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正1 回顾1999年11月6日,在原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态学的开创者康白教授的关心和推动下,在知名儿科专家段恕诚教授亲自筹备组织联络,和刘作义、黄志华、梁淡梅、许春娣等教授的参与协助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在西安临潼正式成立(图)。康白教授、周殿元教授、杨景云教授、潘令嘉教授、袁杰利教授等全国微生态学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进行了学术讲座。光阴荏苒,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已经历了20年的历程,期间得到了历任主任委  相似文献   
42.
正我国的妇产科微生态研究开展较早,以50年代开始的菌群失调与菌群调整研究为基础,从80年代起康白教授就开始了将乳杆菌调节应用到治疗阴道炎的研发工作中,并且获得了新药证书,带动了妇产科微生态的研究进一步开展。在近50年的研究历程中,从聚焦于阴道菌群和阴道炎起步,扩展到妊娠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等相关研究,建立临床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关注阴道菌群与宫颈癌变,最近开始涉及肠道菌群与妇科疾病关系,总体既有理论研究又有临床应用,领域越来越开阔,  相似文献   
43.
旨在揭示变温鱼类合成HUFAs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功能,以锦鲤(Cyprinus carpiokoi)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获得了一段长度为854 bp的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c DNA序列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蛋白产物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南亚野鲮(Labeo rohita)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有93.5%的同源性,编码的蛋白产物具有典型的Δ6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特点,包含2个组氨酸保守区(HDFGH、HFQHH)和2个跨膜结构域。荧光定量PCR表明,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在锦鲤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肠、脑和心脏中表达量依次降低,而在肌肉和鳃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幼鱼在不同培养水温下,各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均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以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44.
张宇亭  朱敏  线岩相洼  申鸿  赵建  郭涛 《生态学报》2012,32(22):7091-710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分别模拟单作、间作和尼龙网分隔种植,比较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ae对菌根植物玉米和非菌根植物油菜生长和磷吸收状况的影响,并分析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的变化。结果发现,接种AM真菌可以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Ca10-P和O-P)向有效态磷转化,并显著降低总无机磷含量 (P<0.05),显著提高菌根植物玉米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P<0.05),特别是在间作体系中使玉米的磷营养竞争比率显著提高了45.0%-104.1% (P<0.05),显著降低了油菜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P<0.05),从而增强了了菌根植物的竞争优势,降低了非菌根植物与菌根植物的共存能力。揭示了石灰性土壤中AM真菌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AM真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明确树木夜间水分补充现象有助于提高总蒸腾量和冠层气孔导度估算的精确度,进一步认识冠层蒸腾与树干液流之间存在的时滞关系.本研究采用热消散探针法测定了广州地区的荷木树干液流密度,同步监测了主要的环境因子,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树干夜间液流的水分补充现象.结果表明:与白天相比,荷木夜间液流密度较小,旱季变化幅度比湿季大;夜间水分补充的时间段主要在前半夜(18:00-22:00);年内各季节夜间水分补充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不显著,但与胸径、树高、冠幅、树干生物量、冠层生物量的回归曲线拟合很好,表明树形特征和生物量能更好地解释夜间补水的变化;各季节夜间水分补充量对总蒸腾量的贡献有显著差异,旱季明显高于湿季.  相似文献   
46.
腐殖质物质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大量存在,它不仅可以在有毒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起到氧化还原中间体的作用,加速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也可以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接受来自一些有机酸或者甲苯等环境中有毒物质提供的电子,偶联能量的产生,支持菌体的生长,形成一种新的细菌厌氧呼吸形式——腐殖质呼吸。因此,对腐殖质在环境有毒物质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不仅对于深入理解细菌呼吸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环境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以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同时对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47.
厌氧条件下希瓦氏菌腐殖质还原对偶氮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希瓦氏菌属的3个代表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厌氧条件下腐殖质的存在对偶氮还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个代表菌株在厌氧条件下都有高效的偶氮还原和腐殖质还原功能,1mmol/L偶氮染料在24h内完全脱色,并且偶氮还原与电子供体氧化存在着紧密的偶联关系。腐殖质物质模式物2-磺酸蒽醌AQS在小于1~2mmol/L条件下能显著加速偶氮还原,12h就完全脱色,3mmol/L时18h完全脱色。但当浓度大于3mmol/L时则对偶氮还原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另一腐殖质模式物2,6-双磺酸蒽醌AQDS其浓度在1~3mmol/L以内亦使脱色在12h内完成,4~6mmol/L时15h左右完成脱色。7~12mmol/L仍有一定的脱色促进作用,但随着浓度的提高,其促进作用也逐渐减弱。这说明腐殖质的确可以作为氧化还原中间体穿梭于电子供体与染料的偶氮双键之间促进偶氮还原。但当其浓度达到某一阈值时它就显出与偶氮键竞争电子的本质,从而使偶氮还原速率下降。原因在于他们的氧化还原电势的差异,导致细菌呼吸链的电子递体对腐殖质物质和偶氮键的亲和力不同,从而使不同腐殖质浓度对偶氮键还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39条肢体体进行了手术,其中动脉旁路手术31例,占79%。对3例患者进行了下肢截肢处理。结果:接受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出院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一例51岁男性患者四肢肿胀、变黑,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糖尿病性缺血性血管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等。外科治疗的方法正在探讨阶段,研究方法不断进展。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李凌晨  周立志  程磊  姚简  宋昀微 《生态学报》2023,43(18):7731-7745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水鸟及湿地生态学问题。选择了具有典型消落带生境的升金湖作为研究区域,对2019年(正常水位)和2020年(异常水位)两个越冬季水鸟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消落带的生境变化情况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2019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50984.20±9595.71)只(n=5),隶属7目13科51种;2020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27923.00±13808.47)只(n=5),隶属7目12科53种。整个越冬季消落带的水鸟种类略增但数量减少,2019年游禽中的优势种为豆雁,2020年游禽中的优势种增加为豆雁和斑嘴鸭,但涉禽中的优势种由白琵鹭、反嘴鹬、凤头麦鸡转变为苍鹭、大白鹭和反嘴鹬。洪水导致的草滩-水域混合区生境面积减小使湿生植物退化,可能是导致以豆雁为主的食苔草水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湖水延迟...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