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苔藓植物在园林绿化、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目前藓类植物营养繁殖的影响因素鲜见报道,限制了其应用研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常见的耐干藓(扭口藓、土生对齿藓、短叶对齿藓)为对象,研究了3种藓春、夏、秋、冬季营养繁殖能力(以活力指数表征)差异及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探索了耐干藓营养繁殖的季节差异与其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藓类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3种藓夏季活力指数均低于其他3个季节,平均较秋、冬、春季分别下降56.1%、48.4%、10.1%;相同季节的活力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3种藓繁殖能力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以短叶对齿藓最高,扭口藓最低,且后者的繁殖能力季节和年际变化最大。3)3种藓不同季节生理特征差异显著,其中夏季MDA含量高于其他季节,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其他季节。4)耐干藓的营养繁殖季节变化主要与可溶性糖含量有关。本研究明确了藓类营养繁殖能力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指出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藓类营养繁殖的关键因素,可为藓类植物保护和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外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49例)。A组给予光疗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茵陈蒿汤外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光疗总时间、住院总时间、不同时间点总胆红素(T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分析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的肠道菌群状况。结果:B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的光疗总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治疗72 h后TBIL、DBIL水平呈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72 h后B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高于A组(P<0.05),但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低于A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外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显著,可缩短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调节患儿肠道菌群状况。  相似文献   
93.
该文旨在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新生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将分离培养的肺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用10μg/mL的LPS处理细胞后分别于0 h、6 h、12 h、24 h、48 h时间点收集细胞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划痕实验观察LPS对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RT-PCR)检测白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水平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相关蛋白P65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成鹅卵石样排列, VIII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面抗原荧光染色阳性。划痕实验中, LPS组细胞在12 h的迁移高于对照组(P0.001);荧光定量PCR检测到LPS组分泌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趋化因子MIP-1α、MCP-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Western blot显示, LPS组与对照组相比, VEGF蛋白表达在24 h、48 h处降低(P0.05), VEGFR2蛋白表达在各时间段都明显降低(P0.001),同时, NF-κB相关蛋白P65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脂多糖诱发的炎症反应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发育,其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激活,诱导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表达升高和VEGF/VEGFR2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4.
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是卫生资源配置极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公立医院的合理配置、优化布局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运行效率,使居民获得最大健康产出。从系统角度出发,要更好地配置公立医院资源,必须更好地发挥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同作用,建立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因此,文章结合全民健康覆盖的四个条件,对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作绩效评估与SWOT分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也为更好地配置公立医院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流感小鼠适应毒株及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机理、评价抗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建立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的鼠肺适应毒株,并探讨其在小鼠适应过程中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X31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通过观察病毒滴度测定、感染小鼠症状变化、体重改变和致死力等指标,发现X31经过鼠肺连续传代10次以后,病毒毒力逐渐增强,与原代病毒相比,鼠肺中病毒滴度提高10倍,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_(50))提高大于1 000倍。确定获得高致病力的鼠肺适应毒株(Mouse adapted X31,X31_(MA));对X31_(MA)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出现3个有义突变(P221H、V309I、K411T),聚合酶碱性蛋白2(Basic protein 2,PB2)基因出现1个有义突变(M483T)。结果表明,通过在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X31(H3N2)致病力增强,其HA和PB2蛋白中四个适应性突变位点可能与流感病毒X31_(MA)毒力增加相关。本研究为流感疫苗评价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不同树种对滨海沙地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和尾巨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阔叶树种(厚荚相思和尾巨桉)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高于针叶树种(木麻黄和湿地松),而针叶树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最高.成熟叶和凋落叶的N、P含量表现为阔叶树高于针叶树,成熟叶高于凋落叶,但凋落叶N∶P较高.针叶树种的N、P养分重吸收效率大于阔叶树种,P重吸收效率明显高于N,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和尾巨桉的N、P吸收效率分别为64.2%、63.1%、47.0%、16.8%和92.5%、81.6%、80.3%、18.0%.比叶面积与叶片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以及N、P养分重吸收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厚度及N、P养分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就叶片功能的权衡关系而言,木麻黄和湿地松属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具有较高的养分重吸收效率,而厚荚相思和尾巨桉属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养分的重吸收效率较低.不同滨海沙地造林树种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对滨海沙地特殊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7.
西沙群岛主要岛屿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东岛上不同植被群落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岛屿植被由藤草经灌木向乔木群落的过渡,土壤含水量由5.9%显著升高至14.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分别由176.2和41.2 mg kg~(-1)显著升高至391.5和98.8 mg kg~(-1);而pH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海岛土壤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98.
王志勇  马静薇  王立帅  李琳  吴珊珊 《生态学报》2019,39(16):6017-6028
设计生态是相对于自然的生态而言的人工设计的生命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其是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新范式。从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对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人工湿地的设计生态的景观绩效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人工湿地能对回用再生水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后,TP、TN、NH_3-N、COD、SS分别减少74.9%、6.66%、61%、41.18%和64.71%,但整体水质类别保持不变。湿地基质土壤中TN、TP的含量与湿地水体有密切关系,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湿地可以提高湿地基质中的土壤肥力。湿地周边植物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灌木丛、草丛、浅水沼泽,其结构、优势种、下层植物差异明显。植物群落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整体多样性较为丰富,共计22科,37属,37种。(2)人工湿地景观为校园师生提供了较好的游憩、社交和视觉景观服务,超过80%的使用者对其总体评价在"满意"以上。同时,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成本低,约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6.7万元。(3)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景观在设计初期,应当全面考虑运行中的地域独特性,提高设计绩效的预见度。  相似文献   
99.
淀粉样β蛋白质(Amyloid-βprotein, Aβ)的错误折叠和聚集形成多种形式的毒性各异的聚集体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Aβ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机制及开发高效的抑制剂对AD的治疗至关重要。上述研究均需要大量的高纯度Aβ,而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重组蛋白质生产是获得Aβ及其突变体的常用工具。基于近年来Aβ微生物表达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介绍了Aβ的微生物表达和纯化以及体内聚集抑制剂筛选系统的构建及使用,并讨论其优点和局限性,为淀粉样蛋白沉积疾病的分子机理和抑制剂开发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
本实验探讨了单克隆抗体Anti-LA18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影响。LA18细胞株培养72hr后收集合Anti-LA18的上清;取健康人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3H-TdR掺入法测定培养于含10%Anti-LA18上清的PBMC,发现其增殖高峰在第3~6天。培养后第3天,Anti-LA18作用组出现淋巴母细胞、体积较大的单核细胞以及细胞岛样结构,电镜下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果。酶细胞化学显示Anti-LA18组单核细胞ANAE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而POX活性减弱。结合以往的研究,结论如下:Anti-LA18是一种人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它能直接引起PBMC的增殖,并能诱导淋巴母细胞的出现和促进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