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51.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t·ha-1)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t·ha-1·yr-1)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其凋落物量是有差异的。与针叶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较大,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也较快,因此从提高森林的质量和增强森林的生态效益来考虑,在造林绿化上应提倡多营造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2.
采用等高锁状均质电场(CHEF)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菌株AS2.214进行染色体DNA分析。CHEF电泳结果显示菌株AS2.214的4条染色体DNA的分子大小分别约为5900kb、3200kb、2500kb和550kb,基因组大小约为12000kb。供试菌株AS2.214第Ⅰ条染色体DNA为5900kb与已研究报道的菌株972h和HM248(5700kb)的基本一致,第Ⅱ条染色体DNA(3200kb)和第皿条染色体DNA(2500kb),分别较上述2个菌株约小1400kb和1000kb,第Ⅳ条染色体DNA的分子大小与部分非整倍体菌株HM248的极微染色体Ch16DNA相近(500kb)。研究结果表明粟酒裂殖酵母菌株间染色体DNA长度存在显著差异,菌株AS2.214可能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所产生的稳定的部分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53.
按照hM-CSF基因的序列,适当采用大肠杆菌的优选密码子,人工合成了M-CSF的基因。在合成中我们采用了分段克隆和顺次克隆的方法,在次级克隆中我们成功地使用了多片段分组连接和多片段一次克隆战略,还尝试了多种单链战术。在表达载体的构建中,充分利用人工合成基因的灵活性,通过对N端6个氨基酸编码的变换及SD序列-ATG间距离的改变,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重组体,表达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9%。目的蛋白在表达中形成的包含体形式,简化了产物的纯化。  相似文献   
154.
在拟南芥中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APRT)突变导致植株雄性不育.本文首次报道从水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中克隆了基因APRT(GenBank登录号AY238894),并将其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的一个BAC克隆(AL606604)的58 000 bp至63 000 bp区域.该基因长4 220 bp(起始密码子至终止密码子),含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编码的APRT蛋白长212个氨基酸残基,与其他物种来源的APRT序列存在很高的同源性.与大麦、小麦、拟南芥1型及其2型的该蛋白同源性分别为54.9%、54.9%、49.6%和59.5%.经保守结构域搜索发现该蛋白中存在APRT催化结构域.从DNA、mRNA两个水平分析了该基因与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TGMS)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温度诱导,水稻"安农S-1"APRT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温敏核雄性不育表现型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5.
λN基因前导序列对下游基因表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研究表明,λN基因上游的TIR(Translational initiation region)的改变可提高λN基因的表达,而且表达量的差异是在翻译水平,构建了3类λN基因上游TIR的突变体质粒,并通过测定它们在大肠杆菌转化体中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和进行RNA-DNA圆点印迹杂交实验证明,由于λN基因上游有一个翻译效率很低的编码19个氨基酸的短肽的可读框(ORFλN),因而使λN基因的表达也较低,如果使ORFλN提前终止或改变ORFλN,的TIR序列可提高翻译效率,能在翻译水平上有效地提高下游λ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6.
立地条件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地带和地形)下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人工林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木材品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形条件下生长于南亚热带的米老排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大于生长于中亚热带的,而木材尺寸稳定性小于生长于中亚热带的.相同地带内山谷中的米老排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尺寸稳定性大于山脊上的; 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则小于山脊上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立地条件(地带和地形)对米老排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影响均极显著,对米老排人工林的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地形对米老排人工林的木材差异干缩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地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为米老排人工林培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晚期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25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12周后予以修复,修复术后每日分别给予bFGF和生理盐水,行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修复处远段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再生,4周时已可见到再生轴突,且治疗组多见.计量分析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值、髓鞘厚度、再生轴突直径和截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FGF能促进晚期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筛选家蚕胚胎期重力相关基因。方法:对模拟失重与正常重力条件下的家蚕胚胎cDNA进行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并对模拟失重过程中家蚕胚胎期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获得了34个与重力有关的序列标签。在模拟失重条件下有16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15个为未知基因,1个为已知基因,其作用是维持mRNA的稳定性。在模拟失重条件下有18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4个为未知基因,6个为蛋白合成相关基因,3个为基因组contig基因,5个为家蚕est库中功能未知基因。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影响了家蚕胚胎发育期与mRNA稳定性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9.
突触融合蛋白17 (STX17)是一种囊泡蛋白,参与细胞中物质的运输.为研究Stx17在不同毛色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及明确它在毛囊中的定位,进行了普通PCR、real-time PCR、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对小鼠皮肤组织和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的Stx17基因及蛋白的检测.普通PCR检测得出小鼠皮肤和黑色素细胞总RNA有Stx17 CDS区序列的表达;荧光定量检测显示,在白、灰、黑3种组织中Stx17均有表达,在灰色腹部表达量最高,是黑色皮肤的1.682倍,昆明鼠白色皮肤中表达量最低,是黑色皮肤的0.115倍;皮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X17表达于毛囊的上皮根鞘,且毛囊上段和中段表达量高于下段,黑色素细胞的免疫组化分析得出,STX17在黑色素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均有表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白色、灰色和黑色皮肤均有STX17蛋白阳性条带且灰色皮肤中表达量最高,黑色皮肤次之,白色皮肤中表达量是最低的,这与荧光定量检测结果一致,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细胞中也有STX17蛋白阳性条带.实验结果表明,小鼠Stx17基因在皮肤组织、毛囊角化细胞以及黑色素细胞中均有表达,Stx17可能参与毛色的形成,且在小鼠腹部毛色变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