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1.小白鼠吞食“E.605”後的中毒症状为:痉挛、呕吐、流泪、不成次地排便,最後痉挛加剧,突然间尾竖直作惊慌状,爬行数秒钟,而倒伏气绝。 2.小白鼠吞食“E.605”致死50%剂量介於10—20毫克/千克。雌雄两性或不同体重的小白鼠对“E.605”的忍受力,未见有显明的差别。 3.小白鼠吞食“E.605”後,中毒死亡距各鼠最後一次吞食药剂的时间:吞食5毫克/千克/每日剂量的,为7小时,吞食10毫克/千克/每日,1毫克/千克/每日递增,或2毫克/千克/每日递增3种剂量的,平均各约为2小时,最快的仅为16分钟,最慢的不超过11小时。 4.小白鼠连日吞食“等剂量”的“E.605”,如吞食剂量远较各该鼠的一次吞食的致死剂量为小时,未见有因连日剂量积累而致中毒死亡的趋势,但个别对药剂忍受力小的鼠只在吞食“E.605”的剂量已接近於各该鼠的一次吞食致死剂量时,也能在再一次或多次接受一定量的“E.605”,而遭致中毒死亡。这点似可以解释为鼠体内胆硷酯酶受抑制後的恢复速度赶不上继续给药的被抑制量的缘故。小白鼠每日吞食的“E.605”剂量如果是逐日递增的,则在某一日或连续几日内的剂量已经增加到接近或达到各该鼠的致死剂量时,便中毒死亡。各该鼠中毒致死前的最後一次所吞食的“E.605”剂量,起了重要的致毒作用。  相似文献   
72.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非编码区LTR嵌合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已有全长感染性克隆pLGFD3-8和pD70344的基础上,根据马传贫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LTR序列的分析,在LTR U3区选取特定的酶切位点对EIAV非编码区LTR基因进行了部分替换.将替换的全基因克隆转染驴胎皮肤细胞(FDD)并以驴白细胞(DL)传代,用逆转录酶活性检测、RT-PCR方法及Real-time RT-PCR验证其感染性.结果发现,其衍生病毒感染上述两种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培养上清可检测到RT酶活性和RT-PCR阳性.电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EIAV颗粒.pLGFD9-12嵌合克隆衍生病毒与其父本克隆衍生病毒pLGFD3-8具有相似的复制水平,pLGFD9-12嵌合克隆衍生病毒在DL细胞上复制水平略高于FDD细胞.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TR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复制水平和毒力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蛋白或抗体可变区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融合并展示于其表面,构建蛋白质或抗体库,并从中筛选特异蛋白质或抗体的基因工程技术。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噬菌体展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稻瘟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水稻的毁灭性病害,世界各地水稻产区都有此病发生。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具有许多病原菌生命循环的重要特点:(1)分化形成称为附着胞的特异的侵染结构.(2)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粘胶、疏水蛋白、黑色素、甘油等物质的合成与参与。(3)附着胞具有穿透寄主表皮的功能。(4)具有特异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附着胞、侵染栓等侵染结构的形态分化(morphogenesis)。(5)在M. grisea和其寄主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关系,涉及到主要的真菌无毒基因和植物抗性基因。因此,稻瘟病菌致病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与水稻寄主的互作研究是寻找新的…  相似文献   
75.
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谢树莲  凌元洁 《植物研究》1997,17(2):153-157
翅果油树为我国特有植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翅果油树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染色体核型、生长特性、地理分布、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根瘤固氮活性及化学成分等。文章还分析了翅果油树濒危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6.
抗生素AGPM生物合成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前体添加实验法、静息细胞培养法以及酶抑制剂法对藤黄灰链霉菌中抗生素AG PM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能转化成聚酮合成所需活性前体的氨基酸如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等以及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盐对抗生素AGPM合成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另外 ,在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和聚酮生物合成途径的专一性抑制剂浅蓝菌素 (2 5μg mL)或脂肪酸合成抑制剂碘乙酰胺 (0 5mmol L)时 ,菌体生长不受影响 ,而抗生素AGPM合成受到强烈抑制 ,分别为对照的 35 3 %和 2 6 2 % ;  相似文献   
77.
泡沙参同工酶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来自天然群体 (居群 )的泡沙参 (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及其人工杂交子代进行了 8种同工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 ,以确定编码这些酶系统的基因位点和等位基因。选用 4种不同的凝胶缓冲系统 ,对下列不同酶系统进行了酶谱的遗传分析 :天冬氨酸转氨酶 (AAT)、酯酶 (EST)、甲酸脱氢酶 (FDH)、谷氨酸脱氢酶 (GDH)、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酶 (M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结果表明 ,这 8种酶系统至少由 1 8个基因位点编码 ,其中 1 2个位点为遗传稳定的等位酶位点 ,是可靠的遗传标记。酶谱的分离式样表明 ,EST为单聚体结构 ,AAT、FDH、IDH、SOD为二聚体结构 ,GDH为六聚体结构。最后对同工酶的器官和发育特异性以及同工酶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两栖类皮肤抗菌多肽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仞  粱建国  张云 《动物学研究》2004,25(5):465-468
抗菌多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用于抵御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在进化上是一类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两栖动物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相比极为脆弱,它们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演化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抵御微生物侵袭的防御系统,这套系统主要就是其裸露皮肤表面的抗菌多肽(又称初级免疫或者先天免疫系统)。本文结合本实验室近年的研究工作,对两栖类皮肤抗菌多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奥曲肽在不同胰腺情况下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软胰腺"、"细胰管"作为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将1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为4组:低危险/非奥曲肽组、低危险/奥曲肽组、高危险/非奥曲肽组、高危险/奥曲肽组。观察术后胰漏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发生术后胰漏35例(19%),其中高危险组胰漏发生率是低危险组2倍以上(27%versus 10%,P<0.01)。在胰漏发生低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组与非奥曲肽组术后胰漏发生无显著差别;在胰漏发生高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能显著降低术后胰漏发生率。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根据胰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奥曲肽既能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80.
中国植物学于1933年8月20日在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正式成立.第一届会员105人,其中分类学家约占一半,在19位发起人中有13位是植物分类学家,包括胡先骗、钱崇澍、陈焕镛、辛树帜、裴鉴、秦仁昌、钟心煊、刘慎谔、吴韫珍、陈嵘、董爽秋、张埏和林镕(陈家瑞,1994;王宗训,1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