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缪辉南,戴建凉(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海洋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新生长点和海洋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际科技界关注的竞争热点之一,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巨资进行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生物技术是开发这片蓝色"原野"的金钥匙。由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62.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各类主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作了简洁概述,从海洋生物体内获取的各种活性物质,除可研究海洋药物外,还可开发海洋生物功能性保健品,海洋生物化工产品等;此外,尚可利用其特异的化学结构作为先导物,设计合成治疗疑难病的创新药物。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人类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3.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觅食、警戒、理羽、游走、休息和争斗。其中,觅食是鄱阳湖越冬白鹤主要行为,占其昼间活动时间的82.94%;警戒占11.94%,理羽占3.52%,游走占1.88%,休息占0.15%,争斗占0.02%。白鹤在越冬期间的觅食、游走、休息和争斗行为存在明显的昼间节律性,其中游走、觅食和争斗行为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存在1个高峰,休息行为在中午出现一个高峰;警戒和理羽行为则没有显著的昼间节律变化。年龄、集群大小、天气和生境对白鹤的越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幼鹤取食的时间显著多于成鹤,而警戒时间则显著的小于成鹤;与家庭群中的个体相比,集体群中的个体取食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警戒时间显著减少;在天气晴朗时,白鹤的警戒时间显著大于阴天的警戒时间,取食时间则显著少于阴天时白鹤的取食时间;白鹤在大风天气显著增加理羽行为;在有雾的天气会显著增加取食时间,减少警戒时间。在草洲和浅水两种生境中,白鹤的游走和理羽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觅食和警戒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源于草洲和浅水生境相互毗邻,并且具有相同程度的人为干扰。GLM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集群大小、年龄和生境、集群大小和天气、集群大小和生境、天气和生境对白鹤昼间时间分配模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64.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种群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生境破碎和丧失被认为是限制梅花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空间模拟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和人类干扰活动作为评价因子进行了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桃红岭地区以森林为主,各类林地面积约9 488.15 hm~2,占75.90%,植被类型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和芭茅丛,面积分别为1664.57、1638.63、3438.21、1247.15、87.85、1143.88、60.92 hm~2和206.94 hm~2。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2233.99 hm~2和2980.24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61%和24.83%;而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1224.04 hm~2和2164.70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20%和18.04%。由于梅花鹿的生境受到居民点、主要道路、农田耕作、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量适宜和次适宜生境丧失、隔离,景观破碎度指数由0.4345增加到0.5898。以潜在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保护区梅花鹿环境容纳量为(568±160)只,而以实际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则只能容纳(368±105)只。适宜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可能是限制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5.
人mtDNA比核DNA更易受到自由基的氧化损伤,这些损伤可以被线粒体内的DNA修复机制所修复,损伤与修复是决定突变是否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确定氧化损伤与损伤后修复对mtDNA突变的具体影响,采用四氧嘧啶处理LO2细胞,这种试剂进入细胞后,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与线粒体自身代谢产生的自由基类似,然后观察自由基对细胞mtDNA的氧化损伤与损伤后DNA修复的动力学变化.由于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为修复机制所必需,采用MTT细胞活力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四氧嘧啶处理下线粒体酶活力,发现9 mmol/L四氧嘧啶培养细胞1h后,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功能在撤去药物后0,2,8和24 h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提取各组细胞的mtDNA,用EndoⅢ和Fgp两种酶切除受氧化损伤的核苷酸,然后用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等的mtDNA,进行DNA印迹实验,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系统显色,检测完整与断裂的mtDNA量,利用Poisson公式(s=-lnP0/P,P0为未断裂链光密度值,P为所有链光密度值总和)计算一个mtDNA分子的平均损伤频率,结果显示,9 mmol/L四氧嘧啶处理细胞1 h,链平均损伤频率由对照的0.11个/分子增加至5.60个/分子,明显增加了mtDNA上核苷酸的氧化损伤,除去药物后8 h,绝大部分损伤可被修复,损伤频率减至0.40个/分子,除去药物后24h核苷酸的氧化损伤恢复至正常水平.采用接头介导PCR(LM-PCR)检测MTTL1基因区域内单个核苷酸的损伤与修复动力学.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各组mtDNA上MTTL1基因75 bp区域内单个核苷酸损伤的部位及频率.结果显示,人MTTL1基因存在20个易受氧化损伤的核苷酸热点,经与相应区域内文献报道的16个突变热点比较,有12个热点部位重合,而修复未显示热点部位或区域.结果提示,自由基对核苷酸的选择性氧化损伤是决定mtDNA点突变发生及发生部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提出了为改善稻草厌氧发酵效率的氨水湿磨预处理方法.首先对稻草进行剪切、粗粉碎和氨水湿磨处理,然后采用单相法对预处理稻草进行厌氧发酵,以把握稻草厌氧发酵中反应速率和发酵料液pH的变化特征,探明材料大小、氨水质量分数对稻草厌氧发酵反应速率和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厌氧发酵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发酵料液pH在发酵初期呈下降趋势,在发酵中期和后期基本稳定在6.5~7.0.氨水湿磨处理不仅减小了稻草的材料尺寸,而且能松弛组织结构、提高碳氮比.采用质量分数为0.2%的氨水对稻草进行湿磨处理后,平均产气速率和产气率分别从剪切稻草的7mL/(g·d)、216mL/g增加到14mL/(g·d)、378mL/g.  相似文献   
67.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和2012年8月,本研究利用样线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12目39科119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4种,包括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红脚隼Falco amurensis、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该区夏季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56.3%、10.9%和8.4%。留鸟6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23种,分别占总数的54.6%、26.1%和19.3%。在地理区系构成上,该区鸟类组成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东洋界种类共60种,古北界种类达31种,广布种28种,分别占总数的50.4%、26.1%、23.5%。有7种冬候鸟在2010年和2012年的夏季调查中均被记录到。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2010年夏季优势种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2012年夏季优势种为八哥、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在线粒体上发现一类G蛋白,属于一类单体小分子GTP结合蛋白家族。该类蛋白质的主要作用可能参与线粒体膜融合,因而可能对线粒体的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认为,线粒体小分子G蛋白可能通过介导膜融合方式参与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以及精子生成等过程。  相似文献   
69.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区。区内有种子植物148科,686属,1743种。大科、大属在区系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区系成分的丰富性、温带成分的主体性、特有植物与珍稀濒危植物的集中性是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0.
稻胚凝集素(RGL)存在胚中,胚乳中没有测得凝集素活性。水稻开花后7~21天胚中RGL括性与含量迅速增加、积累,基本达到成熟胚的最高水平。在开花后7与13天胚中除了有RGL存在外还发现有与RGL免疫学性质无关的凝集素存在。在萌发早期RGL活性与含量迅速下降,在浸种萌发后1~4天之间则又保持相对恒定。水稻胚胎发育与萌发过程中没有观察到与RGL免疫学性质相关但分子性质不同的凝集素存在。RGL是稻胚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专一蛋白质,它的表达与积累有严格的时空专一性,它的活性与含量变化与细胞分裂、分化等胚胎发育过程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