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昆明产腺花香茶菜(Isodon adenanthus(Diels)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1~3为新的对映-贝壳杉烯类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腺花香茶菜素N、O和P;4个已知二萜为白叶香茶菜戊素(4)、无毛狭叶香茶菜素C(5)、腺花香茶菜甲素(6)和白叶香茶菜乙素(7),同时得到一个高度不饱和脂肪酸9,16-二羰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8).根据ROESY波谱,对化合物4的结构进行了修正.化合物1对K562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0.45 μg/mL).  相似文献   
12.
臭茉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臭茉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49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4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17 %.  相似文献   
13.
紫毛香茶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紫毛香茶菜(Isodon enanderianus)的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中一个为新的黄酮甙,即5-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甙(1);其它6个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芫花素(genkwanin,2)、滨蓟素(cirsimar-tin,3)、胡麻素(pedalitin,4)、鼬瓣花亭(ladanetin,5)、isothymusin-8-O-β-D-glucoside(6)和槲皮甙(quercitrin,7)。  相似文献   
14.
对旌节花科及其相关类群五桠果科、猕猴桃科、水东哥科、金莲木科、省沽油科和山茶科等7科19属37种花粉进行了光镜(LM)和扫描电镜(SEM)的观察和比较。其中有些种类是第一次观察和报道。研究表明,上述各科花粉多为近球形至球形少数近扁球形或近长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或近三裂圆形。直径20-30(-35)μm,但厚皮香亚科和省沽油科银鹊树属Tapiscia的花粉特别小,仅12.5-20μm。3孔沟罕有3沟或4孔沟。外萌发孔(沟)相对地较长而宽,内孔多娄较发达花粉外壁纹饰变化大从模糊而粗糙的细突韦到皱波状纹饰,细孔状纹饰蜂巢状-穴状纹饰穴-网状纹饰网状纹饰和颗粒状纹饰等。  相似文献   
15.
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智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93-19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66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芹子烯(15.76%)、石竹烯(15.05%)、β-芹子烯(9.54%)、α-蒎烯(6.43%)和α-石竹烯(5.39%)等.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中甸产细叶香茶菜(Isodon tenuifolia (W. W. Smith) 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即细叶香茶菜甲素(3β,6α,15β-trihydroxy-1α,7β-diacetoxy-11β,16β-epoxy-ent-kaurane) (1) 和细叶香茶菜乙素(1α,6α,11β-trihydroxy-3β,7β-diacetoxy-ent-kaur-16-en-15-one) (2)。  相似文献   
17.
滇南红厚壳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云南省西双版纳产的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polyanthum)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检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9%,主要是亚油酸(38.75%),棕榈酸(22.42%),油酸(22.11%)和硬脂酸(9.81%).  相似文献   
18.
菠萝蜜中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剂法提取菠萝蜜中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了82个化合物,占香气成分总量的94.66%,主要为脂肪酸类以及酯类、醇类、烷氧基烷烃类和酮类物质,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4.10%),棕榈酸(15.72%)和油酸(6.16%)。  相似文献   
19.
锡叶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锡叶藤为五桠果科锡叶藤属植物 ,常绿木质藤本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有收敛止泻、消肿止痛的功能 ,用于腹泻、便血、菌疾、肝脾肿大、子宫脱垂、白带、风湿性关节炎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 ,1991)。其乙醇提取物经活性筛选 ,有较强抗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 lardisease)和抗病毒活性 (antiviralactivity)。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 ,为了探讨其活性成分 ,我们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锡叶藤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的 11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 ,分别鉴定为 :良姜素 (iza…  相似文献   
20.
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 K.Schum.)和长柄山姜(A.kwangsiensis T.L.Wu et Senjen)均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草蔻,又名小草蔻,产自云南南部及西部,生于海拔100~1000m的疏林中;长柄山姜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生于山谷中林下阴湿处,海拔580~680m。云南草蔻是傣药品种之一,种子以草豆蔻之名入药,根茎则用于治疗腹胀、腹部冷痛;长柄山姜根茎可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到目前为止,有关云南草蔻和长柄山姜根茎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