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海南广藿香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海南广藿香药材提供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岛津GC-14C气相色谱仪,SE-54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结果: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与相对峰面积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符合有关规定。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海南广藿香药材质量标准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头槽绦虫 (Bothriocephalusacheilognathi)原尾蚴皮层的超微结构。头槽绦虫原尾蚴的皮层为典型的合胞体结构。皮层表面有浓密的微毛与少量的突起。与成虫相比 ,原尾蚴的微毛长而且粗 ,呈现单态性 ,推测在进入终末宿主的过程中有脱落和再生现象。突起分布在头部与体侧 ,含有较少的电子致密颗粒。在原尾蚴皮层细胞质中观察到三种腺细胞的分泌过程 ,即顶分泌、外分泌和微分泌过程。原尾蚴身体后部观察到尾钩和穿刺腺管道的开口。在核周区和纤维层下可见发育较好的环肌与纵肌。本文还对原尾蚴皮层突起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寄生蠕虫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海燕  聂品 《遗传》2002,24(4):477-482
寄生蠕虫群体遗传学研究常用的遗传标记有等位酶、线粒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或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微卫星DNA等。应用这些遗传标记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寄生蠕虫群体遗传结构有不同水平的变异,这些变异的产生主要与寄生虫的生活史和群体生态、宿主的地理分布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并因此提出了有关遗传变异的一些假说。本文对寄生蠕虫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Abstract:Genetic markers including allozyme,mtDNA,RAPD/RFLP and micro DNA have been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helminth population genetics.Available data on helminth genetic variability have shown that most helminth populations exhibit different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resulting mainly from the pattern of life cycle,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arasite-host interaction,and several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genetic var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