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64.
65.
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可由许多因素致成。自从(?)(1912)以高胆固醇饲料喂家兔,产生了本症,其后很多学者作了许多动物实验研究工作,都确切地证实了;由于脂肪代谢,特别是胆固醇机能障碍,而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结果无论在血液脂肪生物化学测定,和在心脏血管系统的形态学变化上与人类产生此症基本相似。最近的解剖学和老年学积累不少的知识指出:人体衰老死亡有很多是伴随着心脏血管机能性障碍。其中很大部分是动脉粥样硬化。罗  相似文献   
66.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4):8-16
新的国家公园体系是中国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机会。“为什么(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怎么样(国家公园体系未来有哪些特征)”和“做什么(来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是帮助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应对相关挑战和机遇的3条可行路径。此外,为了同步整合这3条路径,还需要一条路径解决政策和程序方面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为什么”方面,国家公园体系不仅应当保护生态完整性,也应当致力于提供转变性的游客体验机会。这些体验能够激励游客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激励他们去探索更多地方。而“做什么”的问题涉及路径的其他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全球背景下建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7.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4):20-27
2016年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庆祝其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100年间,作为国家公园的合作伙伴,美国的大学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公园提供科学、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支持。在中小学阶段,国家公园就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场所。大学生在读期间会以实习生和季节工的身份参加国家公园的实践。研究生在完成论文和论文项目时为国家公园提供必要的研究,而所有参与者也就成了传递国家公园价值的更好的老师。这种支持有助于实现公园保护目标、解决公园面临的问题。同时,为在校学生和毕业后的学生提供了丰富学习经验的平台。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以促进学校与公园的沟通、签订合约、建立合作伙伴。美国的大学与国家公园共同创造了一种有利于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强有力合作伙伴关系,为世界以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68.
瑞克·德·菲索先生从他在瓦格宁根度过的学生时代便积累了对大尺度项目的浓厚兴趣,从业多年,他参与并主持了多项重要的大型景观项目,包括马肯湖—瓦登海项目、弗和米尔圩田项目等。通过实践,他展示了自然过程和人类的需求在大尺度项目中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他的主要工作方法包括叠图分析、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合作等。此外,他还指出,除了设计的品质,与决策者的沟通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2):32-42
介绍了位于洛哈市西南的提阿拉斯·科罗拉达斯(Tierras Coloradas)街区绿地和城市形象提升项目。以风景园林参与式设计方法为基础,该方法分5个阶段开展,从民众的主观批判精神开始,构成了参与行动的原动力。整个过程是在社区普及教学的进程中制定的,妇女是必须的参与者,共同找出邻里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为此,普及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未来社区项目的执行。重要的成果是,我们对部分城市街区进行了重新造林,改变了城市景观的形象,强化了社区体系, 促使社区在改善公共人行步道绿地方面开展合作。从专业的角度认为其主要效果是引导民众打破主观社区的非个人主观限制,为项目开展和参与打下基础。项目的整个社区干预过程是在高校、社区警察局、市政府等公共机构的支持下进行的,发挥着真正的协同作用,并齐心协力致力于该区块邻里间的自我发展,为未来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关系奠定基础,这些都将影响社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0.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9):23-30
聚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动态演变,重点介绍影响该区域在未来变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驱动因素。三角洲的景观形成以自然动态和过程演替为特征,而土壤沉积是形成其景观格局的关键性因素。人类的活动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珠江三角洲的景观格局。数百年前,大规模的原生林被急剧砍伐,致使其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直至20 世纪末实施“植树造林”计划,毁林导致生态恶化的情形才有所缓解。在低洼的冲积平原,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堤防系统和地下水位的管理。珠江三角洲具有得天独厚的基塘农业系统,但伴随着高强度的城市化进程,其蚕桑生产逐渐萎缩,而高度集约化的现代水产养殖正在这些区域蔓延。近几十年来,珠三角都市群已拥有1.2 亿居民。伴随着人口膨胀,采砂和疏浚常被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建需求,水坝和水库的建设也大量减少了珠江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这些因素都致使珠三角的沉积物呈负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湿地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与采砂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滨海和河口湿地的负面影响。上述这些互相牵制且高度复杂的环境问题,亟须通过多尺度、跨学科协作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法,进而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