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11.
我们于1980年初培养了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rren蛹的卵巢,建立了两株细胞株,SIE-EO-801及SIE-EO-803,现分别传至第73、74代,历时22和19个月。两细胞株所用材料,SIE-EO-801系野外采集的茶尺蠖蛹,SIE-EO-803为实验室饲养的茶尺蠖蛹。蛹体用1%Naclo(溶于70%乙醇)液消毒,用Rinaldini生理盐水清洗、解剖、取出卵巢、洗净卵管、剪细、用少量培养基将剪细的小块和剪时游散出的细胞吸入离心管,500r.p.m离心两分钟,上面的细胞悬浮液接种于培养瓶,  相似文献   
112.
113.
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雌雄成体的营养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脂类、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一步探讨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对配合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结果显示:(1)饲料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为40.48%和9.82%,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DHA/EPA)的比值分别为27%和1.34,总氨基酸(TAA)和10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38.80%和16.32%。(2)雄、雌成体的水分含量均在88%左右,雌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的磷脂含量显著高于雌体。(3)除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14:0和16:1n-7)外,雌雄成体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接近,雄体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以及DHA/EPA的比值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亚油酸(LOA)、亚麻酸(LNA)和亚麻油酸(18:4n-3)含量高于雄体;雌体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牛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必需氨基酸和所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雄体。(4)雌体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保留率高于雄体,而雄体的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保留率高于雌体;雌雄成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接近。综上,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在粗蛋白、粗脂肪、甘油三酰、磷脂、部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及重要脂肪酸相对保留率上差异显著,这暗示雌雄成体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作为细菌间的通用自诱导信号分子,参与细菌众多生理功能的调控.本研究通过开展AI-2在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tatipestifer,RA)CH3株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以及对RA相关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I-2对RA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在CH3(血清型1型)对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I-2,研究其对CH3粘附、入侵Vero的影响;在添加184.0 μmol/L AI-2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中培养RA CH3菌株,利用real-time PCR来检测AI-2对RA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AI-2浓度为18.4 μmol/L时,AI-2对CH3粘附Vero细胞的抑制性最强,为62%,当AI-2浓度为184.0μmol/L时,AI-2对CH3入侵Vero细胞的促进性最强为194%.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I-2对部分基因的转录有促进作用,对部分基因的转录有抑制作用.[结论]AI-2参与调控RA粘附、入侵Vero细胞及RA毒力因子、免疫原性蛋白基因以及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5.
干翼超  李宏 《生命的化学》2020,40(2):236-242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A)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由于该病症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在晚期才被发现且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成为胆管癌治疗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标志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某些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CCA的早期诊断,故本文旨在总结与CCA诊断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6.
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及四维超声在胎儿器质性异常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887例中晚期产妇超声检测资料,所有产妇均行系统及四维超声检测,对比系统超声、四维超声和联合检测在胎儿器质性异常筛查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析上述检查方式对不同胎儿器质性异常筛查的价值。结果:(1)887例产妇共娩出899例胎儿,其中87例存在器质性异常,异常率9.68 %(87/899),联合检测对器质性异常检出率为94.25 %(82/87),系统超声检出率为68.97 %(60/87),四维超声检出率为79.31 %(69/87),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独检测(P<0.05);(2)系统超声检测一致性为96.05 %,灵敏度为70.59 %,特异度为98.54 %,四维超声一致性为96.47 %,灵敏度为75.40 %,特异度为98.54 %,联合检测一致性为99.57%,灵敏度为96.26 %,特异度为99.90 %,对比发现联合检测一致性、灵敏度均优于单独检测。结论:系统及四维超声对胎儿器质性异常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联合检测筛查效果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17.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颅内畸形筛查的应用价值,并进行染色体异常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进行胎儿颅内畸形筛查的高危孕妇120例,所有孕妇都给予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筛查,对超声筛查异常者进行染色体异常分析,记录预后情况。结果:在120例孕妇中,二维超声诊断为胎儿颅内畸形12例,三维超声诊断为13例(预后都确诊为胎儿颅内畸形)。染色体核型筛查检出胎儿颅内畸形12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8例,18-三体综合征3例,13-三体综合征1例。确诊为胎儿颅内畸形的孕妇超声NT值都显著高于非胎儿颅内畸形孕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选择终止妊娠10例,选择继续妊娠3例,继续妊娠3例胎儿都最终死亡。结论: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染色体核型在胎儿颅内畸形筛查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两者可互相补充,共同发挥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8.
天山哈密翼龙化石围岩风化机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翼龙及其3D蛋与胚胎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这些化石在离开原始埋藏环境之后,就会出现粉化剥落等严重自然风化现象。本文拟利用XRF等多种方法对代表性化石的赋存围岩样品进行分析检测,以探讨其风化破碎机理。分析表明,化石围岩为含泥砾的砂岩,含有蒙脱石等黏土类矿物,胶结物为钙质和盐类,且围岩中含有大量的Cl-、NO3-、Na+和Mg2+等可溶盐。因此,本文指出围岩产生风化的主要机制是当湿度发生变化时,盐胶结溶解,同时围岩中的可溶盐溶解重结晶产生的巨大结晶压力,以及蒙脱石等矿物吸水膨胀产生巨大的挤压力,促使围岩在巨大内部应力等综合作用下逐渐粉化脱落,最终导致围岩彻底破碎。基于以上认识,也给出了化石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9.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gspL基因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sp L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ed重组方法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E17株的gsp L缺失株;分析野生株与缺失株的生长特性、黏附和入侵DF1细胞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比较野生株与缺失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差异。【结果】gsp L缺失不影响DE17的生长特性,但其黏附和入侵DF1细胞能力显著下调。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缺失株毒力基因lux S,pfs,fyu A和iss转录水平明显上调,tsh的转录水平明显下调,而vat,ibe A,stx2f和omp A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变化;LD50检测结果表明,缺失株比野生株毒力增强了12倍。【结论】gsp L基因的缺失不影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但能减弱其黏附和入侵能力,且可以正调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部分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推测gsp L基因可能与APEC对宿主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0.
蜂猴(Nycticebus bengalensis)和倭蜂猴(N.pygmaeus)同属懒猴科,是目前已知的我国灵长类中仅有的夜行性动物,濒临灭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南部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中。通过对蜂猴、倭蜂猴特征、分布和生存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濒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