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7 毫秒
41.
昆虫迁飞行为的参数化Ⅱ.模式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翟保平  张孝羲 《生态学报》1997,17(2):190-199
对通过昆虫迁飞行为分析得到的迁飞时间参数、高度参数、速度和方向参数等分别以一定的数学形式加以表达。其中,起飞时间以日出日没及晨昏朦影时刻为基准,用天文公式求出;边界层顶与飞行低温阈限所在高度及运行高度上的风速、风向由一维湍能(TKE)模式以E-ε闭合做数值模拟:对飞行力较弱的小型或微小昆虫做随风运行处理,而对大型昆虫则根据其自身的飞行速度和定向方位与其飞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做矢量运算,求得位移方向和速度。通过我国小地老虎和草地螟标放回收试验结果的检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迁飞行为参数化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以此为基础组建数值模型进行昆虫迁飞轨迹分析,可望进一步提高迁飞性害虫异地预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42.
1994-1996年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飞行行为的研究表明,稻水象甲飞行扩散的行为特征是:(1)长时间的起飞准备和不高的起飞成功率,每晚的迁出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2)卵巢,飞行肌呈季节性消长而无局地飞行(trivialflight);(3)飞行速度不高,飞行能力不强,且风力稍大便无法起飞,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远距离自然扩散,因此  相似文献   
43.
1998年在江苏丰县系统调查了棉田和玉米田中第三、四代棉铃虫的种群动态,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两种寄主田内棉铃虫种群的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峰期至4龄幼虫高峰期的历期在玉米田要比棉田快4d,并以产卵于玉米抽雄扬花期的发育最快.两类寄主田内平均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产卵于玉米抽雄扬花期时,其卵至6龄幼虫的存活率比产在其它阶段玉米上的存活率高.在江苏棉区目前的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下,玉米田第三代棉铃虫是棉田第四代棉铃虫的重要虫源.  相似文献   
44.
我国北方稻区1991年稻飞虱大发生虫源形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北方稻区在一般年份只有少量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ercifera)迁入,而与虫源区相隔千余公里的沿渤海湾稻区却在1991年稻飞虱暴发成灾,通过分析1991年各地稻飞虱主要迁入峰期的天气学背景和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及我国东部稻作区各地虫源的对应关系,表明大尺度低空急流的时空动态与南方(江岭区)大发生虫源的迁出期(区)相吻合的程度及维持时间乃北方稻虱大发生虫源得以形成的关键因子和暴发成灾的触发机制,其北上前缘左侧的暴雨区即远迁种群的集中降虫区,是否存在与南方大发生虫源时空同步且贯通南北的大尺度低空急流及其前缘的暴雨区可作为北方稻虱暴发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5.
我国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与稻飞虱北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国家气象局高空气象资料(CD版)统计了1986-1995年间昆虫迁飞季节内(3-9月份)低空急流发生的时空变化和抉学,并与稻飞虱的北迁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的发生区域分布于百色,锦州,嫩江一线的东侧,长时间,大尺度的低空急流有利于稻飞虱的远距离北迁和大范围降落,3月下旬和5月下旬稻飞虱始见期的北界与低空急流的16.5℃等温线相吻合,而后其始见期北界与低空急流前缘所至基本吻合。据此提出可以低空急流作为监测稻飞虱迁飞的预警参数,再结合虫情资料预测稻飞慢迁入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46.
郑彩玲  刘向东  翟保平 《生态学报》2007,27(5):1879-1886
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两寄主型棉蚜是否可通过中间桥梁寄主实现寄主互换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寄主型棉蚜直接互换寄主后,其存活和繁殖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的净增殖率比在原寄主上分别下降980倍和12倍,平均世代寿命缩短5~12d。两寄主型棉蚜均能利用木槿植物,并且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寄主型棉蚜均不能在车前草和大叶黄杨上存活和繁殖后代。西葫芦作物对棉蚜在木槿、棉花和黄瓜寄主上的相互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寄主作用。冬寄主木槿上棉蚜可通过甜瓜或西葫芦转移到黄瓜寄主上,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也可通西葫芦作物分别转移到黄瓜和棉花作物上,从而形成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转移通道,造成为害和病毒病的扩张。  相似文献   
47.
白背飞虱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白背飞虱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为其灾变预警奠定气象学基础,根据2003年全国69个植保站提供的白背飞虱虫情资料,在ArcGIS9.0支持下对该年我国白背飞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学分析。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由PCVSAT系统接收的气象数据对2个典型的白背飞虱南、北迁降落过程的大气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等压面上气压场的配置及其随时空的演变是控制和影响白背飞虱迁入的最重要的大气环流因素。(2)850hPa高度上的偏南气流有利于白背飞虱种群的北迁,925hPa等压面上的偏北气流有利于其南迁,这两个高度上风场的气旋式风向切变区有利于白背飞虱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切变区有利于其迁入降落。(3)降水对白背飞虱的降落有着十分重要的动力胁迫作用,但其在北迁降落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强于南迁。(4)垂直气流场中强下沉气流可迫使白背飞虱大量降落,表明气流胁迫是风载迁飞性害虫灾变性迁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大气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8.
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合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向东  翟保平  张孝羲  方军 《生态学报》2004,24(6):1199-1204
采用寄主转换建立生命表及触角电位 (EAG)方法比较了棉蚜两寄主专化型 (棉花型和黄瓜型 )对不同夏季作物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棉花型蚜转到黄瓜上及黄瓜型蚜转接到棉花上均不能正常产仔繁殖和建立种群。两种蚜型均不能在茄子和苋菜上建立种群。黄瓜型蚜能在豇豆上建立种群 ,但棉花型蚜不能 ,表现出两种寄主型棉蚜对夏寄主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受棉蚜为害 12~ 36 h后的黄瓜或棉花植株仍不适合于棉花型或黄瓜型蚜 ,表现出黄瓜型蚜不能在被棉花型蚜为害过的棉株上正常存活和繁殖 ,棉花型蚜也不能在被黄瓜型蚜为害过的黄瓜苗上存活和繁殖。两种寄主型蚜对不同寄主叶片丙酮提取物的触角电位表明 ,黄瓜型蚜对棉花、哈密瓜和马铃薯叶片提取物的反应显著强于棉花型蚜 ,而对黄瓜和甜瓜叶片提取物的反应上两种蚜型差异不显著。文中同时对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产生的生态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究紫薯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建立动力学模型,进一步为紫薯干中天然色素的高效提取给予理论依据。以新鲜紫薯为原材料,分别研究了切片厚度、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速对紫薯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用线性回归法处理,根据较常用的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建立紫薯热风薄层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在以上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红色素的干燥工艺参数。研究得出对紫薯薄层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是切片厚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紫薯热风薄层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紫薯红色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热风温度60℃、热风风速0.6 m/s、切片厚度6 mm,此条件下提取得率为15.90 mg/g。  相似文献   
50.
花鲈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试验以Cr2 O3 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测定花鲈对红鱼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在水温 2 5± 1℃的试验条件下 ,花鲈对鱼粉、豆粕、花生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在 6 0 %以上 ;对鱼粉、豆粕、花生粕和菜籽粕的蛋白质、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在 80 %以上 ;花鲈对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在 16 99%— 83 96 %。测得每种原料的 16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花鲈对原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变化与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变化相一致 ,除了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之外 ,花鲈对肉骨粉中氨基酸的利用率最低。花鲈对饼粕类原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如蛋氨酸 )的表观消化率低于其他氨基酸 ,对鱼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组氨酸 ,对肉骨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苏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