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开花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的Dl AP2基因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mi R172a靶基因AP2同源序列c DNA全长,命名为Dl AP2。结果表明,Dl AP2基因c DNA全长为1729 bp,包含5′端非编码区81 bp、开放阅读框1464 bp、3′端非编码区160 bp和24个碱基的Poly A尾巴,在编码框靠近3′端130 bp处有1个高度匹配mi R172a的结合位点(CTGCAGCATCATCAGGATTCT)。Dl AP2编码487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两个AP2结构域,属于AP2/ERF家族AP2亚家族的AP2组,与来自其它单子叶植物的AP2蛋白均有较高同源性。RLM-5′RACE分析表明,mi R172a主要在靶序列的第11~12个碱基之间剪切靶基因Dl AP2的mi RNA。q RT-PCR结果表明,麻竹花芽中Dl AP2基因的表达规律与mi R172a表达变化正好相反,证明mi R172a对Dl AP2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气道上皮细胞(airway epithelialcells,AECs)损伤修复中的变化。方法利用吸烟/香烟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脂多糖(lipopolysacchor-id,LPS)和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刺激分别建立几种体内、外气道上皮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共聚焦成像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GSK3β在几种不同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①荧光共聚焦成像:GS3β在对照组小鼠AECs胞质内呈均匀分布的红色荧光颗粒,而吸烟、LPS和BLM三种体内模型中AEC胞质内红色荧光均明显减弱;免疫细胞荧光:GSK3β在对照组AECs胞质内呈强阳性均匀分布的红色荧光颗粒,而CSE、LPS、BLM刺激后的三种体外模型GSK3β在胞质内红色荧光均明显减弱。②Western blot:在体内模型中,吸烟组、LPS刺激组及BLM刺激组GSK3β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吸烟1w、LPS刺激1d、BLM刺激7d时表达最低(P≤0.05);而P-GSK3β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吸烟1w、LPS刺激7d和14d达到高峰(P<0.05)。在体外模型中,以上三种刺激均可导致抑制性磷酸化GSK3β的水平升高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GSK3β表达则完全相反,随着浓度的升高趋势越明显(P<0.05)。结论吸烟/CSE,LPS、BLM刺激致AEC损伤修复过程中伴有GSK3β表达的活性改变,提示其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钙黄绿素-铜(Ⅱ)荧光体系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方法: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以492 nm为激发波长,520 nm为发射波长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二价铜离子与钙黄绿素配位引起荧光猝灭。由于乙酰半胱氨酸中巯基上的硫离子与Cu2+的亲和力很强,可从钙黄绿素-铜(Ⅱ)的络合物中夺取铜离子而使钙黄绿素游离出来,从而使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并且荧光恢复的程度与加入乙酰半胱氨酸的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测定乙酰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 10-6~1.4 10-5 mol/L,检出限为4.010-6 mol/L。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糖不耐受与人体健康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密切相关,该病症主要影响人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乳酸菌作为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营养保健、食品工业等领域。近年研究发现,含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在治疗乳糖不耐受症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本文综述了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机制及分型、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能引起肝纤维化或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尽管已被发现20多年,丙肝病毒的来源以及进化途径一直没有确定。与此同时,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HCV致病机理的研究。从2011年起,随着新型测序技术的应用,多种丙肝非灵长类同源病毒相继被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将在研究丙肝病毒来源、进化途径以及相关动物模型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分期及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将74例81膝骨性关节炎应用自行设计的关节镜下分级方法分为4级,并分别手术进行术后疗效观察。结果:1级21膝,优良率100%;2级23膝,优良率78.26%;3级25膝,优良率56%;4级12膝,优良率33.33%。结果 Wilcoxon秩检验,T=4.84,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分级,对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差异显著。有助于手术适应症掌握,规范程序,避免手术盲目性及不必要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Aβ免疫阳性产物在老年APP/PSl双转基因(2xTg)与APP/PSl/Tau三转基因(3xTg)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的分布。方法:采用15月龄2xTg与同龄3xTg,分别进行Aβ单克隆抗体6E10免疫组化检测Aβ阳性神经元及斑块。结果:在海马区2xTg组Aβ沉积多发生于细胞外,形成大量Aβ阳性斑,而3xTg组则主要沉积于细胞内。结论:这种Aβ分布的差异可能与3xTg模型早期即有神经元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芪丹通脉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移植组,益气组,活血组。芪丹通脉片组,各组大鼠灌服中药14天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经尾静脉注入D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天后取缺血部位的心肌,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计算出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IO阳性细胞;4周后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变化速率(+LV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结果:芪丹通脉片组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冰冻切片镜下观察,芪丹通脉片组阳性细胞数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检测示:芪丹通脉片组MAP、LVPSP、+LVdp/dtmax、-LVdp/dtmax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益气与活血中药配伍应用优于单纯益气药或活血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内毒素诱导的脑内炎症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甲素处理组(T10+LPS组),内毒素组(LPS组),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6只动物常规Nissl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和伊文思蓝(EB)荧光示踪法.结果:尼氏染色显示NS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排列规则整齐.LPS组的神经元细胞的密度和层次较NS组和T10+LPS组少,且锥体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细胞间距加大,神经元有明显的丢失;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S组海马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稀疏,胞体较小,突起细长,染色较浅.LPS组较T10+LPS组星形胶质细胞密集,胞体和突起大,染色深;伊文思蓝荧光示踪结果,LPS组的大脑皮质与海马结构以及脑血管周围的EB荧光强度都明显强于T10+LPS组和NS组;T10+LPS组与NS组EB荧光强度无差别.结论:T10在LPS诱导的神经炎症中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BBB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