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计翔  章朝华 《动物学报》2001,47(3):256-265
用 8种水热条件孵化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卵 ,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孵化卵因净吸水增重 ,卵增重与入孵卵质量、孵化温度和基质湿度有关。孵出幼体湿重的处理间差异主要是因为幼体水分含量不同。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孵化卵吸水量、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几乎所有被检的幼体特征 ;温度甚至影响胚胎动用卵壳无机物。然而 ,在 2 4~ 32℃范围内 ,温度对卵孵化成功率无显著的影响。 32℃孵出幼体比较低于此温度的孵出幼体发育差 ,表现为躯干小、未利用的卵黄多。此外 ,32℃孵出幼体的运动表现比低温孵出幼体差 ,表现为特定体长 (snout ventlength ,SVL)的疾跑速小于低温孵出幼体 ,表明高温孵化卵对孵出幼体的运动能力有不利的影响。潮湿基质中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尾长大于干燥基质中孵出的幼体 ,并特征性地具有较小的剩余卵黄。 2 4℃胚胎发育能耗较大 ,胚胎从卵壳动用的无机物较少。温度影响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 ,30℃孵出幼体的尾长最大 ,32℃孵出幼体的头部最小。基质湿度对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无显著的影响。温度对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与湿度的影响无关。孵化水热环境诱导的幼体大小、质量和形态差异可能对幼体的生存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2  相似文献   
762.
分子信标探针用于PCR检测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的一段特异性DNA设计成分子信标探针,用于该病毒的PCR检测.温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所设计探针的发夹既可以形成也可以打开,符合PCR对分子信标探针的要求.结果表明,在PCR同时加入分子信标探针不影响PCR扩增,分子信标探针只能与目的DNA杂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随着PCR循环数的增加以及含目的DNA的质粒拷贝数的增加,荧光强度都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763.
基于Feng等人的神经电生理实验结果,建立了关于豹蛙(Rana pipien)半规隆凸(torus semicircularis)核团神经元频率调谐特性方向选择性反应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模型各个参数对模型方向性反应输出的影响。结果提示:1)听觉系统两侧的相互抑制作用-双耳抑制主要决定频率调谐特性的尖锐性随方向变化的特性;2)前级神经元对不同方位外界声源刺激具有不同强度平均脉冲发放的特征则主要  相似文献   
764.
欧亚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亚旋覆花是一种传统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欧亚旋覆花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本文试就欧亚旋覆花所含化学成分的结构式、理化性质和药理学活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5.
植物的叶片结构和功能性状受到自身、环境和系统发育的影响。该研究选取西双版纳20 hm2热带雨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内18种分布格局不同的大戟科植物, 测量了幼树叶片的解剖结构、水分关系特征、最大光合能力和暗呼吸, 主要探讨了叶片结构对植物耐旱性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耐旱性和光合能力之间的权衡关系, 以及环境水分条件对植物功能性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生境内植物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趋同性, 分布在山脊和山坡的种比沟谷种具有更强的耐失水能力; 2)去除了系统发育的影响后, 一些关键性状(特别是叶片密度和膨压丧失点时的水势、饱和渗透势等)之间存在跨生境尺度上的相关关系, 植物叶片结构同时影响了植物的耐失水能力和光合能力, 植物叶片自身的结构限制导致了植物的耐旱性(高的叶片密度、比叶质量)和光合能力(低的叶片密度、比叶质量)存在反向进化关系; 3)如果研究的植物类群亲缘关系较近, 传统的Pearson相关分析不能很好地揭示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因而必须采用系统发育独立对照差作相关分析。大戟科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在水分梯度和光梯度上的生态位分化也从功能性状的角度为热带季雨林能维持高生物多样性, 保持植物物种长期共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66.
