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桃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RAPD技术,利用从20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十碱基引物对桃10个类群180个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得到180个位点。通过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在类群的遗传多样度上表现为:黄肉桃类>蜜桃类>蟠桃类>红叶桃类>硬肉桃类>碧桃类>水蜜桃类>油桃类>寿星桃类>垂枝桃类。在180个位点中检验出多样度范围在0.4以上的位点分布在桃总群体中的有37个,而在桃类群间的则有1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桃食用栽培品种的类群聚为一组;其它非食用桃类群各为一组。对桃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分析,为桃的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取食经历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了取食经历对美洲斑潜蝇雌Liriomyzasativae成虫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幼虫期在黄瓜取食而成虫期在四季豆上取食时 ,其雌成虫寿命、总产卵量和日平均产卵量均明显小于幼虫期在长豇豆上取食而成虫期在四季豆上取食时 (P <0 0 1 ) ;当幼虫期同在长豇豆上取食时 ,成虫在黄瓜上取食时的雌成虫寿命、总产卵量和日平均产卵量均明显小于成虫在四季豆取食时 (P<0 0 5或P <0 0 1 )。这说明美洲斑潜蝇幼虫和成虫取食经历对其成虫寿命和生殖力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20 0 3年 10月 6日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 ,2 0 0 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 (PaulC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得 (PeterMansfield)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1] 。保罗·劳特布尔 192 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小城悉尼 ,196 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 4年间 ,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此期间 ,他致力于核磁共振波谱学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MRS)及其应用的研究。劳特布…  相似文献   
74.
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小菜蛾对薇甘菊挥发油、芋烯、α-松油烯、里哪醇、β-石竹烯、马鞭草烯酮6种挥发物嗅觉反应,在网室,比较了挥发油及5种挥发物对小菜蛾雌虫产卵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挥发油不仅对小菜蛾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且能显著地减少其成虫在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薇甘菊挥发油所含的5种挥发性化合物中芋烯、α-松油烯和里哪醇表现出较强的驱避效果(流量为100-180mL/min)和产卵抑制作用(剂量为10-20μL/株),而小菜蛾对马鞭草烯酮和β-石竹烯的嗅觉反应以及小菜蛾在这两种化合物处理的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5.
昆虫共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虫与微生物的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从形态学或生活史上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细菌、酵母和立克次氏体.  相似文献   
76.
实验室研究表明若虫期拥挤显著延长了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的发育历期 ,但电光叶蝉Reciliadorsalis的历期受影响不显著 ;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两种的性比、产卵前期和繁殖力不显著。若虫期高密度下的白背飞虱短翅率、电光叶蝉的若虫存活率显著降低。繁殖力和成虫寿命在成虫期也拥挤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受到影响。特定年龄生命表分析表明拥挤对白背飞虱的综合影响程度比对电光叶蝉小。常发性、潜在性昆虫对若虫期、成虫期拥挤的反应并不总是如文献中所言表现为繁殖力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内禀增长力可较完整地描绘这种反应。白背飞虱作为一常发性昆虫与潜在性昆虫电光叶蝉的生态学特性的差异表现在 :未成熟期短、繁殖力和产出卵速率均高 ,因而内禀增长力也高。  相似文献   
77.
棉田优势天敌对棉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及其方程Ya=b0 ∑bixi ∑bijxij ∑biixi^2分别研究了棉田优势天敌类群小花蝽,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对棉铃虫卵,小花蝽,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拟水涯狼蛛对棉铃虫1-2龄幼虫和三突花蛛,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拟水涯狼蛛对棉铃虫3-6龄幼虫的捕食作用。通过对方程的失拟性检验和显著性检验以及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分析了这些捕食性天敌与棉铃虫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捕食性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8.
刘芳  娄永根  程家安 《昆虫知识》2003,40(6):481-486
综述了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相互作用的进化过程。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特征和功能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之间长期进化的结果。在植物、植食性昆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进化过程中,3个不同营养级,包括植物、植食性昆虫和天敌有着各自的调节和利用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策略。但有一些问题,如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的诱导防御在田间是否真正能起到保护作用等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79.
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4株高度特异性的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WPH-1H9、WPH-2B6、WPH-2E12和WPH-3F12。这些抗体与其它8种昆虫未发生交叉反应,其中WPH-2B6可与白背飞虱所有虫态发生反应,其余3株只与卵和雌成虫发生反应。应用免疫双扩散法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结果表明:WPH-2B6为IgG2b亚类,其余均为IgG1亚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表明,白背飞虱抗原主要由分子量分别为182、116、66.2及40 kD的4个多肽组成,其中WPH-2B6与182、116 kD的多肽结合,其余3株的单抗只与116 kD的多肽具有亲和性。最后对这些单克隆抗体在捕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6-24头/盆若虫和2-6对/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11和协优9308上,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930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在互利关系,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