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5篇
  3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在骨及软骨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研发有效促进BMMSCs定向分化的药物,将BMMSCs更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有必要阐明表观遗传在BMMSCs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由于BMMSCs的异常分化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其分化调控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调控,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及非编码RNA等,对决定BMMSCs分化方向至关重要。阐明表观遗传在BMMSCs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研发有效促进BMMSCs定向分化的药物,更合理安全地将BMMSCs应用于临床。就BMMSCs分化中的主要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2.
朱鹮的营巢、产卵、孵化和育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系统地总结了 1981~ 2 0 0 0年朱筑巢、产卵、孵化和育雏的情况 ,对朱的繁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在此期间 ,朱野生群体共计营巢 12 3窝 ,产卵 3 63枚 ,出壳 2 76只 ,离巢出飞幼鸟 2 16只。朱的平均窝卵数为 3 0 4枚 ,窝卵数在年际间无显著差异 ,孵化期为 2 8天 ,育雏期为 4 0~ 4 5天。在孵化过程中朱的每日晾卵次数和时间逐渐增加 ,在育幼过程中亲鸟的喂食量在育雏中期最多 ,雌雄亲鸟对后代的贡献没有显著差异。近年来朱营巢地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地喹氯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胶质瘤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喹氯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地喹氯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及Th17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4.
135.
区域尺度的昆虫迁飞行为与害虫间歇性猖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6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品种的改变以及高投入丰产措施的普遍推广,我国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猖獗频率逐渐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1~4]。国内曾多次组织全国性大协作,研究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地方发生规律和测报防治技术,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仍满足不了生产上的要求。目前尚无法以足够的精度预报迁飞性害虫的迁入期、迁入区和迁入量,对灾变的预警能力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迁飞性害虫的消长规律尚缺乏深层次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宏观尺度的机制研究一直相当薄弱,而这恰恰是亟待早日解决的关…  相似文献   
136.
东北二代粘虫大发生机制:1978年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迁入我国东北地区的粘虫繁殖一代后,新羽化的成虫将外迁他地,但某些年份因某种特殊的天气过程而滞留当地,形成当地的2代种群并造成严重危害,如1978年。阐明种群滞留的关键因子和大发生种群的形成机制,是实现东北2代粘虫准确预测和及时防治的前提。【方法】根据东北三省的虫情资料,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输出的大气背景场,对1978年东北地区粘虫蛾盛期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过程进行逐日分析。【结果】(1)因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导致发蛾峰期东北地区盛行西南风,东北2代粘虫蛾无法向南回迁至关内华北地区,而是向北迁飞;(2)当年黑龙江2代粘虫大发生,其虫源是由当地1代羽化后在当地的存留或迁出成虫蛾又折返黑龙江以及辽宁与吉林两省2代成虫的迁入造成;(3)蛾峰期黑龙江上空气旋的频繁活动、强对流天气的持续出现以及丰富的降水是造成当地虫源滞留和迁入虫源降落与滞留的原因。【结论】东北1代粘虫蛾迁出期的西南大风和大范围强降水使大量迁出种群和过境种群集中滞留在三江平原而形成大发生种群,造成东北2代粘虫1978年在黑龙江的暴发。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曝光时间、洗脱时间等参数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灰度值,比较不同曝光时间(6 s和21 s)、洗脱时间(30 min和8 h)以及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和Imagequant TL)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影响。[结果]上样量比值为2∶1的蛋白曝光6 s的灰度值读数分别为14766±724和7171±577(n=3),均数比值为2. 1∶1。延长曝光至21 s后相同样品灰度值分别为14932±1198和11994±616(n=3),均数比值减小为1. 2∶1;洗脱30 min和8 h后的曝光结果相比,上样量为1. 64μg蛋白灰度值分别为23713±1895和22892±571(n=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mage J和Imagequant TL两种软件对倍比梯度上样的蛋白样品读值,比值分别为1∶0. 56∶0. 41∶0. 22和1∶0. 59∶0. 40∶0. 15;对两组读值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可得斜率分别为0. 13和0. 14,提示两组读值趋势一致。[结论]曝光时间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有明显影响,高丰度蛋白需要低曝光时间,才能保持确切的倍比关系;洗脱时间超过30 min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灰度值结果没有直接影响;不同图像处理软件对灰度值结果分析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8.
探讨载有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prME蛋白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编码基因重组子(命名为pJME/GM-CSF)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免疫佐剂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免疫组化法检测肌肉注射部位浸润细胞的类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免疫原免疫鼠后脾脏DC表型和功能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鉴定正确;pJME/GM-CSF募集包括非成熟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到注射部位,增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MHCII的表达,抗原摄取和递呈功能,增强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可进一步扩大pJME/GM-CSF的上述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作为DNA疫苗肌注免疫时的传送载体,能够增强pJME/GM-CSF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9.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07年南宁地区早稻田的褐飞虱发生动态和世代种群特征,分析全区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2007年广西褐飞虱早期的6段迁入高峰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广西南宁地区褐飞虱在晚熟品种田的发生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田,发生、危害期明显延长,为我国北方其他稻区的褐飞虱的迁入积累了充足的虫源基数。(2)确定了南宁地区的早稻田褐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第2代属于大部迁入型;第3代前期属于本地繁殖,部分迁入型,后期属部分迁出型;第4代属于大部分迁出型。(3)4月下旬-5月上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中部的地区(18°-20°N);5月中下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较北的地区(20°-22°N),部分来自我国海南省和雷州半岛;而6月上旬桂北地区大规模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部、广西西南部;低空急流为广西褐飞虱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0.
为了解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亲虾的生长和形态性状,为人工放养亲本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342尾体重大于20 g的克氏原螯虾的体重(W)、全长(TL)、头胸甲长(CL)、头胸甲宽(CW)、螯足长(ChL)和螯足宽(ChW),比较了雌性和雄性生长和形态参数的差异性,模拟了各参数间的回归方程,并探讨了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雌性个体体重、螯足长和螯足宽的均值显著低于雄性,而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的均值则显著高于雄性,全长和丰满度在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雌性和雄性个体的优势全长范围均为90~119. 99 mm,优势体重范围分别为20. 0~39. 9 g和30. 0~44. 9 g。克氏原螯虾全长-体重的关系为W_♀=0. 000 01×TL~(3. 381 3)、W_♂=0. 000 01×TL~(3. 230 9),雌性和雄性均为正异速生长;头胸甲长-体重的关系为W_♀=0. 000 1×CL~(3. 215 5)、W_♂=0. 000 2×CL~(3. 179 8);头胸甲长-全长的关系为TL_♀=2. 928 6+2. 027×CL、TL_♂=-5. 036 9+2. 370 1×CL;头胸甲宽-头胸甲长的关系为CL_♀=5. 479 2+1. 942 3×CW、CL_♂=9. 646 8+1. 765 6×CW;螯足宽-螯足长的关系为ChL_♀=-13. 721+6. 679×ChW、ChL_♂=-4. 828+6. 148 7×CW。相关性分析表明,总体上6个参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体重相关性较高的为全长和头胸甲长与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