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开展鸟类幼体夜栖生境的研究,对于确定物种的生存策略并实施生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利用无线电遥测和直接跟踪的方法,对育雏早期(幼体孵化后大约2周内)雌体与幼体的夜栖生境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幼体孵化后1周内,雌体与幼体夜栖于地上(n=3);在第2周,它们开始上树夜栖(n=12)。当树栖时,偏好选择鳞皮冷杉-大果红杉林,并使用乔木盖度和坡度较大的地方。与育雏后期的正常夜栖生境相比,本阶段雌体与幼体的夜栖地的乔木盖度更大,但夜栖树胸径较小且靠近道路。基于本研究,建议在生境保护方面应该维持一定区域的乔木盖度,并适当注意保留一些中小型乔木。  相似文献   
12.
徐雨  张凯  窦亮  杨楠  王彬  冉江洪 《生态学报》2021,41(8):3248-3254
生境选择研究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先前对其生境选择进行过一定研究,但缺乏对生境选择层次性的考虑和界定。研究遵循学界对生境选择层次性的定义,从景观尺度(第2级尺度)调查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黄喉雉鹑在繁殖期的生境选择。通过设置80个样点,运用录音回放技术调查样点250 m缓冲半径内黄喉雉鹑的占域情况,然后通过地形数据和解译卫片提取有关生境变量,使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预测影响占域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冷红杉林、高山栎丛和高山松林的面积占比是决定黄喉雉鹑占域与否的最重要因子。冷红杉林和高山栎丛的占比高、高山松林的占比低,则黄喉雉鹑占域可能性大。该生境选择形式可能与逃避天敌和有利于觅食相关,建议在未来保护管理中注重对冷红杉林和高山栎丛的优先保护。同时,也需对生境的镶嵌式结构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和2009年的4~8月,在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对棕背黑头鸫Turdus kessler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鸟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营树上巢,营巢树种为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窝卵数为2~3枚(n=7),平均卵重(7.96±0.03)g(n=8),卵长径(32.7±0.17)mm,短径(21.9±0.13)mm(n=13),雌雄共同孵卵,以雌性为主,孵化期为15~17 d(n=2),孵化率为83.3%(n=18).雌雄共同育雏,以雄性为主,雏鸟出飞后主要在巢周围的林下或灌从活动,这时亲鸟仍会对幼鸟喂食.在同一繁殖季对巢有重复利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生境因子对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舟山市已生态恢复的岩质边坡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记录了36个不同生境条件下边坡样地中的植物种及生境因子,计算了4个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生境因子与边坡植被多样性交化的关系,以揭示生境因子对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 a到7 a的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坡位对边坡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最显著(P<0.05),不同坡位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物种丰富度差异明显,其变化呈现一致的趋势为下坡>中坡>上坡;坡向与Margalef指数显著相关(P<0.05),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植被多样性呈总体上升趋势;随着边坡恢复年限的延长,边坡植被多样性逐渐增加,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坡度、海拔、土壤厚度对边坡植被多样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各个生境因子均无显著关系,在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因此,坡位、坡向是影响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最重要的因子;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5.
求偶炫耀行为有助于鸟类吸引配偶,促进发情同步。目前,笼养绿尾虹雉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然繁殖率低,发情不同步导致卵不受精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求偶炫耀行为节律及天气因素对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4只雄性个体和5只雌性个体的观察发现,求偶炫耀仅由雄性来发起。3月底雄性开始出现求偶炫耀行为;4月求偶炫耀进入高峰阶段,并持续到5月初,5月中、下旬渐渐消失。在一天之中,07∶00—09∶00为求偶炫耀行为的高峰期。天气因素显著影响雄性求偶炫耀行为的发生频次,与晴天相比,阴天和雨天里求偶炫耀行为发生频次更高。建议在绿尾虹雉求偶炫耀期间,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同时适当创造阴湿环境,将笼舍的环境温湿度调控到一个适中的区域,为发情营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绿尾虹雉自然交配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四川省巴中市光雾山风景名胜区蝴蝶资源状况,于2021年5—10月对景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蝶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发现蝶类5科80属117种。物种数上,蛱蝶科Nymphalidae最多(55种,占47.01%),其次是弄蝶科Hesperiidae(20种)、灰蝶科Lycaenidae(16种)、粉蝶科Pieridae(15种)和凤蝶科Papilionidae(11种)。调查到的117种蝶类中,东洋种44种,古北种10种,广布种48种,另有15种未查明区系组成。本研究显示光雾山地区蝶类多样性在国内同类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中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当地生物多样性状况良好,尚未受到大规模人为干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