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DMSO促进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杂交瘤细胞对数生长后期添加0.6%浓度的DMSO与对照相比可提高抗体的产量2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表明此时837%的细胞处于G1期;免疫印记结果显示在有DMSO作用下杂交瘤细胞P27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因此,DMSO 可通过促进P27蛋白的表达,抑制杂交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提高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对DMSO进一步在高密度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大豆球蛋白研究以及在改良稻米营养品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S大豆球蛋白是大豆贮藏蛋白的重要成分,目前已发现6种有功能的大豆球蛋白,G1、G2、G3、G4、G5和G7,编码这些大豆球蛋白的基因家族分别是Gy1、Gy2、Gy3、Gy4、Gy5和Gy7。本文在简要介绍大豆球蛋白组分、结构及基因家族后,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大豆球蛋白基因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并对不同大豆球蛋白基因的遗传距离作了分析;重点比较分析不同大豆球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组成,以及不同酸性肽和碱性肽中重要氨基酸的含量,提出了利用大豆球蛋白基因进行水稻营养品质改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53.
为分析区域生态退化的经济社会原因,针对以往扩展火用分析(EEA)应用以国家尺度为主,存在流通网络庞杂、规律辨识困难等问题,缩小空间尺度至县域,以宁夏彭阳为例,将生态经济系统划分为7个相互联系的部门,分别计算流通的物质、劳动力、资本的火用值,以分析驱动部门、要素和路径的扩展火用流特征并评价生态效率.结果表明: 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由农业和居民部门驱动,部门间31条流通路径平均扩展火用流值为0.80 PJ,高于该值的仅有8条流通路径,主要通过“居民部门劳动力输出和其他部门支持居民部门需求”两条连续路径驱动发展.矿产资源开采规模大,但直接输出区域外,无法从内部推动县域发展,反而由于资源开采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县域2014年生态效率为68.1%,相当于10年前国内外国家尺度的中间水平,主要由服务和居民部门效率低造成.扩展火用分析有网络化、结构化的优势,可明确部门、要素和路径,突破驱动机制研究的“瓶颈”,对探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原理和选择优化模式具有一定适应性.区域尺度较国家大空间尺度分析更易识别生态经济系统驱动机制,能够明确指导区域管理部门改善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54.
目前,已知的分枝杆菌属有170多种,是分枝杆菌科中唯一的属。该属的微生物在引起人类疾病的能力方面呈现多样化。分枝杆菌属包括人类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复合菌群和麻风分枝杆菌)和被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NTM)的环境微生物。分枝杆菌的一个常见致病因素是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被膜通常被定义为表面附着的细菌群落,也被认为是被包裹的微生物细胞的共享空间,包括各种胞外聚合物基质(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如多糖、蛋白质、淀粉样蛋白、脂类和胞外DNA (extracellular DNA,EDNA),以及膜小泡和类腐殖质微生物衍生的难降解物质。基质的组装和动力学主要由第二信使、信号分子或小RNA协调。完全破译细菌如何为基质提供结构,从而促进细胞外反应并从中受益,仍然是未来生物被膜研究的挑战。本文介绍了生物被膜五步发育模型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模型,分析了生物被膜的致病性,与噬菌体、宿主免疫细胞的互作,同时解析了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关键基因及调控网络,分枝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由生物被...  相似文献   
55.
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三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点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甸草原高于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最低,垂直剖面上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有机碳空间变异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典型草原在20—40 cm土层变异系数达到最大。有机碳分布在区域上从南部六盘山山地向中部干旱风沙带逐渐降低。路矩分析发现,海拔高度、地上生物量、降水量、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可解释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91.4%。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碳总效应最大(作用系数为0.78),海拔高度引起的降水和温度等要素区域分异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地上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0.559);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作用于生物量及土壤含水量的间接影响;温度表现为通过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间接产生负向效应(-0.259)。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56.
植物口服疫苗的动物和临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亚单位疫苗用于口服主动免疫具有安全、廉价和方便等优点。植物可以正确地表达细菌和病毒抗原基因,对动物及人类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表达某种抗原的转基因植物可在实验动物或人群体内激起系统免疫和粘膜免疫,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结果表明了植物口服疫苗的可行性。此外,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等方面,植物口服疫苗也具有值得关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间歇性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地下水位变化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2011—2015年逐月地下水埋深变化为研究内容,基于非稳定流理论,以河道附近水位边界条件作为初始求解条件,以余误差函数erfc(x)为求解函数,综合考虑地下水变化时间滞后效应及潜水蒸发作用,旨在构建间歇性输水河道地下水埋深变化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期间,在短期内,临近河道地下水埋深波动较大,而远离河道地下水埋深波动并未受到较大的影响,生态输水作用影响河岸附近地下水埋深变化存在一定时段的滞后期,且随着距离河道的增加,滞后期增长。(2)以河道为基点的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及潜水蒸发作用是影响沿岸地下水变化的诸多环境因子中最敏感的因子。(3)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非稳定流理论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模拟效果较好,达到了地下水模拟精度的要求,对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尺度上地下水恢复状况研究及后期生态恢复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HLA系统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人类重要叫遗传标志,具有种族、地域差异。HLA—Ⅱ类系统中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它的准确分型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供体选择、法医学个体认定、HLA与疾病相关性及人类学等研究。本文综述了HLA—DRB1分型检测方法,不同种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HLA—DRB1多态性研究在探讨人类起源、民族融合方面的价值,HLA—DRB1与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59.
宁夏沙湖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宁夏沙湖为例,选取pH值、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总磷及铵氮等7项指标进行实测,并计算沙湖水体的综合污染指数,确定了水生环境的外部压力状态。计算并测量了沙湖水生生态系统在宏观尺度上的自由能、结构自由能,群落尺度上的浮游生物生物量、生产量及二者的比例关系,以判定其内部特征的变化情况。综合外部压力状态和内部特征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表明,沙湖水生生态系统活力下降,生物周转速度慢,系统利用外界资源能力下降,种群增长受人为干扰,物种多样性下降,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并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目前处于不(或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0.
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裕中米.  JD 《真菌学报》1994,13(3):229-234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素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