利用PAUP和MrBayes软件,对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3个密码子位置的数据模块分别进行了豉甲科(Gyrinidae)和水生肉食亚目(Hydradephaga)在亚科或科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获得了理想的分析结果。由PAUP生成的豉甲科最优树来自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的分析,而由MrBayes生成的最优树来自全部密码子数据模块的分析。此外,用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生成的ME和MP树与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分析的结果也一致。亚科Orectochilinae和Gyrininae以高的支持率形成了单系。然而,来自亚科Enhydrinae的种Porrorhynchus landaisi landaisi呈现了异常的位置。SH-test检验也支持该异常位置,表明这个种可能代表了一个科。在来自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的水生肉食亚目最优ML树中,整个Hydradephaga树呈现单系,豉甲科位于树的基部,表明了该科在水生肉食亚目中是一个早期的分支。在树中还产生了一个单系的Dytiscoidea总科,由Dytiscidae、Hygrobiidae、Noteridae和Amphizoidae 4个科组成,单系的Haliplidae与之成为姐妹群。此外线粒体分子钟的结果表明豉甲科的5对相近种间的分化是一个短时期内发生的(0.01~1.81百万年前),这点可能与它们的特殊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767.
本研究通过测序Cytb基因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来推定15种麻蝇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世界麻蝇名录中,本研究的15种麻蝇能够代表麻蝇属Sarcophaga的6个亚属。连接序列(972 bp)被用于系统发育分析;分析方法包括了了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法。我们的结果提示了亚麻蝇亚属Parasarcophaga、别麻蝇亚属Boettcherisca以及红麻蝇亚属Liopygia的单系性,同时也表明蛇麻蝇亚属Liosarcophaga和德麻蝇亚属Pandelleisca并不是单源的。不过,目前的研究并不能分辨野德麻蝇S. (Pandelleisca) similis和峨眉叉麻蝇S. (Robineauella) coei的系统发育位置。此外,最大简约分析和似然功能分析在scopariiformis-iwuensis进化枝和polystylata-hui进化枝的关系上产生了不一致的系统发育推断。因此,后续研究不仅需要其他的分子标记,也需要更多的分类取样。  相似文献   
768.
泡桐花油的GC-MS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泡桐花脂溶性成分,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45个组分,各组分提取质谱图,经用人工解析及NIST05标准谱库检索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3,7,11,15-四甲基十六-1,6,10,14-四烯-3-醇(14.74%)、二十三(碳)烷(5.79%)、9,19-环羊毛甾-24-烯-3-醇(5.41%)、十六(烷)酸(5.09%)、十六烷基环氧乙烷(4.93%)等.对泡桐花索氏提取后的部分进一步水提,并分别测定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得知其脂溶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而水溶性成分则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较强.本次实验,可为泡桐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9.
目的 建立马内菲青霉蛋白酶的体外诱导方法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制作酶诱导培养基, 在不同pH 条件下培养马内菲青霉, 在280 nm紫外光下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诱导时间的蛋白酶活性。结果 成功诱导并定量测定了马内菲青霉在不同pH条件下、不同诱导时间的体外蛋白酶产出量。pH 4. 0 时, 菌株在第6 天出现分泌高峰; pH 5. 6 时, 菌株在第3 天出现分泌高峰; 而pH 7. 2 时, 菌株几乎无蛋白酶产出。结论 建立了马内菲青霉蛋白酶产出的体外诱导和检测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马内菲青霉体外蛋白酶的理化特性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77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农民。左面颊部及上唇左侧近鼻处皮肤红肿、瘙痒及刺痛2周,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皮炎”,给予外用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治疗后皮疹未消退,且不断向周边皮肤扩散,瘙痒及刺痛感加剧。于2007年3月来我“中心”就诊。询问病史,患者自述发疹前的1个月在剃须时,不慎刮伤上唇左侧的皮肤,伤口未经任何处理,此后皮疹逐渐扩大蔓延。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左面颊部、上唇左侧皮肤见暗红色斑片及毛囊性的丘疹、少量脓疱;并见绿豆大的结节融合成浸润性斑块,上覆少量的鳞屑及脓痂;轻度压痛,皮损边缘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