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朝婵  钱沉鱼  全文选  唐凤华  欧静 《生态学报》2018,38(13):4909-4916
探明野生杜鹃群落不同层次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阐明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凋落物层(L层)、腐殖质层(H层)和土壤表层(S层)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采用内标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等技术鉴定土壤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1)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露珠杜鹃不同土壤层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L层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其浸提液显著抑制自身种子的萌发。H层和S层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不显著;(2)鉴定了不同层次土壤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L层、H层和S层均检测出31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5%的组分分别有6、8和8种。L层浸提液主要化感成分为丙三醇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9.56%和19.17%;H层主要化感成分为2-羟基丙酸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05%和12.48%;S层土壤浸提物的主要化感成分为棕榈酸和2-羟基乙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91%和12.79%。野生露珠杜鹃不同土壤浸提物的化感物质含量以L层最高,L层作为群落土壤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从化感物质组分来分,长链脂肪酸和有机酸类是H层和S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长链脂肪酸类和醇类是L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杜鹃群落林下土壤中存在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其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至今以丰富的特种稻种质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展特种稻特殊性状遗传分析的同时,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创新黑米、红米、软米、巨胚米、甜米等一系列特种稻新种质,并在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提供应用,为增加稻农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特种稻资源的特殊性状鉴定和评价,筛选具有独特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并进行基因型检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将多个特殊性状相聚合,创新赖氨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含量较高,黄酮、花青3-葡萄糖苷、生物碱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水稻种质是今后我国特种稻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3.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克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6  
何池全  叶居新 《生态学报》1999,19(5):754-758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抑制藻类的机制除了对光和矿质营养的竞争外,主要是由于石菖蒲水系向水体分泌的化学物质,能伤害和清除藻类(化感作用allelopathic effect),用培植石菖蒲的水培养藻类,可破坏藻类的叶绿素a,使其光合速率,细胞还原TTC能力显著下降;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藻细胞从鲜红色变为淡蓝色,表明石菖蒲对藻类有显著的克制效果,可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繁  相似文献   
94.
石菖蒲的克藻效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抑制藻类的机制除了对光和矿质营养的竞争外,主要是由于石菖蒲根系向水体分泌的化学物质,能伤害和清除藻类(克制作用,Allelopathic effect);用培养石菖蒲的水培养藻类,可破坏藻类的叶绿素a,使其光合速率、细胞还原TTC的能力显著下降;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藻细胞从鲜红色变为淡蓝色。  相似文献   
95.
青草鲢鳙四种鱼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姜建国  熊全Wei 《遗传》1998,20(2):19-22
采用聚丙烯酰氨垂直板状连续电泳方法,对青草鲢鳙6种组织、10种同工酶和蛋白质进行了电泳研究,并结合作者以前做的工作,对所研究的共21种同工酶和蛋白质在4种鱼中的组织分布,位点表达及活性作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4种鱼同工酶的种内组织分布差异大于种间差异;ADH、AMY、CAT、EST、ME、POX、SDH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种类的遗传标记;4种鱼MDH、GOT、ALP、AO、SOD同工酶谱非常相似,只在活性上略有差异;LDH、G6PDH和COX的酶谱特征可作为青草和鲢鳙两个亚科的鉴别标记。  相似文献   
96.
张磊范丙全  黄为一 《微生物学报》2005,45(6):842-845,T0001
草酸青霉菌P8(Penicillium oxalicum)溶磷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解多种无机难溶磷的能力和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为研究P8在作物根际的定殖状况,用携带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潮霉素抗性的双标记载体转化溶磷青霉菌P8的原生质体,筛选出稳定、高效表达GFP并对潮霉素产生抗性的转化菌株,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外源质粒DNA是以非同源重组方式整合到转化菌株基因组染色体上。试验证明转化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溶磷能力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7.
在泡桐丛枝病病树中检出类菌原体和病毒质粒(15×250~300 nm)。在病叶叶脉筛管细胞中,观察到有些类菌原体似有穿透细胞壁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为通过筛孔或破坏细胞壁还有待阐明。这种病毒可以由病树分离、浓缩和接种到草本寄主(心叶烟、普通烟和洋酸浆),并引起系统花叶症状。可从这些病株分离得病毒质粒和回接到泡桐健苗上引起发病。泡桐丛枝病可能系由类菌原体和病毒一起感染所致,丛枝黄化症状可能由前者引起,而花叶症状可能由病毒引起。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al)与传播泡桐丛枝病有关,可能为媒介昆虫。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结合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乳腺平板数字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IN中,普通导管上皮增生(UDH)17例,DIN1A 2例;DIN1B 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IN1C-DIN3)12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与MRI相结合诊断乳腺增生1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1例,3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平板数字X线乳腺摄影及磁共振成像综合诊断,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
禾谷作物种子中含有大量淀粉,由于多糖与RNA溶解性非常相似,所以很难提取和纯化其中的RNA。介绍一种用DNA凝胶回收柱快速、高效提纯富含多糖种子的RNA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ELISA方法 (IELISA)、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4种临床检测方法检测内蒙古地区羊布鲁氏菌病。方法 FPA方法、IELISA方法、SAT法及RBT法同时检测在内蒙古各地区随机采集的2 727份羊血清样本。结果 FPA、IELISA、SAT及RBT法对2 727份羊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9%、7.45%、6.31%和6.20%。集约化养殖场的阳性检出率为4.80%,散户养殖场的9.41%,内蒙古地区依旧存在布鲁氏菌病的威胁。结论 FPA法检测羊布鲁氏菌病适合于临床诊断,在田间也能快速准确的诊断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