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肝细胞靶向pH敏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备具有肝细胞特异靶向性和pH敏感性的脂质体,设计并合成了四种带有半乳糖残基的导向分子,与具有pH敏感性的DC-chol/DOPE混合制备脂质体,通过质粒转染实验、受体竞争抑制实验和红细胞溶血等实验选出最佳转染活性的十八醇-半乳糖甙(18-gal)脂质体,并证明其具有肝细胞特异受体介导的靶向性和pH敏感性,且细胞毒性较小,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肝细胞靶向转运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2.
流感泰得在小鼠模型中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动物整体水平评价流感泰得(flutide,FT)抗流感病毒活性,建立了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实验模型,并测定了FT在小鼠模型中的抗病毒活性和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流感病毒A/京防/86-1(H1N1)和A/沪防/93-9(H3N2)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6次时即对小鼠具有感染性,表现为小鼠体重下降,小鼠肺脏湿重增加并能检测到很高的病毒滴度。在小鼠模型中FT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表现在FT能明  相似文献   
23.
2005~2009年对南沙湿地鸟类群落开展了监测.2005年发现50种,隶属12目26科,全年记录到总数3548只;2006年发现57种,隶属12目28科,全年记录到总数5488只;2007年发现64种,隶属12目31科,全年记录到总数5063只;2008年发现69种,隶属12目32科,全年记录到总数4251只;2009年发现73种,属12目32科,全年记录到总数4776只.鸟类群落的数量不同月份有显著的变化,说明南沙湿地秋冬季是南迁北徙鸟类重要的觅食地和栖息地.鸟类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每年有增加的趋势,2008年和2009年比2005年分别增加19种和23种.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每年在增长,2005年为2.9608,2006年为2.9869,2007年为3.1624,2008年为3.2544,2009年为3.2776,2008年和2009年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9.91%和10.7%.从2005~2009年鸟类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来看,目前南沙湿地开放旅游由于限制了游客数量还没有影响到鸟类种类、数量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锤头型核酶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根据HCV 5′NCR及翻译起始区的二级结构 ,设计及合成了 1个锤头型核酶RzA .将其插入pCI neo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了表达RzA的质粒pHCV RzA .采用转基因细胞模型HepG2 970 6细胞 ,评价了pHCV RzA质粒对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表达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 ,在HepG2 970 6细胞中 ,pHCV RzA以序列特异性、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 ,抑制率达 80 % ,提示核酶有可能作为HCV感染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 .  相似文献   
25.
2005年6-9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Dendrometer)研究了5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无雨或小雨(日降雨量〈10mm)天气下,树干直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日周期性,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收缩阶段、膨胀阶段和生长阶段;在连续降雨(日降雨量≥10mm)及随后的几个晴天中,树干直径变化并不表现出完整的日周期性。基于Deslauriers等人的方法,提出了树干直径日生长量估计的修正公式,并计算了华北落叶松树干直径日生长量和累积生长量,结果表明,各样木树干直径日生长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即表现为前快后慢的季节变化格局,6~7月份为快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27.0~44.21μm之间;8~9月份为缓慢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0μm以下;各测定样木的树干直径日生长量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主要与林木个体大小及其所处林分中的微环境条件差异有关;整个观测期内的树干直径累积生长过程可以较好地用幂函数描述。主分量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树干径向生长的气象因子可划分为3类,其中日降雨量、日最低气温、日平均太阳辐射和日平均空气饱和差是影响树干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6.
采用间植分隔法开展了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营养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竞争作用刺激了无瓣海桑高、径、冠幅、分枝及叶片数的增长,却抑制了叶面积的增加。地上竞争可增加无瓣海桑的地上生物量,但对根冠比影响不大。地下竞争增加了互花米草的地上生物量,降低了其根生物量,此时根冠比最小。地下竞争促进了无瓣海桑的主根生长,抑制了侧根生长,而地上竞争则正相反;随着竞争程度的加深,根活力逐渐降低。地下竞争时互花米草根活力显著下降。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在有地上竞争时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降低。各竞争处理未对P、K、Ca和Mg元素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地上竞争显著降低了N元素在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根茎叶中的含量。互花米草的竞争强度略高于无瓣海桑,但是地上竞争强度无瓣海桑远远高于互花米草,而二者地下竞争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27.
