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通过定量监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免疫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IL-2表达水平的变化特征,探讨EIAV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了马外周血PBMCIL-2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定期对4组(疫苗免疫组、健康对照组、强毒攻毒组和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的外周血PBMCIL-2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临床症状及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强毒攻毒,观察了攻毒前后IL-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疫苗免疫马外周血PBMCIL-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且免疫后攻毒IL2继续升高,4匹疫苗免疫马均获得完全保护;(2)强毒攻毒对照组IL2表达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明显下降。结论:首次证明EIAV弱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表达高水平的IL-2,提示IL-2在疫苗的免疫保护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2表达水平还与EIA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为分析JDV与BIV、HIV-1LTR和Tat相互激活能力差异的原因,在氨基酸序列对比及HIV-1Tat功能域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JH、HJ、JB、BJ几种嵌合Tat蛋白,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将上述表达质粒与以JDV、BIV和HIV-1LTR为启动子,以luc为报告基因的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证实了三种不同Tat激活能力的差异主要来自其结合域RNA结合能力的差异,排除了结构域不完整和细胞因子缺乏造成JH不激活HIV-1LTR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
转座子约占了人类基因组的45%,对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一部分转座子现在仍然具有活性,它们的转座能引发疾病. LINE-1(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1)是现今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唯一具有活性并能自主转座的转座子,并能介导非自主转座的元件进行转座. 近年来LINE-1的研究有新的突破,本文简述了LINE-1的结构、转座机制及对基因组的影响,重点总结和分析宿主对LINE-1的限制机制. 由于LINE-1的生活周期与逆转录病毒有相似之处,也希望能够为宿主抗病毒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4.
病毒离子通道——一种新的抗病毒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起多种作用的小跨膜蛋白,可在宿主细胞膜上形成选择性离子通道,一些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阻滞这些离子通道,从而抑制这些病毒的繁殖,因而病毒离子通道蛋白可作为新的抗病毒作用靶.  相似文献   
65.
分别将牛泡沫病毒BFV3026接种于胎牛肺细咆(FBL)、牛肺细咆系(BL12)、新生牛肾细胞(NBK)、兔肺细胞(RL)、人乳腺癌上皮细咆(MCF)、293T、HeLa、CV-1、CHO等9种细胞,通过对它们及其传代细胞的病变观察-RT—PCR检测,确立BFV3026对这9种细胞的感染。并以BFV3026原病毒DNA为模板,通过PCR构建以pcDNA3.1(-)为载体的gag—pol、env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BL12细胞,经G418持续筛选,获得8个Neo^R细胞克隆RT—PCR及包装实验证实:其中7个细胞克隆能有效行使包装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66.
将牛泡沫病毒(BFV3026)感染的细胞经耳缘静脉注射兔子,并以正常细胞注射的兔为对照。1年后处死,病毒挽救实验及PCR检测显示:兔经一次注射即可被BFV3026感染,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兔的多种脏器中,通过共培养可从感染兔血、肝、脾、肺、肾中拯救出相应感染性病毒颗粒,并在脑、骨髓、心、胰、肠系膜中检到高拷贝BFV原病毒DNA存在。同时,血清学检测表明:感染兔在接受注射一个月后即产生高滴度抗病毒蛋白抗体,并维持该滴度水平直至实验终止,兔未表现任何可观病变。  相似文献   
67.
为探索Semliki森林病毒(SFV)衍生的复制型DNA载体可否用于HIV疫苗的候选载体,对该载体与传统DNA疫苗载体对HIV-1Pr55gag的表达与体液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将野生型(wtgag)及密码子改造(syngag)的HIV-1 ⅢB gag基因分别克隆于SFV DNA载体及传统DNA疫苗载体[pCDNA3.1(+)],对其Pr55gag细胞内表达水平、Pr55gag病毒样颗粒释放、以及在BALB/c鼠的体液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在293T、H1299、C2C12和BHK细胞系中,SFV-wtgag可以Rev非依赖方式有效表达Pr55gag,而pC-wtgag转染的细胞不能有效表达Pr55gag,从而不能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反应.虽然SFV质粒的细胞转化效率明显低于pCDNA载体,SFV-wtgag和SFV-syngag在细胞内Pr55gag的表达量与pC-syngag相似,而Pr55gag病毒样颗粒的释放明显低于pC-syngag.在肌内注射免疫的小鼠中,低剂量(0.1和1.0μg)的SFV及pCDNA gag表达质粒均未诱导出GAG特异性免疫反应.在高剂量(10,30,100μg)免疫组中,与SFV gag表达质粒相比,pC-syngag可诱导出较高水平的TH1型GAG特异性抗体.SFV-syngag较SFV-wtgag可诱导出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提示,SFV衍生的复制子单独使用不能在小鼠诱导出优于传统DNA疫苗载体的HIV-1 GAG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其原因可能与病毒样颗粒的释放有关.密码子改造的gag基因的优势在SFV载体系统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中国维吾尔族人群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HLA-B等位基因与HIV感染的易感 或抵抗性的相关性。本研究用PCR-SSP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族110例无相关的健康对照者(HIV阴性)和128例 HIV阳性感染者进行HLA-B等位基因分型。用POPGEN软件对健康对照者人群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 测,用卡方检验分析HLA-B等位基因在健康对照者和HIV阳性感染者频率分布的差异。在HIV-1阳性感染者 中,B*49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增加(B*4901:P=0.02.OR=3.06,95%CI=1.16~8.10)。而在健埭对照者 中,B*40等位基因顿率增加具有统计意义(B*40:P=0.02.OR=0.39.95%CI=0.07~0.92)。由此可见,B* 4901等位基因可能与HIV-1感染的易感性有关,而B*40等位基因可能与与HIV-1感染的抵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EIAVFDDV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在免疫马血浆中低拷贝存在状态的形成原因,使用连续给予地塞米松的方法,对EIAVFDDV免疫马匹进行了免疫功能抑制.连续给药10天后,以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刺激原的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增殖实验表明,实验马匹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了明显抑制.使用实时RT-PCR对免疫抑制前后实验马匹体内EIAVFDDV的载量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显示,EIAVFDDV免疫马匹体内的病毒载量在2匹马中未见升高,1匹马体内略有增高,但仍处于EIAVFDDV在免疫马匹体内载量的正常范围.作为对照,强毒株隐性携带马的病毒载量提高了约25000倍,并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结果提示,致弱后病毒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而非免疫压力,是EIAV疫苗株在宿主血浆中低拷贝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状态下,疫苗株在免疫马体内仍然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低拷贝复制状态,进一步显示了EIAVFDDV在应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GBV-C/HIV共感染可延缓HIV感染疾病的进程,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收集我国安徽省阜阳市HIV血清学阳性的既往献血员血浆标本,对其进行GBV-C感染的检测,研究GBV-C/HIV共感染与HIV病毒载量和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用RT-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在203人中检出GBV-C感染52例,显示该人群GBV-C的感染率为25.6%,男性感染者(35例,67.3%)高于女性感染者(17例,32.7%).分析发现,GBV-C感染与未感染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的HIV-1感染者均未接受ART治疗,因而排除了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HIV-1感染晚期的献血人群,GBV-C/HIV共感染对CD4细胞和病毒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由于本研究对象中无HIV-1早期感染者,因而不能判断GBV-C在HIV-1感染的早期对疾病进展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