泌絮凝剂过程中容易产酸,使得絮凝剂的产量和碳源转化率都较低.当丁二酸、乙酸、乳酸为共存碳源时,发酵液pH均高于7.5,絮凝剂产量有所提高,最高可达10.87g/L,碳源转化率也较高,为43.48%.与柠檬酸为共存碳源相比,当投加丁二酸时,克雷伯氏菌NIII2所产微生物絮凝剂中蛋白质与糖含量比值提高了33%,絮凝剂的Zeta电位值由-60.00 mV升高至-28.07 mV,絮凝剂分子粒径广泛分布在0~300μm之间且大粒径分子所占比例增加,聚合度加大,絮凝剂表面形貌呈现结块团状无定型结构,从而提高絮凝剂的活性和性能.该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4.0 mg/L,对2 g/L高岭土的SS去除率可达97.3%.  相似文献   
170.
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NY3胞外分泌物PCH对菌体自身及其对烃类降解的作用,对PCH影响烃类降解的效率及机理进行研究。分别以NY3菌降解烃类污染物的无机盐培养基和M9培养基为例,研究PCH含量对NY3菌降解十六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H分泌量与对NY3菌生长量及其对十六烷的比降解率呈负相关。将PCH加入到NY3菌降解十六烷体系中,发现少量PCH对NY3菌生长及其十六烷降解效率有促进作用,PCH浓度超过5.2 mg/L时,十六烷降解率及菌体的生长明显被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PCH浓度过高会对NY3菌自身造成一定损害,抑制NY3菌烷氧化酶活性,同时增强降解体系中自由基信号强度,从而导致细胞对十六烷降解能力下降,同时使细胞大量死亡。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NY3菌修复石油烃污染物过程中应严格控制PCH分泌量,为NY3菌在石油烃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