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3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71.
172.
为了解决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的监测问题,在无需引入其他监测源的情况下,通过研究HIFU回波基波与二次谐波的多尺度模糊熵(MFE),提出了一种生物组织变性辨析新方法。HIFU回波信号通过谱减法去噪后,利用信息散度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KLD-VMD)提取其基波与二次谐波分量,然后结合基波与二次谐波的MFE对组织进行变性识别,并使用等错误概率(EER)评价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研究还比较了KLD-VMD与VMD、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TD)等其他分解方法,结合MFE分析了其辨析变性组织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基于KLD-VMD和MFE的组织变性识别其EER达到5.1%,相较于其他方法表现出了更好的识别效果;结合基波和二次谐波的识别结果比使用单一特征参数更好。该研究为HIFU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方法,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3.
稻纵卷叶螟的起飞日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自主设计的起飞观测装置,利用人工模拟的黄昏环境,研究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16日龄未交配成虫的起飞行为,并分别对迁出种群以及本地繁殖种群的起飞、扩散行为与日龄和性别的关系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生殖隔离条件下,不同日龄稻纵卷叶螟的起飞和扩散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以羽化后24 h内成虫的飞行频率最低,2日龄是迁出种群的起飞高峰期。(2)对于夏季北迁种群而言,在首次迁飞发生期,当具备适宜的光照、温度等适于起飞的环境条件时,雌虫的起飞迁飞频率高于雄虫。(3)稻纵卷叶螟的迁飞历期较长,雌蛾产卵前期可达7.6 d,即在羽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成虫均可保持远距离飞行的潜能。(4)本地繁殖种群的起飞数量明显低于迁出种群,但仍占有一定比例,表明迁飞是稻纵卷叶螟的遗传特性,田间各代均有一定比例的外迁个体,这种种性特征不会因室内继代饲养而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74.
甜菜夜蛾飞行肌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化方法测定了参与飞行能源物质代谢的5种酶活力的变化,即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DH)、乳酸脱氢酶(L DH)、柠檬酸合酶(CS)和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结果表明,1、3、5日龄处女蛾的GAPDH和CS酶活力显著高于7日龄蛾;但HOAD的活性恰恰与之相反,其酶活力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强。GDH初羽化时活性较低,但到3日龄后增加到最大值,以后随日龄的增加活性逐渐下降,L DH的活性一直比较低,且不同日龄的酶活力差异不显著。交配状况和幼虫期饥饿处理对成虫的代谢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第7代选育家系中,强飞家系的GAPDH酶活力显著高于短飞和不飞;而在第8代中强飞家系的上述5种酶的活性均高于短飞家系,而第10代中仅有CS的活性在强飞和短飞家系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均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甜菜夜蛾在初始阶段主要利用糖类作为能源物质,而后期飞行又可通过脂类代谢提供能量,且不同日龄的处女蛾和选择家系的飞行能力与代谢酶活性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5.
朱鹮分布与栖息地内农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到 2 0 0 0年间 ,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应用样方法调查了朱 (Nipponianippon)活动区 (面积约10 0 0平方公里 )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巢和部分往年的旧巢 ,以及主要夜宿地和觅食地 ,并将当地的地形、水系和居民区数字化 ,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对其空间位置的统计分析 ,发现朱显著倾向于在村庄附近栖息。朱的活动区与湿地的分布密切相关 ,而村庄都分布在湿地附近。朱与人类保持一定的预警距离 ,同时也对农民的日常活动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我们分析了朱二十年来的繁殖成功率 ,发现它与巢址到农户的距离无关。而且 ,朱营巢的海拔逐年降低 ,其主要活动区正向人口更密的低海拔农村转移。因此 ,我们认为朱对以人类为主导的山村生态系统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6.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极端干旱荒漠区的珍稀乔木树种。为了确定天然胡杨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并挖掘优异的种质资源, 本研究以中国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的58个天然胡杨群体为研究对象, 利用120个位点的SNPs标记对这些胡杨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并根据不同群体间Nei’s遗传相似度, 采用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对初始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剩余群体进行t检验。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胡杨群体可分为新疆南疆(SX)、新疆北疆(NX)、青海(QH)和混合群(甘肃、宁夏和内蒙古混合群, GNM) 4个分支, 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新疆南疆(SX)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天然胡杨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各个群体内。构建了天然胡杨群体一级核心保护单元3个群体(CU3), 二级核心保护单元33个群体(CU33)。南疆存在较多优异抗逆的天然胡杨古树资源, 南疆分布区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综上所述, 南疆地区胡杨古树遗传多样性整体高于北疆及疆外地区, 结合新疆地区干旱严重指数等生境信息, 建议加大对南疆胡杨古树群体的保护力度, 重视北疆胡杨林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77.
