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首次以国内外23个代表性黄麻种质为研究对象,用主茎嫩梢和一、二级分枝嫩梢制成天然重金属吸附剂,测定其对溶液中Cr(Ⅵ)离子的去除率,并对与黄麻吸附能力及产量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状:生育期动态、株高、分枝习性、各级分枝嫩梢的产量进行调查、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黄麻种质制成的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能力不同,去除率在85.25%~96.88%之间;不同级次分枝嫩梢的产量及对Cr(Ⅵ)的去除率不同;种质间除出苗速度外所有调查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去除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从产量和去除率方面综合考虑,J001和J011 2个种质表现优良,适宜作为吸附重金属专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因素,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及康复方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手外科收治的5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13-62岁,平均33.8岁)屈指肌腱在前臂损伤患者的伤因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分析其受伤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4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54例前臂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手的恢复情况,其中优31例,良16例,中5例,差2例。指浅、深屈肌腱同时损伤较单纯指浅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的优良率较低(P0.05),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术后手功能的优良率分别较未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未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手术切口是否合理的延长,术中操作是否重视无创操作,是否合理的应用防粘连技术以及缺乏系统的功能锻炼以及肌腱断端吻合质量是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为评价香菇多糖对大鼠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以及对体外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将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香菇多糖,30 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瘤组织变化。并将胶质瘤细胞在香菇多糖处理24、48、72 h后,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发现荷瘤大鼠在治疗30 d后,香菇多糖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肿瘤的体积呈逐渐缩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香菇多糖治疗组肿瘤组织局部出现坏死灶,细胞核染色逐渐变浅,新生血管数减少。体外实验中,香菇多糖40、80 mg/L剂量组在给药72 h后,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香菇多糖20、40、80 mg/L作用72 h后,G0/G1期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说明香菇多糖能显著抑制大鼠胶质瘤的生长,并能在体外诱导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模型中ING4表达变化的规律及其与PHDs、HIF-1α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复制HPH大鼠模型,在缺氧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重塑(HPVR)。原位杂交、RT-PCR、检测肺内ING4、PHD1、PHD2、PHD3及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及部位,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以上蛋白质表达水平及部位。结果 (1)缺氧7d后大鼠的mPAP开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4d后出现肺血管重塑和RVHI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蛋白在缺氧3d组表达均开始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缺氧7d达高峰,14d和21d稍下降。HIF-1αmRNA在缺氧14d后表达略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2)对照组PHD1蛋白质呈阳性表达,缺氧14d下降,缺氧21d保持较低水平。PHD1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PHD2蛋白质和mRNA呈阳性表达,缺氧3d增高,缺氧14d达高峰,缺氧21d保持较高水平。对照组PHD3蛋白质呈弱阳性表达,缺氧3d明显增高,缺氧7d保持高水平,缺氧14d和21d下降。对照组肺小血管PHD3mRNA缺氧3d后迅速增高,缺氧14d达高峰,缺氧21d保持高水平。(3)对照组ING4蛋白质呈弱阳性表达,缺氧3d和7d后表达增高,缺氧14d达高峰,缺氧21d稍有下降。对照组ING4mRNA呈阳性表达,缺氧7d组比表达显著增高,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在缺氧组大鼠中ING4蛋白质与HIF-1α蛋白质及mPAP、RVHI、WA%负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ING4、PHDs和HIF-1α的表达变化,可能在HPH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繁殖器官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是植物繁殖对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但是支持权衡关系的实验研究非常有限。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菊科风毛菊属优势植物种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为材料, 通过不同光照和营养处理, 研究其花序、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光照和营养处理对花序数目没有显著影响, 但对花的大小, 以及种子大小和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样会受到处理条件的影响: 在对照和低营养处理下, 花序、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在低光照处理和低光照低营养处理下, 花序、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变为显著负相关, 即出现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 环境胁迫(比如有限的土壤养分和光资源的抑制)加剧了花序、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风毛菊花序和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关系的环境依赖性, 使其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 这种繁殖对策能提高其适合度。  相似文献   
126.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所必需的一个关键酶,但此酶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的强烈抑制。本试验对草甘膦胁迫下的棉花品系(Y18)研究发现:棉花品系Y18具有两个不同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1和epsps2,两个基因的编码区与其他植物的epsp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草甘膦胁迫作用下,棉花的epsps1基因表达较为稳定,epsps2基因表达提高了1.85-2.3倍,初步认为epsps基因表达量的提高是生物对胁迫作用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7.
摘 要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的组胺H3受体(H3R)激活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用此模型对收集到的中草药化合物组分进行筛选,以发现新的组胺H3R激活剂。 方法 将H3R基因质粒(H3R/pCDNA3.1-hygro)与报告基因质粒(3XCRE-LUC)按3:1的比例共转染入HEK293细胞,建立了稳定的H3R配体的报告基因筛选细胞株。激活剂与细胞表面H3R结合后,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调节Forskolin刺激后的报告基因的表达,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估激活剂影响H3受体的生物活性。 结果 通过对筛选条件,如激活剂孵育时间、Forskolin终浓度、化合物溶剂的选择、溶剂DMSO终浓度等的优化,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方法,并对多种中草药萃取物进行了筛选,找到了两种对H3R有活性的中药组分。结论 建立的细胞模型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以组胺H3受体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28.
苯酚和对苯二酚对鲫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酚类可通过水产动物皮肤、鳃吸入或摄入肠道引起肌肉异味;挥发酚对鱼类有一定的急性毒性1 ,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29.
BIOLOG系统鉴定黄瓜根围促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筛选出的8株具有明显促生防病作用的黄瓜根围促生菌CN11,CN31,CN45,CN1 16,CN129,XB120,XB5,XB41通过BIOLOG法进行了分类鉴定,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sendomonas aeruginosa),波纹假单胞菌(P. Corrugata),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荧光假单胞菌B型(P. Fluorescens type B),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荧光假  相似文献   
130.
良种白沙枇杷"冠玉"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 植物名称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品种"冠玉"。 2 材料类别 顶芽。外植体的最佳采取时期是2~3月顶芽萌动季节。 3 培养条件 诱导休眠芽萌动及生长培养基(展芽培养基):MS+6-BA 1.2 mg·L-1(单位下同)+NAA 0.4+GA 30.5;增殖培养基:MS+6-BA 1.75+NAA 0.3;生根培养基:1/2MS+NAA 0.5。以上培养基均含蔗糖3%、琼脂0.8%,pH 5.8;培养温度(25±1)℃,光照12 h·d-1,光照度1 500~2 000 lx。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诱导展芽 取长1.5 cm左右的顶芽,用刀片刮去表皮毛及外层芽鳞后,放入1%洗衣粉溶液中,用玻棒搅拌5 min后流水冲洗2 h,再用刀片切成1 cm左右长,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灭菌1.5 min,再用升汞灭菌11min,无菌水漂洗5次,剥取0.3~0.5 cm的顶端,接人展芽培养基,进行暗培养。在1~2 d内,有部分外植体会发生褐变,并使芽体周围的培养基染成浅褐色,必须及时把这部分芽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否则将引起外植体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