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一种构建改形单域抗体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一种构建改形单域抗体的实用新方法,与以往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不需要对抗体进行空间结构模拟,以确定人源抗体的FRs接受序列及在人源FRs接受序列中哪些氨基酸残基需要突变,并且该方法将抗体的改形与亲和力成熟于同一过程完成,利用该方法构建了改形抗CD28重链单域抗体,根据一种鼠源抗CD28重链单域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于GenBank中查得两条与之最同源的人源抗体序列,利用其中一条的FRs作为改形抗体的主框架进行改形构建,将鼠源抗体的CDR区插入到人源FR区后,对人源FR区的一些氨基酸残基进行替换突变,替换的氨基酸残基数及替换原则主要是根据对查到的人源抗体序列,鼠源抗体序列,以及这些序列与Kabat分类中的种属序列进行的比较,为了增加改形抗体基因的多样性,对要被替换的氨基酸残基在基因合成中采用简并的方式,使要被替换的氨基酸残基和替换的氨基酸残基都有机会出现,二者出现的几率各为50%,同时,在将大小不同的合成核苷酸片段采用重叠PCR扩增以获得完整改形抗体基因时,采用高Mg^2 浓度下和使用TaqDNA聚合酶,以进一步随机引入突变,利用重叠PCR产物构建了一个噬菌体抗体库,经过3轮淘选后,获得了几个具有较高免疫学活性的改形抗体,对其中的两个抗体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将两个抗体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复性后的表达蛋白仍具有较高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2.
周驿之  程艳霞  樊莹  易磊 《生态学报》2018,38(14):5109-5119
环境是影响植物生理性状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来研究植物生理性状的改变是目前研究植物生理生态的热点,而高海拔地区多样的环境为研究物种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本研究通过移栽的技术手段,将分布在海拔750 m、海拔1200 m和海拔1400 m的3~5年生白桦幼苗移植到海拔750 m相同的林下环境条件下,将3种白桦移栽幼苗和野生白桦幼苗的光响应参数、光谱反射率以及光谱反射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移栽初期和移栽一年后植物生理性状的异同,探索白桦幼苗迁入新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初期,通过对比不同海拔来源的白桦移栽幼苗彼此之间各项生理性状以及与原海拔野生白桦幼苗的生理性状发现,包括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在内的生理性状差异显著(P0.05),幼苗光谱反射指数差异性显著(P0.05)。经过一年的适应,不同海拔来源的白桦幼苗与移栽地海拔750 m野生白桦幼苗的生理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苗光谱反射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与原海拔野生幼苗生理性状之间差异显著(P0.05),幼苗光谱反射指数差异显著(P0.05)。在移栽初期,移栽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已经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仍保留原海拔野生幼苗的生理特性;移栽一年后,移栽幼苗逐渐适应环境,其相关生理性状发生改变,并趋同于移栽地野生白桦幼苗的生理性状。对比一个生长季前后白桦移栽幼苗生理性状的变化可以发现,白桦作为先锋种植物,在新迁入环境后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通过调整生理性状适应新环境。研究对幼苗在林下的演替以及森林的更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3.
目的:获得牛气管黏膜抗菌肽(bTAP)成熟肽的基因序列,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从新屠宰的黄牛气管黏膜中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以此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鉴定随机挑选1个阳性重组子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较,并做NCBIBlast比对。结果:PCR扩增出bTAP成熟肽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验证了其正确性;NCBIBlast比对表明,与bTAP成熟肽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分别是牛β-防御素11、牛β-防御素12、牛β-防御素402、牛β-防御素403、绵羊β-防御素1、绵羊β-防御素2、山羊β-防御素1及山羊β-防御素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07%、78.95%、80.70%、83.33%、83.33%、80.70%、81.58%和81.5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8.42%、65.79%、68.42%、76.32%、71.05%、63.16%、63.16%和68.42%。结论:成功克隆了bTAP成熟肽的基因序列,NCBIBlas比对表明bTAP与防御素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系基因。  相似文献   
894.
【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的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2、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的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的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95.
小鼠巢蛋白基因结构及其转录调控元件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筛选小鼠基因组BAC文库,得到小鼠巢蛋白基因组23.3kb DNA序列,其中约15.3kb已完成测序。与小鼠cDNA序列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巢蛋白基因包含3个内含子。与大鼠及人巢蛋白基因相比,小鼠巢蛋白基因中3个内含子的位置及大小均很保守。利用神经发育的体外实验模型,检测小鼠巢蛋白基因第2个内含子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调控活性。系列缺失质粒转染细胞显示,小鼠巢蛋白基因第2个内含子对报告基因的转录具  相似文献   
896.
对采自芜湖市三个不同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17个克隆的线粒体COⅠ基因和rDNAITS1序列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不同克隆间COⅠ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4.0%,平均为5.1%;ITS1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7.4%,平均为2.2%。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NJ树、MP树、ML树和贝叶斯树)均支持将17个克隆划分为三个姐妹种,各姐妹种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7.2%-14.0%。基于ITS1序列构建的同样四种分子系统树也支持将17个克隆划分为三个姐妹种,但其中的克隆HE5在姐妹种中的归属与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所得出的结果不同,各姐妹种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9%-7.4%。混交雌体和雄体间的交配实验结果表明,轮虫各姐妹种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克隆HE5在姐妹种中的归属应与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所得出的结果一致;ITS1序列进化速率较低,不宜用于轮虫姐妹种的准确甄别。COⅠ基因进化钟计算结果显示,三个姐妹种间,克隆LE9所属的姐妹种早在8百万年前便分化形成出来,HE1、HE2、HE4-7所属的姐妹种于5百万年前分化产生。  相似文献   
897.
本文简要介绍植物与病原菌在细胞壁层面上的相互作用,并从植物细胞对受侵过程中细胞壁损伤的感知、细胞壁损伤引起植物抗病信号途径的活化、植物细胞壁防卫反应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重点概述植物细胞壁抗性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98.
黄一鑫  程艳霞 《生态学报》2022,42(22):9121-9129
在林窗、林缘、林下3种自然光环境下,对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常见树种拧筋槭、白牛槭、色木槭和红松的光合和光谱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从生理生态角度探讨它们对自然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4种乔木幼树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随着生长环境光强的下降而减小,林下各树种幼树LSP和LCP显著低于林窗内幼树(P<0.05);除白牛槭外林下其他树种最大净光合效率(Pnmax)均显著小于林窗内幼树(P<0.05);不同树种幼树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暗呼吸速率(Rd)随光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各环境间差异较小。除白牛槭外,其他树种幼树叶绿素归一化指数(Chl NDI)随环境光强的减少而增大,林下树种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普遍高于光条件更好环境下树种,说明林下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大于其他光环境;各树种植物叶片水分指数(WI)在不同光环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光强越大植物叶片WI越小,植物叶片水分浓度越小。林缘下3种槭属幼树结构不敏感植被光谱指数(SIPI)显著小于其他光环境(P<0.05)...  相似文献   
899.
摘要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顺铂+紫杉醇(T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和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影响。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呼吸院区呼吸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分组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其中研究组50例,TP方案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仅T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TAP、Hsp90α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的累积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TA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Hsp90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生存资料之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经LogRank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有效调节肿瘤标志物和血清TAP、Hsp90α水平,延长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00.
摘要 目的:探讨益心舒片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南京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接受美托洛尔治疗)和研究组(n=63,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益心舒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研究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CO、LVEF升高,LVEDD缩小,研究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下降,研究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ET-1下降,NO升高,研究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4.76%)、研究组(6.3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益心舒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