2005年6~9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Dendrometer)研究了5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无雨或小雨(日降雨量<10mm)天气下,树干直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日周期性,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收缩阶段、膨胀阶段和生长阶段;在连续降雨(日降雨量≥10mm)及随后的几个晴天中,树干直径变化并不表现出完整的日周期性。基于Deslauriers等人的方法,提出了树干直径日生长量估计的修正公式,并计算了华北落叶松树干直径日生长量和累积生长量,结果表明,各样木树干直径日生长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即表现为前快后慢的季节变化格局,6~7月份为快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27.0~44.2μm之间;8~9月份为缓慢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0μm以下;各测定样木的树干直径日生长量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主要与林木个体大小及其所处林分中的微环境条件差异有关;整个观测期内的树干直径累积生长过程可以较好地用幂函数描述。主分量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树干径向生长的气象因子可划分为3类,其中日降雨量、日最低气温、日平均太阳辐射和日平均空气饱和差是影响树干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8.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 2010 年 LandsatTM 遥感影像进行解译, 结合一些实地调查数据, 把东寨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划分为红树林沼泽、滩涂、养殖塘和河口水域4 个类型, 面积分别为 1 623.59 hm2、 651.12 hm2、 191.04 hm2、 673.70 hm2。确定树木年材积生长量价值、养殖捕捞价值、防风消浪蓄水调洪价值、固碳价值、水质净化价值、大气调节价值、有害生物控制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促淤造陆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为主导服务价值, 采用市场价值法、生产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意愿支付法和碳价格交易法评价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 70 793.5 万元, 其中固碳价值、防风消浪蓄水调洪价值和促淤造陆价值是主要的服务功能价值, 其价值量占服务价值总量的比例分别为 32.58%、 22.25%、 15.28%。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能力以及公众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无瓣海桑与三种乡土红树植物混交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生态效应,对2001年种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三种人工混交红树林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海榄的不耐荫导致样地3无法形成复层结构,但也不排除是红海榄化感作用的影响;无瓣海桑+木榄群落、无瓣海桑+秋茄群落的群落结构和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果优于无瓣海桑+红海榄群落,因此在该实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红树林混交林时可以考虑无瓣海桑与秋茄、木榄混交,不应将无瓣海桑与红海榄混交;随着演替的进行,该实验地在无重大干扰的情况下将向着近天然红树林生态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30.
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种阴离子大分子物质,细胞生物利用度较低且易被细胞溶酶体酶降解,为了增强反义药物在病变靶细胞内的有效浓度,根据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原理,针对肝细胞专一性表达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设计及制备了一种肝靶向性脂质体,这种脂质体同时具有pH敏性.采用竟争抑制实验及鸡红细胞溶血实验分析了其肝细胞靶向性及pH敏性;应用肝靶向pH敏脂质体作为药物运载工具,介导反义寡核苷酸HCV363作用于转基因细胞HepG2.9706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观察了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对HCV 5′NCR调控功能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半乳糖溶液对5%18-gal脂质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超过20mmol/L时,达到饱和,最大抑制率为38%;溶血实验显示脂质体与红细胞膜融合作用有显著的pH值依赖性,pH<6时,血红素释放量明显增加;肝靶向pH敏性脂质体介导的HCV363对HepG2.9706细胞中HCV 5′NCR调控基因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浓度为1.0umol/L时,抑制率达86%.综上,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一定的肝细胞靶向性及显著的pH敏感性,这种脂质体能够增强HCV特异性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的细胞内抑制活性,这为针对肝炎病毒的反义寡核苷酸的体内活性评价提供了有用的转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