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改建酵母细胞的研究:Ⅴ.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桃生  职慧军 《遗传学报》1992,19(5):467-474
  相似文献   
142.
延伸因子1β(EF 1β)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肽链延长必需的调节因子之一。该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扩增技术克隆当归EF 1β基因序列,分析该基因序列特征、蛋白结构特点及UV B辐射胁迫下的组织响应表达,以揭示当归栽培生境变迁过程中对UV B胁迫适应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当归EF 1β基因全长序列(950 bp),编码225个氨基酸,命名为AsEF 1β(GenBank登录号:MG736314);AsEF 1β蛋白的分子量为24.5 kD,理论等电点为4.48,属亲水性氨基酸,在其C末端具有一个EF 1B超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域和保守区,鸟嘌呤核苷酸交换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与同为伞形科的胡萝卜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3%。(2)qRT PCR分析结果显示,AsEF 1β基因在当归根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P<0.05);UV B辐射胁迫下,茎及叶中的表达量均上调,分别是自然光照处理的2.43和3.76倍。研究表明,AsEF 1β基因可能参与当归对UV B辐射胁迫的适应过程,为深入研究其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抗性形成及药效物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过程的生态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3.
研究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rry.),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Carr.) 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①三种植物中,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和兴安落叶松当年生幼苗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特征。兴安落叶松一年生幼苗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②日本落叶松的光饱和点 (LSP) 最高,兴安落叶松光补偿点(LCP)最低。③三种落叶松的一年生幼苗都是在生长中期表现出最大的光合能力。从年龄来看,落叶松当年生幼苗在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光合能力要低于一年生幼苗,但在生长后期高于一年生幼苗。④从种来看,生长初期,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均为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生长中期,当年生幼苗的Pmax规律与生长初期相似,一年生幼苗的Pmax为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生长后期,当年生幼苗的Pmax为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一年生幼苗的Pmax与生长中期一年生幼苗的规律正好相反。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结论:三个树种在生长季节相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光合特性;每个种不同年龄和生长季节不同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三个树种中,长白落叶松幼苗对光抑制引起的光合器官损伤的修复能力最强,日本落叶松次之,兴安落叶松最弱;日本落叶松幼苗较喜光,光合作用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光抑制,而兴安落叶松幼苗较耐阴。因此在育苗和造林时应考虑不同树种的光合特性调节最佳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GCC)m 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m 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8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GCC m RNA和h TERT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GCC m RNA和h TERT m 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GCC m RNA和h TERT m RNA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均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血行微转移,但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不会增加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及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单盲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 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COX-2、PGE2 及PLA2 血清浓度。结果:两组COX-2、PGE2 及 PLA2 血清浓度,实验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 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COX-2、PGE2、PLA2 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FEV1、FVC均显著优 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衰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其COX-2、PGE2 及PLA2 血清浓度,有效 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及临床症状,为临床积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MESS评分在治疗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用MESS评分表进行评分,根据病情给予清创、保肢或截肢以及创面修复等系列治疗,并随访3个月~3年。按照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保肢组、Ⅰ期截肢组和Ⅱ期截肢组,分析和比较三组的MESS分值、住院天数、手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保肢组32例,MESS评分6-11分,平均8.63±1.26分。截肢组18例,MESS评分11-14分,其中Ⅰ期截肢组10例,平均12.60±0.97分;Ⅱ期截肢组8例,平均12.88±0.83分。保肢组患者的MESS分值显著低于Ⅰ期截肢组(P0.05)和Ⅱ期截肢组(P0.05)。此外,保肢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Ⅰ期截肢组(P0.05)和Ⅱ期截肢组(P0.05)。而Ⅰ期截肢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Ⅱ期截肢组,患者满意率高于Ⅱ期截肢组(P0.05)。结论:对于MESS评分11分的患者行保肢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对MESS评分11分的患者,采取Ⅰ期截肢的治疗效果优于Ⅱ期截肢。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评价间歇封闭负压技术在治疗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科自2010 年8 月至2014 年10 月 治疗的30 例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病例,其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5~65 岁,平均38 岁。所有皮瓣均表现为不同程 度的青紫、肿胀、水疱、皮温低、充盈反应迟缓或创缘出血(淤血)等,且淤斑的面积大于皮瓣面积的20%。治疗组给予间歇封闭负 压治疗(120 mmHg 负压,治疗3 min,间歇2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两组均隔日换药,创面摄影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 量瘀斑面积。比较两组皮瓣淤血高峰时间、皮瓣血运恢复时间、远端坏死率及二次手术率。结果:间歇负压治疗组皮瓣淤血高峰时 间(2.7± 0.82 d)小于对照组(4.5± 1.08 d)(P<0.05);治疗组皮瓣血运恢复时间(10.8± 2.15 d)也小于对照组(15.9± 2.85 d)(P<0. 05)。此外,治疗组皮瓣远端坏死率(13.3%, 2/15)显著低于对照组(60.0%, 9/15)(P<0.05)。结论:应用间歇封闭负压技术治疗皮瓣 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8.
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和地下碳分配是森林碳平衡的两个重要分量。本研究选择枫桦次生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和地下碳分配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枫桦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略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分别为5.52和5.43μmol·m-2·s-1。土壤温度是造成土壤呼吸速率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以分别解释两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77%和81%变异。枫桦次生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的Q10值分别为2.74和2.23。枫桦次生林的土壤呼吸年通量为9.66 t C·hm-2·a-1,略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的9.37 t C·hm-2·a-1。枫桦次生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地下碳分配量分别为7.73和7.56 t·hm-2·a-1。  相似文献   
149.
张昌容  郅军锐  莫利锋 《生态学报》2012,32(18):5646-5652
南方小花蝽是多种猎物的天敌,为评价西花蓟马、二斑叶螨、蚕豆蚜和腐食酪螨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效果,研究了南方小花蝽取食四种猎物时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腐食酪螨时若虫只能发育到5龄,4龄若虫累计存活率仅为6.8%。其它3种猎物均可使南方小花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南方小花蝽取食西花蓟马时生长发育时间最短,繁殖率最高;取食二斑叶螨时生长发育时间最长,繁殖率最低。取食西花蓟马的南方小花蝽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猎物。用3种猎物连续饲养南方小花蝽两代,以蚕豆蚜和二斑叶螨为猎物时南方小花蝽的未成熟期、成虫的寿命、繁殖情况和生命参数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都有所不同,但以西花蓟马为食料时南方小花蝽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在供试猎物中西花蓟马对南方小花蝽实验种群的增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50.
水分胁迫对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和生理指标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测定蔓性千斤拔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度、苗长等萌发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苗长受到明显抑制,发芽率影响不大,降低了平均发芽速度,在4%浓度范围内提高了发芽指数;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EG胁迫浓度范围内,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有较高的膜保护酶系统及渗透调节能力,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其萌发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