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艺冉  杨笑  门淑珍 《广西植物》2017,37(8):1000-1007
核仁G蛋白1(Nucleolar G protein 1,NOG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仁GTP酶,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参与60 S核糖体亚基前体的组装。在线虫中敲减NOG1的表达造成生长缓慢、虫体变小和寿命延长的表型,而过量表达NOG1则使线虫的寿命缩短。拟南芥的At1g10300基因注释为NOG1-2,但是其生物学功能还有待研究。该研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检测了该基因在拟南芥各个器官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7 d龄幼苗、茎生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获得了At1g10300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发现在长日照条件下,At1g10300突变体植株的莲座紧凑,莲座叶片长宽比降低,但叶面积和植株高度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叶形发生改变;突变体植株的抽薹时间晚于野生型。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突变体植株中开花促进因子FT、CO和GI的表达水平下调,而开花抑制因子FLC的表达水平上调。以上结果揭示At1g10300基因的突变影响了FT、CO、GI及FLC基因的表达,使植株出现晚花表型。  相似文献   
102.
用藻类毒素为指标发现湖水中污染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太湖选择 2 1个监测点 ,于 1 999年 5— 1 0月每月对太湖水质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指标与各地区关系进行分析 ,最后应用逐步回归找出主要指标及主要污染地区。结果表明太湖水域中的MC几何平均浓度为 40 7pgmL- 1 ( 2 0 .94— 1 8362 .0 1pgmL- 1 ) ,微囊藻毒素的存在和增长主要与微囊藻毒素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查明微囊藻毒素与其生长与总磷呈正相关 ,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其数学关系为 :对数微囊藻毒素(pgmL- 1 ) =6.5 38+ 1 .75 9 对数总磷 (ugL- 1 ) - 7.640 对数溶解氧 (mgL- 1 ) ,(R2 =0 .464,p <0 .0 1 )。用公式中三项指标构成的多元交互图 ,可以寻找湖水中主要污染点的分布。太湖主要污染点在 1 6、2 4和 9、1 0两处湖湾中。  相似文献   
103.
油田区多环芳烃污染盐碱土壤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海华  张淑珍  景旭东  张通  白志辉 《生态学报》2016,36(21):6994-7005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美国环保总署(USEPA)优先控制的一类有毒(致癌、致突变)的持久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方法是基于活性微生物细胞膜的PLFAs组分的生化检测技术,克服了传统培养方法只能分离出少量微生物(1%)的缺点。采用PLFAs方法,解析了土壤活性微生物对PAHs污染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分布情况可分为4种类型:Ⅰ型,微生物PLFAs种类最多,占该区土壤微生物PLFAs种类总数的57.7%,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最小;Ⅱ型,微生物PLFAs占PLFAs总数的30.8%,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较小;Ⅲ型,微生物PLFAs种类占总数的7.68%,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较大;Ⅳ型,微生物PLFAs的种类仅占总数的3.85%,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PLFAs的种类、生物量和生态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萘(Nap)、芴(Flu)、蒽(Ant)、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d)的相对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苊(Ace)、菲(Phe)、荧蒽(Fla)、芘(Pyr)、苯并[a]蒽(Baa)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PAHs的种类和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果将为开展PAHs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细菌总数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细菌总数测定一般采用常规平皿法,用肉眼观察计数。但深层的小菌落容易遗漏,易造成计数上的误差。由于多数细菌具有脱氢酶,在培养基中能产生脱氢作用,当遇到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存在时会发生显色反应。但高浓度的TTC对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  相似文献   
105.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灵芝三萜含量的多少是衡量灵芝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经研究发现茉莉酸甲酯能显著提高灵芝三萜含量并上调灵芝三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法尼酯焦磷酸合成酶和羊毛甾醇合成酶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在灵芝中建立的cDNA-AFLP体系,采用64对引物组合对灵芝的转录组进行分析。64对引物组合共产生3 910个TDFs。茉莉酸甲酯不同诱导条件下约有919个TDFs的表达谱发生了变化,占表达谱的23.5%,其中上调表达的有703个,下调表达的有216个。选择458个TDFs进行回收、TA克隆、测序后,获得390个高质量的TDFs片段。通过蛋白数据库同源性检索,并对蛋白功能进行GO分类,结果表明:390个高质量的TDFs中,BlastX比对后没有显著匹配的序列占77.1%。在有匹配蛋白的序列中,与碳代谢及能量相关的基因为最大一组,占35.2%,转录调控类及信号传导类基因分别占14.3%和11.0%。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茉莉酸甲酯对20个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与cDNA-AFLP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并通过灵芝基因过量表达技术和基因沉默技术对筛选到的相关基因进行沉默和过量表达,研究筛选到的基因在灵芝三萜生物合成与调控中的作用,获得大量参与灵芝三萜生物合成与调控的候选基因,进一步阐明了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灵芝基因表达的变化图。  相似文献   
106.
107.
胸腺素F_5的分离提纯方法,Goldstein等人已有报道,我们对以上方法进行改进和简化,并建立了应用人脐带血淋巴细胞作体外生物测定胸腺素活性的玫瑰花结方法。用此改进的方法制备的胸腺素F_5的生物化学和免疫化学的研究,以后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08.
青海特蚋亚属一新种(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mulium (Tetisimulium) xiaodaoense sp. nov.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female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Qinghai, China. This species is assigned to the subgenus Tetisimulium,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S. (T.) tachengense An and Mahe, 1994 and S. (T.) wutaishanense An and Yan, 2003. However, it is clearly differentiated from them by the structure of gonapophyses, genital fork, genital plate, paraproct and cercus of the female. All the specimens are kept in the Medical Entomology Collection Gallery,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Beijing.  相似文献   
109.
比较分析人源CD137L在毕赤酵母、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差异,建立适合CD137L的表达系统并检测CD137L的生物学活性。设计PCR引物,以酵母表达质粒pPIC9K-CD137L为模板,扩增CD137L片段,分别构建枯草杆菌表达质粒及大肠杆菌表达质粒,再转化至相应的宿主菌并筛选阳性转化子;SDS PAGE电泳分析CD137L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差异;稀释复性法复性CD137L包涵体,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CD137L;T细胞激活试验检测CD137L的活性。CD137L在3个表达系统中均可以表达并且得到质谱鉴定,但是在毕赤酵母、枯草杆菌中的表达量微弱,而在大肠杆菌中CD137L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平均1 L培养液能得到0.8 g包涵体沉淀,200 mg变性蛋白。经复性纯化后得到的CD137L能有效激活T细胞增殖并且其刺激活性呈现浓度依赖效应。与毕赤酵母、枯草杆菌相比,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CD137L蛋白,并且经稀释复性后CD137L保持了刺激小鼠T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0.
实验研究表明,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内扩散盒血浆凝块中培养2天后所生成的红系细胞团(E-CFU-D),既不是直接起源于BFU-E或ERC,也不是由骨髓幼稚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增殖的结果,它是一类在细胞分化中介于ERC和原红细胞之间的造血祖细胞。体内E_p浓度降低时,ERC的分化受阻,但是,E_p对E-CFU-D分化的影响却介于ERC与原红细胞之间。从体内、外的培养结果可见,当E_p浓度增高时,可以增强CFU-E或E-CFU-D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