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960年底,本文前一作者在昆明云南省博物馆看到一些在该省昭通县采集的哺乳类化石,包括一个带有完整的第三臼齿的剑齿象下颌骨标本,代表一个构造较原始的新种。为了对产化石地层有所了解,当时一同在云南工作的邱占祥、王伴月两同志即赴昭通作短期观察,并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化石。由于时间及交通关系,只能对附近地层作了极初步的了解,此外,在当地收到一个属于同一种象的半个臼齿。  相似文献   
32.
33.
广西绿蟹蛛1新种:蜘蛛目:蟹蛛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森  胡金林 《蛛形学报》1999,8(1):30-31
记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县茶园的蟹蛛科绿蟹蛛属1新种,广西绿蟹蛛Oxytate guangx-t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荷丹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促血管生成素Ⅱ(Ang-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静脉滴注30mg依达拉奉,早晚各1次;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荷丹片治疗,口服14.6 g荷丹片,早中晚各1次。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IFN-γ、Ang-2、Hcy、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白细胞介素-6、10(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血清Ang-2、SOD、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血清IFN-γ、Hcy、MDA、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丹片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可调节血清IFN-γ、Ang-2、Hcy的表达,对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5.
高等植物局部生长素合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生长素合成是目前植物生长素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热点之一, 受内源发育信号和外界环境因子的时空调控。局部生长素合成在植物配子体发生、胚胎与果实发育、器官发生、向性生长和逆境响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文在扼要介绍生长素局部合成与顶端合成、极性运输及其稳态之间互作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局部生长素合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6.
植物微嫁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影响微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微嫁接细胞学研究和微嫁接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另外,对微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脱除果树病毒,快速繁育无病毒苗木,繁殖保存珍贵的育种材料,试管内快速检测植物病毒、果树检疫、嫁接亲和力的鉴定及亲和力的早期预测等)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7.
灰飞虱的起飞和扩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初至9月底,在扬州市邗江区通过田间观察、罩笼试验以及卵巢解剖,初步研究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的起飞行为及其与长翅型密度、天气条件、光照强度、卵巢发育等因素的关系。发现灰飞虱的起飞时段多在日落之后,起飞存在一定的密度阈值和最适光照强度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卵子发生—飞行共轭"效应。  相似文献   
38.
“海棠”台风气流场对褐飞虱北迁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GrADS软件和HYSPLIT 4.8轨迹模式,分析了0505号台风“海棠”发生期间(2005年7月19—21日)中国10个省42个虫情观测点的逐日灯诱褐飞虱虫量、850 hPa等压面的风场和20个虫情监测点的褐飞虱迁飞轨迹.结果表明:台风“海棠”登陆中国后,改变了引导褐飞虱向北迁飞的西南气流,造成风场在台风西南部的辐合和大范围的转向,阻止了褐飞虱的向北迁飞,迫使其在某些区域集中迫降;850 hPa等压面上切变线附近是褐飞虱集中降落的区域;在台风衰亡时期,台风东南部气流暖式切变区是大量降虫的区域;台风整体登陆后,西南气流的再次建立,造成褐飞虱的大量北迁.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了进一步鉴定铜绿假单胞菌转录调控因子σ~(38)对2个拷贝吩嗪合成基因簇(phz A1-G1和phz A2-G2)的具体调控方式并推定介导绿脓菌素合成代谢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信息,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rpo S基因缺失突变株Δrpo S以及克隆全长rpo S基因作互补分析;再以单一吩嗪基因簇缺失突变株Δphz1和Δphz2为出发菌株,分别构建rpo S缺失突变株Δrpo Sphz1和rpo S插入突变株Δrpo Sphz2,测定并比较野生株及相关突变株的绿脓菌素合成量,初步推定σ~(38)因子对2个不同吩嗪基因簇表达的调控方式。【结果】在GA培养基中,突变株Δrpo S的绿脓菌素合成量比野生株显著增加;互补分析证实,σ~(38)可使突变株Δrpo S的绿脓菌素降低并接近野生株PAO1水平;与对照株Δphz1相比,突变株Δrpo Sphz1的绿脓菌素合成量因σ~(38)因子缺失而显著减少;而与对照株Δphz2相比,突变株Δrpo Sphz2的绿脓菌素合成量因σ~(38)因子缺失显著增加。【结论】转录调控因子σ~(38)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的合成代谢的确具一定的负调控作用;结合已报道的研究结果,初步推定:σ~(38)因子通过负调控吩嗪基因簇phz1,正调控吩嗪基因簇phz2的表达实现对绿脓菌素合成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40.
浙江武义200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毒源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 浙江省境内首次出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且仅武义县有发病现象。因为该病毒病是一种虫媒病毒, 且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是主要传毒介体, 所以本文通过白背飞虱灯下诱虫情况调查、 迁飞轨迹模拟、 天气学背景分析以及毒源地分析, 阐释了2009年浙江省武义县发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供毒源地分布情况, 以及白背飞虱携毒的传递路径, 并讨论了轨迹模拟中各生物学参数的设定方法, 从而为剖析该病毒的宏观流行规律奠定科学基础。结果显示:(1) 通过对白背飞虱迁入武义的主要虫源地与经鉴定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域的叠加分析, 明确了浙江武义的可能毒源地分布于两广、 闽南、 赣南四省区境内; (2) 西南低空急流及偏南气流是白背飞虱将我国南方的病毒远距离传送到武义县境内的动力源; (3) 白背飞虱随下沉气流和降雨在武义境内的集中降落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当地暴发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