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6篇
  2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下胚轴、带柄子叶和茎尖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和基因枪法将抗虫融合蛋白基因(Bt-CpTI)导人甘蓝品种“中甘8号”,得到了13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扩增反应和Southern blot分子验证表明:农杆菌介导转化下胚轴和带柄子叶来源的Ⅰ型抗性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而农杆菌介导转化茎尖外植体得到的Ⅱ型抗性植株属“假阳性”植株,基因枪介导转化茎尖的2株Ⅲ型植株中,有1株是非转基因植株。经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析和抗虫测试证明,部分转基因植株有较高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菜青虫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前世界医药产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少数企业少数产品带来多数利润的发展新格局。我国医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少数企业逐步壮大。多数药企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医药产业与研发的现状提出了自主研发"重磅炸弹"药物的方针。并从抓住创新时机、提高创新能力、走向国际竞争、培育创新环境四个方面给自主研发"重磅炸弹"药物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3.
异色瓢虫若虫对麦三叉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研究表明,异色瓢虫高龄若虫捕食麦二叉蚜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喜好捕食低龄若蚜;在40℃下捕食率最低,10℃次之,25℃最高.在10~25℃内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8.1303+2.6665x,在25~40℃内为y=199.9275-3.642x;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与开敌密度P的关系为E=0.6897P-0.7930,搜索常数Q为0.6897,干扰系数m为0.7930;其分摊竞争强度I与异色瓢虫密度P的关系为I=0.0400+1.0383logP.  相似文献   
24.
25.
研究江汉平原豆麦(大豆/小麦)和稻麦(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生长规律对氮肥运筹模式的响应,可为缩小两种轮作模式下的小麦产量差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传统施肥(70%底肥,30%越冬期追肥)和优化施肥(1/3底肥,1/3越冬期追肥,1/3拔节期追肥)2个处理,并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分析了豆麦和稻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的生长规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等。结果表明: 施氮和轮作模式均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优化施肥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两者产量差异在豆麦轮作系统下为920 kg·hm-2,在稻麦轮作系统下为2195 kg·hm-2。相同轮作模式下,传统施肥冬季、春季群体茎蘖数高于优化施肥,而优化施肥在整个生育期干物质总积累量较传统施肥高5%~31%(豆麦)和14%~28%(稻麦)。传统施肥下豆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原因是穗数、成穗率、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等均高于稻茬小麦;优化施肥下稻茬小麦产量较豆茬小麦增加幅度更大,表明优化氮肥模式可缩小豆麦与稻麦轮作中小麦的产量差异。两种轮作模式中小麦花后粒重分别呈现“慢-快-中”(豆麦)和“中-快-慢”(稻麦)的增加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小麦季纯收益等指标均以稻麦轮作优化施肥处理最高。综上,在江汉平原地区,稻麦轮作优化施肥处理下小麦群体结构合理,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量和施肥效益增加显著,是江汉平原地区兼顾产量与施肥效益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6.
为建立适宜的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影响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细胞相对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花烛悬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与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渗透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及预培养时间、装载液种类和预处理时间、PVS2脱水时间以及超低温保存后的化冻温度均有一定的关系.继代培养3和5 d,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高(约20%);分别以0.3、0.5、0.7 mol·L-1山梨醇和60、80、100、120 g·L-1蔗糖为渗透调节剂预培养0~4 d,以0.5 mol·L-1山梨醇预培养2 d的效果最好,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26.2%;用体积分数25%PVS2预处理15 min,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最高(29.0%);分别用体积分数100%PVS2脱水0、5、10、15、20、25和30 min,其中脱水10 min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分别在10 ℃、20 ℃、30 ℃、40 ℃、50 ℃和60 ℃水浴条件下进行化冻处理,其中用40 ℃水浴化冻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花烛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化冻的适宜流程为:将继代培养3~5 d的胚性悬浮细胞团(直径2 mm)在含0.5 mol·L-1山梨醇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 d后,于4 ℃条件下处理24 h,然后先用体积分数25%PVS2室温预处理15 min,再用体积分数100%PVS2 在0 ℃条件下脱水10 min,最后迅速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将经过冷冻保存的细胞置于40 ℃水浴中化冻3 min,用含1.2 mol·L-1蔗糖的1/2MS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之后即可进行恢复培养.  相似文献   
27.
人工释放苜蓿切叶蜂的营巢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abricius是紫花苜蓿的理想授粉昆虫,国内外已广泛利用切叶蜂为紫花苜蓿授粉,因此,对切叶蜂的田间活动行为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对苜蓿切叶蜂的田间营巢行为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整个花期切叶蜂均十分活跃,放蜂的第4天开始适应环境,正常活动,7月8~22日,切叶蜂最为活跃,进入蜂巢的切叶蜂数最高时达426头/蜂巢,每日10:00~16:00为活动高峰。每日每块蜂巢的封孔数最多为14个,平均每个蜂室封闭巢孔的数量最多为185个。  相似文献   
28.
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3~1996年两种麦蚜种群数量及其天敌数量的系统调查,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种天敌对两种麦蚜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得出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是龟纹瓢虫、蚜茧蜂和食蚜蝇;对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是草间小黑蛛,其次是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29.
炎症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这种炎症过程与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它能黏附循环中的白细胞,促进内皮细胞表面粥样斑块的形成,许多研究表明,ICAM-1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本文就二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燃烧剩余物是火烧迹地土壤表面必然存在的残留物,可以通过降水过程以及地表径流释放其所含有的矿物质和有机质至土壤生态系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对火后生态系统恢复过程造成影响。但不同火行为下,相同的可燃物所产生的燃烧剩余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态学功能,为了认知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二者对火烧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潜在影响,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坡度和含水率为火行为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森林可燃物床层地表上坡火和下坡火的室内模拟燃烧实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了火环境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和火行为的影响,用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上坡火实验组的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含量明显高于下坡火实验组(P<0.01);5°实验组中,燃烧剩余物的水溶性碳含量随着可燃物预设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火行为与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关系密切,火焰宽度是影响燃烧剩余物水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