江苏丰县甜菜夜蛾田间种群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察甜菜夜蛾雌蛾的卵巢形态和结构变化 ,将其卵巢发育进度分为五级 ,即乳白透明期 ( )、卵黄沉积期 ( )、成熟待产期 ( )、产卵盛期 ( )和产卵末期 ( )。气候资料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在江苏丰县越冬存活率极低 ,个别年份甚至不能越冬。根据当地积温预测的发蛾期远远迟于黑光灯灯下见蛾期 ,表明初上灯蛾是外来迁入虫源。以卵巢解剖法对 2 0 0 2年江苏丰县田间种群虫源性质的研究表明 ,2、3代雌虫的交配率均在 80 %左右 , 级以上卵巢比例均高于 70 % ;而 4代甜菜夜蛾的交配率为 6 4 .80 % , 级卵巢比例为 4 5 .6 6 % ,再结合当地的发蛾特征 ,可知当年 2、3代甜菜夜蛾主要以外地迁入为主 ,4代主要以本地虫源为主。根据 1 998年以来历年发蛾特征的分析 ,表明甜菜夜蛾存在明显的迁飞现象 相似文献
178.
科尔沁沙地差巴嘎蒿群落及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群落内物种重要值、多样性等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后,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差巴嘎蒿 1年生植物群聚、差巴嘎蒿 禾草类群丛、冷蒿 黄蒿+禾草类群丛,分别分布于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上.随着沙地基质固定程度的增加,差巴嘎蒿群落由差巴嘎蒿-1年生植物群聚(先锋群落、盖度<10%、多样性指数0.33)演替到差巴嘎蒿-禾草类群丛(盖度30%~35%、多样性指数0.56)再演替到冷蒿 黄蒿+禾草类群丛(草原群落、盖度40%~45%、多样性指数0.59).在差巴嘎蒿群落演替过程中,差巴嗄蒿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在流动沙地上为增长型;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上为衰退型.人工种植5年后差巴嘎蒿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人工种植18年后为稳定型. 相似文献
179.
飞行过程中棉铃虫对温度的主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温度对迁飞性昆虫空中群体聚集成层等行为的作用机制,在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连续温度梯度发生装置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在飞行过程中的温度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明显温差的连续温度梯度中,所有棉铃虫飞行个体均对温度具有显著的选择行为.棉铃虫试虫群体表现出对空间最优飞行温度共同的主动选择,选择的温度范围是20~22℃之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棉铃虫的振翅频率最高,持续振翅时间最长.对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各温度区间内试虫的飞行时间进行定量比较发现,在16~22℃温度梯度场中的棉铃虫群体对最适温度的选择比在19~30℃的温度梯度场中的群体更显著,表明在温度较低的迁飞季节中温度对迁飞棉铃虫空中虫群聚集成层的影响要比在高温季节更明显.持续飞行时间对棉铃虫振翅频率的影响明显,表明昆虫迁飞高度与昆虫自身能量的消耗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0.
利用基因组重测序的方法获取高通量SNP标记,分析了长江上游三峡大坝-白鹤滩大坝之间8个不同江段(太平溪、巴南、合川、岷江口、宜宾、邵女坪、桧溪、冯家坪)共136尾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阐明了长江上游瓦氏黄颡鱼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三峡库区太平溪群体和巴南群体具有较高的SNP(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数量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遗传来源丰富,其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群体;上游的岷江口、宜宾、邵女坪和冯家坪群体遗传来源单一。(2)瓦氏黄颡鱼存在3个不同的遗传分支,且不同遗传分支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3)群体SNP数量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与河流坡降呈显著负相关,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与地理距离和隔离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峡大坝-白鹤滩大坝江段,瓦氏黄颡鱼上游群体具有更低的遗传多样性,更易发生遗传漂变作用,在鱼类遗传多样性保护中需要特别关注;瓦氏黄颡鱼存在3种显著的遗传结构,应视为3个不同遗传单元进行种质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