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甜瓜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瓜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观察了不同阶段不定芽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的频率,同时比较了在无外加诱变剂的情况下,甜瓜根尖与组培不定芽之间最大分裂相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2.
FHL是含有4个半LIM结构域的蛋白家族,体内现已发现5个成员,即FHL1、FHL2、FHL3、FHL4、FHL5/ACT,不同成员在组织中表达具有特异性。FHL家族通过LIM结构域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在各种肌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基因的转录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3.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基因家族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该家族蛋白能够利用ATP裂解产生的能量将多种底物转运到膜上,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如营养摄入、细胞解毒、脂质稳态、信号转导、病毒防御以及抗原呈递等。目前,鱼类中,只在斑马鱼、斑点叉尾鮰和鲤鱼等少数鱼类中对该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关于金鱼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详细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三代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构建的金鱼转录组参考基因集数据,鉴定出55个ABC转运蛋白基因,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它们分为8个亚家族(A^H)。即金鱼ABC转运蛋白基因是由10个ABCA、14个ABCB、13个ABCC、5个ABCD、1个ABCE、4个ABCF、7个ABCG和1个ABCH组成。同时,我们将金鱼与斑马鱼、斑点叉尾鮰和鲤鱼等物种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数目进行比较分析,推测硬骨鱼类特异的第3次全基因复制(3R-WGD)和谱系特异的第4次全基因组复制(4R-WGD)对金鱼该基因家族成员数目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金鱼ABC转运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探讨微小RNA-125b(miR-125b)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肺功能、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69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5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稳定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浆miR-125b表达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急性加重组血浆miR-125b表达水平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组、稳定组肺功能指标FVC、FEV_1、FEV_1/FVC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组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组、稳定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hs-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组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浆miR-125表达水平与FVC、FEV_1、FEV_1/FVC呈负相关(P0.05),与IL-6、IL-8、hs-CRP、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miR-125b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并与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25.
为研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基因在龙眼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该文从龙眼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一个PSY基因,命名为DlPSY,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龙眼PSY蛋白的一级结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卷曲螺旋、蛋白质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蛋白质互作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DlPSY基因在龙眼根和叶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DlPSY基因长度为1 260 bp,编码42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DlPSY蛋白具有Isoprenoid Biosyn C1超家族结构,含有信号肽,为分泌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是一种可溶性亲水蛋白,定位于膜外; DlPSY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具有卷曲螺旋。Ramachandran评估结果表明应用SWISS-MODEL构建的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可靠,其配体结合位点为344Phe和347Lys。RT-qPCR分析结果表明DlPSY基因在龙眼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叶中表达量高于其在根中的表达量。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采用遗传学方法提高龙眼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6.
氮作为人工草地最为重要的限制性因子, 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且在形态上存在差异, 与种植方式及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存在相关关系。该研究以青海省同德牧场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 nutans)、西北羊茅(Festuca ryloviana)、中华羊茅(F. sinensis)、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Qinghai’)、冷地早熟禾(P. crymophil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 8种牧草单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 分析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氮库季节和年际动态变化过程及与ANPP之间的相互关系。该人工草地种植于2013年, 在2014-2016年(二龄、三龄和四龄)生长季6-9月测定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SON)和可溶性总氮(STN)含量, 每年9月初测定ANPP, 所有样地没有施肥, 每年9月中旬刈割, 留茬5 cm。研究发现: (1) 8种禾本科牧草的ANPP在329.67-794.67 g·m-2之间, 其中垂穗披碱草为794.67 g·m-2, 显著高于其他牧草。(2)在二至四龄人工草地中, 土壤NO3--N、SON和STN含量均显著下降, 但NH4+-N含量却显著增加。(3)土壤可溶性氮以SON为主, 占STN的45.11%-88.76% (0-10 cm)和47.75%-88.18% (10-20 cm); 其次为NO3--N, 占STN的5.81%-34.85% (0-10 cm)和6.08%-40.42% (10-20 cm); NH4+-N最少仅3.41%-22.18% (0-10 cm)和3.09%-19.56% (10-20 cm)。(4)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 随种植年限的增加, 不同禾本科牧草对0-10 cm土壤可溶性氮影响趋于离散, 而对10-20 cm土壤的影响则相反, 且牧草对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程度与土壤深度有关。(5)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SON、STN含量与人工草地ANPP呈正相关关系, 与无机氮(I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 三至四龄人工草地增施氮肥是维持草地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以上结果为更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氮动态变化及维持人工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7.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即骨髓干细胞(BMSC)和脂肪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能力,为其将来更好的应用于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方法:分别取同一只兔的髂骨骨髓和其腹股沟脂肪作为BMSC和ADSC的来源,分离培养后比较其生物学特性包括细胞的增殖能力(MTT),成骨成脂分化潜能,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结果:BMSC类似纤维细胞样,呈长梭形紧密排列;而ADSC细胞整体呈旋涡状排列;但ADSC倍增时间更短,增殖速度更快;两者都具有向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但BMSC的成骨能力更好.结论:ADSC有更短地倍增时间和更快地增殖速度;两者都具有向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但相较于ADSC更强的成脂分化能力,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更好.两者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2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集2周龄兔后肢长骨骨髓,用全骨骨髓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将获得的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以1× 105/mL密度接种于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含10 μg/L VEGF,10 μg/L bFGF,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对诱导2周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和表型、功能鉴定.结果:经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2周后的细胞呈扁平形,多边形,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VWF因子,细胞具有吞噬DiI-Ac-LDL和摄取FITC-UEA-1的功能,诱导的细胞可在BD基质胶内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成功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血管内皮样细胞,有希望作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29.
MiR-132抑制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转移是造成癌症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本研究的目标是找到一种特异性的肿瘤转移相关miRNA,能够作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潜在靶标.miR-132是一类与炎症、血管生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miRNA,至今还没有研究证明其与肿瘤转移相关.为了验证miR-132与肿瘤迁移的相关性,本研究将miR-132转染入高迁移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检测细胞迁移率的变化.实验发现miR-132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为了进一步揭示miR-132抑制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并鉴定了3种可能与肿瘤转移相关的miR-132的靶基因,它们分别是CHIP(STUB1)、G3BP1、G3BP2.分别比对MCF7与MDA-MB-231细胞,及转染miR-132和对照组MDA-MB-231细胞中以上3种基因的表达差异,我们发现G3BP1、G3BP2可能参与miR-132对肿瘤转移的调控.本研究首次报道miR-132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并揭示了miR-132调节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说明了miR-132具有作为特异性抑制肿瘤转移靶标的潜力,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30.
采用乙醇-磷酸氢二钾(K2HPO4)双水相体系萃取L-精氨酸。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K2HPO4浓度、pH、萃取温度对萃取分离L-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L-精氨酸在该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K随体系乙醇浓度、K2HPO4浓度的增大、萃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体系pH的增大而减小;L-精氨酸在该双水相体系的萃取率随体系乙醇浓度和pH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体系K2HPO4浓度增大、萃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