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在室内对转基因水稻KMD1中的Cry1Ab毒蛋白经食物链在几种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体内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水稻孕穗期还是成熟期,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连续取食KMD1或取食KMD1.36 h后移至对照品种秀水11上取食不同时间后,幼虫体内的Cry1Ab含量均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稻眼蝶 Mycalesis gotama幼虫连续取食KMD1或在KMD1上取食两天后移至秀水11上继续取食不同时间,体内的Cry1Ab含量也都随取食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下降速度较二化螟更快。取食KMD1的二化螟和稻眼蝶幼虫的粪便中均检测到较高浓度的Cry1Ab,对照组中均无Cry1Ab。取食KMD1的二化螟幼虫血淋巴中检测到Cry1Ab,含量为3.5 ng/g。取食KMD1的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稻蚜Sitobion avenae以及饲喂取食过KMD1的二化螟或稻眼蝶幼虫的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体内都含有一定浓度的Cry1Ab,其中,拟水狼蛛体内的CrylAb含量以饲喂取食KMD1稻眼蝶幼虫的含量最高,约为饲喂取食KMD1二化螟幼虫的60倍。这些结果表明Cry1Ab可以沿水稻害虫天敌食物链传递。  相似文献   
632.
转Bt基因水稻对两种弹尾虫及尖钩宽黾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Bt基因水稻KMD1、KMD2和对照水稻XS11稻田主要有两种弹尾虫:灰橄榄长角跳虫 Entomobryagriseoolivata (Packard) 和钩圆跳虫 Bourletiella christianseni Banks。两种Bt稻田中灰橄榄长角跳虫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XS11稻田;在以KMD1和KMD2腐烂 茎叶为食的灰橄榄长角跳虫成虫中检测到微量Cry1Ab杀虫蛋白。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管是单 头捕食还是多头协同捕食,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Lundblad 成虫对用3种供试 水稻残体饲养的灰橄榄长角跳虫的捕食量和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日捕食量、瞬 时攻击率(a)和处理时间(Th)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33.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杀螟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该品系的抗性遗传形式,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形式为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并呈不完全显性。该品系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杀扑磷有低度交互抗性;对溴氰菊酯、灭多威和叶蝉散等药剂无交互抗性。还发现该品系对杀螟丹的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634.
从扬子石化的废水淤泥中筛选到1株假丝酵母(Candida),其发酵上清液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2.3mN/m降到32.5mN/m。发酵上清液经酸化、丙酮沉淀后得到浅黄色固体,经TLC、IR、GC-MS分析表明:此种物质为脂肽类物质,疏水基部分为十六碳酸和9-十八烯酸,亲水基部分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150mg/L,可耐受120℃高温和饱和浓度盐离子(质量分数为36%的Na+),pH适应范围广(pH2~12),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635.
采用饲料含毒法,测定了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 1日龄幼虫连续取食含不同浓度Cd^2+或Cu^2+的人工饲料,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二种重金属离子能诱导昆虫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且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在0—1600μg/g饲料浓度范围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与幼虫取食Cd^2+和Cu^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所求回归方程分别为y=0.2789+0.0002x和y=0.3141+0.0002x。当处理浓度为800μg/g时,在0-120h时间内,MDA含量与幼虫取食Cd^2+和Cu^2+的时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3041+0.0042x和y=0.3251+0.0029x。  相似文献   
636.
目的:获得牛气管黏膜抗菌肽(bTAP)成熟肽的基因序列,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从新屠宰的黄牛气管黏膜中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以此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鉴定随机挑选1个阳性重组子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较,并做NCBIBlast比对。结果:PCR扩增出bTAP成熟肽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验证了其正确性;NCBIBlast比对表明,与bTAP成熟肽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分别是牛β-防御素11、牛β-防御素12、牛β-防御素402、牛β-防御素403、绵羊β-防御素1、绵羊β-防御素2、山羊β-防御素1及山羊β-防御素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07%、78.95%、80.70%、83.33%、83.33%、80.70%、81.58%和81.5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8.42%、65.79%、68.42%、76.32%、71.05%、63.16%、63.16%和68.42%。结论:成功克隆了bTAP成熟肽的基因序列,NCBIBlas比对表明bTAP与防御素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系基因。  相似文献   
637.
果胶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黑龙江省巴彦县亚麻厂不同发酵时期的沤麻液中 ,分离得到两株果胶酶产生菌MHZP 0 1和MHZP 0 2 ,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在温度为 33~ 37℃ ,pH 5~ 6,工业级原料C N(质量比 )为 1∶1时 ,为这两株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638.
小鼠巢蛋白基因结构及其转录调控元件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筛选小鼠基因组BAC文库,得到小鼠巢蛋白基因组23.3kb DNA序列,其中约15.3kb已完成测序。与小鼠cDNA序列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巢蛋白基因包含3个内含子。与大鼠及人巢蛋白基因相比,小鼠巢蛋白基因中3个内含子的位置及大小均很保守。利用神经发育的体外实验模型,检测小鼠巢蛋白基因第2个内含子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调控活性。系列缺失质粒转染细胞显示,小鼠巢蛋白基因第2个内含子对报告基因的转录具  相似文献   
639.
【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的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2、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的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的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40.
于澜  张亮  张蕾  王芳  刘梓谕  程林峰  薛添  吴兴安  徐志凯  张芳琳 《生物磁学》2013,(30):5811-5816,5824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糖基化与病毒的感染性和免疫原性等的关系,构建含有汉滩病毒(HTNV)囊膜糖蛋白(GP)糖基化位点突变体的重组假病毒。方法: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分别突变了HTNV 76-118株的5个N-糖基化位点并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构建5株重组假病毒。感染HEK293细胞后,进行RT-PCR鉴定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经测序显示构建的含有N-糖基化位点突变体的5个重组假病毒原序列中的天冬酰胺(N)均被置换为谷氨酰胺(Q)。RT-PCR结果显示5个重组假病毒均有HTNV GP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5个重组假病毒均可表达HTNV的Gn和Gc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HTNV包膜糖蛋白糖基化位点突变体的5个重组假病毒,分别命名为rLV-M1、rLV-M2、rLV-M3、rLV-M4和rLV-M5。本研究为明确N-糖基化对汉坦病毒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工具,并为汉坦病毒疫苗及致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