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3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氧代赖氨酸对实验性肝炎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氯化碳引起小白鼠中毒性肝炎,同时每天注射I-677 100毫克/公斤,对一次中毒的急性肝损伤或反复中毒5次疗程15天的亚急性肝损伤都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作用,病理切片证明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都较对照组为轻。在四氯化碳中毒连续8周引起肝硬化的过程中,每日给予I-677,除血清胆红素降低外,对其他肝功能、肝胶元含量和肝组织切片检查,均无明显影响。I-677作用机理的研究发见,血清GPT的降低与肝组织GPT的降低有关,同时给予L-赖氨酸,不能对抗其降酶作用。I-677与肝匀浆或高GPT血清在体外培养,未观察到对GPT的直接抑制作用。与GPT抑制剂氨氧醋酸比较,后者在体外有明显抑制GPT作用而体内则无降酶效果。大白鼠每日灌胃I-677 80~320毫克/公斤(临床剂量的8~32倍),连续11周,可引起血清白蛋白的降低和丙球蛋白的升高。用氚标记赖氨酸对蛋白的掺入试验也证明,大剂量I-677对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和脂肪转运有一定影响,但这种作用可被赖氨酸所对抗。 相似文献
12.
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寄主适应性及转移通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两寄主型棉蚜是否可通过中间桥梁寄主实现寄主互换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寄主型棉蚜直接互换寄主后,其存活和繁殖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的净增殖率比在原寄主上分别下降980倍和12倍,平均世代寿命缩短5~12d。两寄主型棉蚜均能利用木槿植物,并且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寄主型棉蚜均不能在车前草和大叶黄杨上存活和繁殖后代。西葫芦作物对棉蚜在木槿、棉花和黄瓜寄主上的相互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寄主作用。冬寄主木槿上棉蚜可通过甜瓜或西葫芦转移到黄瓜寄主上,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也可通西葫芦作物分别转移到黄瓜和棉花作物上,从而形成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转移通道,造成为害和病毒病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肠道菌群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内毒素(ET)、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 3(SOCS 3)及Toll样受体(TLRs)水平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5例UC患者按照入组时疾病状态分为活动期组(39例)和缓解期组(36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并检测患者血清中ET、SOCS 3、TLRs水平。 结果 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及对照组患者肠道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小梭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活动期组患者肠道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数量最低,小梭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最高(均P结论 活动期UC患者肠道菌群及ET、SOCS 3、TLRs水平均存在显著异常,肠道菌群改变是影响UC患者血清ET、SOCS 3、TLRs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了解光照下植物呼吸作用的内在机理以及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该文研究了在光照下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叶片抗氰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发现, 将黑暗下生长的菜豆幼苗叶片转到光照下10 h, 总呼吸、抗氰呼吸以及抗氰呼吸在总呼吸中的比例均逐步上升; 光照也导致了叶片叶绿体光合放氧和CO2固定的出现及其速率的增加, 但光合放氧和CO2固定速率的增加均滞后于抗氰呼吸的增加。将黑暗下生长的叶片转到光照下之前用抗氰呼吸的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SHAM)处理叶片, 发现用SHAM处理并没有导致叶片在光照下光合放氧和CO2固定速率的明显变化, 这也提示了黑暗下生长的叶片转至光照的过程中, 抗氰呼吸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偶联。进一步研究发现, 在黑暗中对叶片施加短时间的光照能够增加抗氰呼吸在总呼吸中的比例, 但短时间的光照对叶片光合CO2固定速率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了光照对抗氰呼吸的诱导可以不依赖于光合作用, 光照可能是作为一种直接的信号去诱导抗氰呼吸。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在江苏丰县系统调查了棉田和玉米田中第三、四代棉铃虫的种群动态,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两种寄主田内棉铃虫种群的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峰期至4龄幼虫高峰期的历期在玉米田要比棉田快4d,并以产卵于玉米抽雄扬花期的发育最快.两类寄主田内平均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产卵于玉米抽雄扬花期时,其卵至6龄幼虫的存活率比产在其它阶段玉米上的存活率高.在江苏棉区目前的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下,玉米田第三代棉铃虫是棉田第四代棉铃虫的重要虫源. 相似文献
16.
17.
18.
棉铃虫发生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
及其长期灾变预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26年(1974~1999)、德州22年(1978~1999)和江苏丰县20年(1980~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0.0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稳定的组合作为关键预测因子组建了郓城、德州棉铃虫三代卵,丰县棉铃虫二代卵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长期灾变预警模型。结果表明:① 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消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遥相关区域,其位置及范围随时间变化,但存在若干呈现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大面积相关显著区域。② 郓城棉铃虫三代卵量和丰县棉铃虫二代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区分布形式很相似,与前两年1月份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存在大片相关显著的区域(35°~ 55°N,135°E~135°W),持续时间达4个月之久;而德州棉铃虫三代卵量与前两年7~9月份北太平洋低纬度海温有大范围相关显著区(1°~17°N,165°E~120°W)。 ③ 用前两年1~11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相关显著区内各格点的月平均海温距平的平均值做因子建立了棉铃虫长期灾变预警模型,预测检验结果表明:郓城棉铃虫三代卵6年(1994~1999)中报准5年,丰县棉铃虫二代卵5年(1995~1999)中报准3年,德州棉铃虫三代卵5年(1995~1999)全部符合。据此可提前20~27个月做棉铃虫的长期灾变预警。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有效的检测手段是防治该病的前提。目前BCoV ELISA检测方法存在敏感性低、不稳定等缺陷。[目的]对原有BCoV ELISA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应用我国BCoV流行毒株CD株n基因为模板,预测N蛋白抗原表位,通过原核表达制备可溶性的重组N蛋白作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2017年的BCoV感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ELISA方法最佳工作条件为:用50 mmol/LpH 9.6碳酸盐作为包被液,抗原包被浓度2.5μg/mL;用PBST作为样本稀释液,稀释浓度1:50,37℃孵育1.5 h;HRP-羊抗牛IgG稀释浓度1:7 500,37℃孵育1.0 h;用1%明胶37℃封闭30 min。阴阳性临界值为0.225。该方法与BRV、BRSV、BVDV、IBRV、BPIV3和E.coli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病毒中和试验的符合率高达93.5%。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共603份奶牛血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BCoV抗体阳性率为98.84%。[结论]建立的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为进一步研发ELISA试剂盒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