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7篇
  4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摘要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治疗)。对比两组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 21-1)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在化疗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减轻免疫抑制,阻止肿瘤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2.
广西梧州市EB病毒IgA/VCA抗体阳性者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梧州市对20,726人进行EB病毒IgA/VCA抗体血清学普查和4年追踪观察,共发现35例鼻咽癌病人,其中早期病人占91.5%。同期门诊查出的1,036例鼻咽癌中,早期病人仅占31.8%。在鼻咽癌确诊前16~41个月即可检出IgA/VCA抗体。说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清学普查和追踪观察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3.
杨界沙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 2010年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存, 时代为仰韶晚期。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科学的收集以及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至少代表3纲7目10科11个属种, 包括蚌类、鸟类、环颈雉、刺猬、褐家鼠、中华鼢鼠、甘肃鼢鼠、草兔、黄鼬、狗、猪、鹅喉羚、绵羊。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 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 草原上有草兔、绵羊等食草动物, 不远处有一定面积沙漠, 其间有鹅喉羚出没。草原和沙漠间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水域, 其间有蚌类出现。家养动物猪的肉量比例占到了整个食用动物群的87.9%, 除了饲养家畜, 捕猎野生动物也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4.
我国人工养麝研究进展及养麝效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工养麝已历经半个世纪,人工养麝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整体上看,疾病控制、产香量及养麝的整体效益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人工养麝研究和养麝业的发展,现就一些主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麝场的经济效益公式,认为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养麝规模越大,经济效益反而越低.鉴于我国养麝业的特殊性及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国家应该将养麝业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予以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同时,鼓励医药企业积极投身于养麝研究与麝场建设,以共同推进养麝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人工养麝能够为我国麝资源的保护和传统中药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
通过实地踏查,选取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的不同年龄的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学特征信息调查,分析研究区的群落区系特征、外貌特征和优势种群结构特征,为油松天然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41科90属144种,植物种类丰富,具有明显的温带针叶林特征,以地面芽植物为主(60.27%),中叶植物占优势(82.19%);区系组成与温带的成分关系最为密切。(2)优势种油松在研究区构成成片的不同林龄的纯林,幼龄林的群落中小径级(Ⅰ~Ⅲ)个体所占比例较高(75%),随着年龄增加,大径级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成熟林径级呈正态分布,各龄组高度级和冠幅的变化趋势与径级相似。(3)4个龄组幼苗储备都很丰富,均占更新层的58%以上,成熟林中幼苗所占比例达90%,但幼树比例较少,群落的更新状况不佳,但潜在更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6.
添加氧载体提高泰乐菌素发酵的得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添加氧载体(如正十二烷、全氟化碳等),提高了发酵系统中的氧传递速度,从而促进了泰乐菌素的生物合成。当加入5%的正十二烷或全氟化碳,泰乐菌素的生成量分别提高14%和8%;在加入正十二烷和全氟化碳的同时,再加入载体Aid—PlusML—50D,可使泰乐菌素的生成量分别提高19%和20%。  相似文献   
97.
钱塘江几种经济鱼类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年龄鉴定以鳞片为材料。测得鳞径和体长后,求出体长鳞长各种关系式。细鳞斜颌鲴、三角鲂体长鳞长关系式以幂函数式最佳,花鲢、鲤鱼以直线式最佳。它们的体长、体重关系均适于:W=aL~b。 鱼类生长拐点,是反映鱼类体重生长过程的一个特征值,一般与鱼类的生长指标跳跃性下降时的年龄和性成熟年龄一致或接近。但也有例外,有些鱼类生长拐点落在性成熟之后、前者如细鳞斜颈鲴、三角鲂;后者如鲤鱼、花鲢。 体长生长曲线是一条趋于L_∞的渐近线,随鱼的年龄增长,体长年增长速率渐少而趋于零。 Von.Bertalarffy生长方程中的主要生物学参数L_∞、W_∞虽在实际种群中少有,但确实存在,并有一定的渔业意义。  相似文献   
98.
高等植物春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环境因子( 低温诱导或称春化作用) 在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春化作用诱导的开花启动研究领域中的进展从春化过程中的多步骤性、成花决定过程控制的多途径性、接受春化刺激的位置与分化启动的关系、以及春化作用的分子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春化相关基因克隆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99.
地层孢粉数据是古植被和古气候重建等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孢粉数据库推动古环境研究从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从定性到定量,从而实现在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上探索植被、气候和人类干扰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变。该数据集整合了全国第四纪末期(5万年以来)共372个地层花粉序列,涵盖790个花粉类群,样点分布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与领海。数据集包含地层花粉采样点的地名、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数据来源、样品类型、沉积物长度、样品数量、测年方法及测年数量、时间跨度和参考文献,以及每个采样点的花粉含量百分比。数据主要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采样点集中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森林、温带草原和荒漠以及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在深海到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都有分布,但集中在海拔2 000 m之下。按照数据来源区分,原始数据样点178个,占47.8%;数值化数据194个,占52.2%。按照样品类型分类,多数样点为湖泊样品(151个)、冲积物/洪积物样品(99个)与泥炭样品(67个),占总样点数的85.2%。年代测定的主要方法为放射性碳同位素手段(占样品总数的93.8%),大部分记录有2–10个测年数据。采...  相似文献   
100.
油菜是食用油、优质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杂种优势利用是油菜培育优势性状最重要的手段,且提高亲本的选育效率对优质品种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有油菜育种技术存在效率低、周期长、盲目性大、应用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不适于油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双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快速选育油菜新品种的技术方法。该技术以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从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新研究的发现、作用表现、诱导机制、作用价值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以及其他作物诱导系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