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1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汉波  沙涛  程立忠  丁骅孙 《遗传》2002,24(3):395-188
基于大肠杆菌FC40菌株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应性突变依赖RecBCD重组途径的酶,要求SOS反应的部分基因功能,lac+回复突变序列都是在单核苷酸短重复序列处的一个碱基缺失。有证据表明有的适应性突变来自一个或多个暂时性的超突变的细胞亚群,它们的基因组发生大量的突变,转座子高频丢失。产生这种暂时性的超突变的增变子可能是因为细胞的MMR活性暂时不足,或是因错误翻译产生丧失了校读活性的DNA聚合酶III。其他一些研究系统虽然得到了一些同FC40菌株不一致的结论,但所有实验证据都表明,在饥饿等环境胁迫因子作用下,非生长或缓慢生长的细胞可以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具有生长依赖的自发突变所不同的一些遗传学特征。 Abstract: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Escherichia coli FC40 showed that adaptive mutations required the enzymes of RecBCD recombination pathway and some unknown proteins of SOS response,and the mutation spectrum of lac+ revertants is single-base deletions in the small mononucleotide repeats.Some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revertants with adaptive mutations partly come from one (or some) subset of transient hypermutable subpopulation of cells,in which high frequently losing of transposons and genome-wide mutations were observed.It was suggested that this kind of transient hypermutability may be due to the transient deficient activity of mismatch repair (MMR) system,or a defective epsilon unit of DNA polymerase III generated by mistranslation.Although other systems demonstrated some different mechanisms from FC40,all research works suggested that,adaptive mutations occurred in nondividing or nongrowing cells under environmental stresses,for example,starvation,displayed different genetic features from growth-dependent spontaneous mutation.  相似文献   
12.
松口蘑与假松口蘑ITS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松口蘑和假松口蘑进行ITS序列测序,通过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发现松口蘑与假松口蘑的5.8SrDNA序列完全一致,ITS1和ITS2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松口蘑ITS序列长度为601bp,假松口蘑ITS序列长度为563bp。设计了扩增松口蘑和假松口蘑ITS1的特异性引物,能够快速地区别松口蘑与假松口蘑。  相似文献   
13.
发酵液中曲酸的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 7年斋滕在蒸米发酵物中发现曲酸(Kojicacid)。 1 92 4年 ,薮田测定了曲酸的结构[1,2 ] ,化学名称为 5 -羟基——— 2 -羟甲基- 1 ,4吡喃酮 ,相对分子质量 1 42 .1。曲酸具有抑菌能力、抗氧化性、与金属离子螯合作用等性质 ,因此在食品中可作为防腐剂、保鲜剂、护色剂 ;曲酸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 ,有显著的增白作用 ,现已在美白化妆品、浴剂及牙膏等日化工业中应用[2 ,3] ;它还可作为香料合成的中间体 ,故此国内外近来对曲酸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目前 ,采用发酵法生产曲酸的方法较多 ,对发酵液中曲酸的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松茸ITS特异性引物对松茸分离物进行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一对ITS通用引物(YIS4-ITS5)和一对松茸物ITS特异性引物(TMF-TMR)对来源于云南省不同地区的6个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子实体及其6株分离物,3个假松茸(Tricholoma bakamatsutake)子实体及其3株分离物、侧耳(Pleurotus astreat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ITS4-ITS5能将所有的样品扩增,并得到600bp左右的DNA扩增条带,TMFTMR扩增时,只有松茸子实体及其对应分离物有扩增条带,DNA片段大小在500bp左右。进一步对松茸子实体(TG25)及其分离物(TM25112.2)进行WS序列测定表明两者的DNA同源性为100%,从而证明所分离到的6个菌株确为松茸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5.
三氯化铁比色法测定曲酸含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理珉  程立忠  陆和生 《生物技术》2000,10(3):F003-F003,F002
曲酸(Kojicacid)又名5-羟基-2-羟甲基-4-吡喃酮,1907年斋滕在蒸米发酵物中发现曲酸,1924年,薮田测定了曲酸的结构[1]。曲酸在食品中可作为防腐剂、保鲜剂、护色剂,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能抑制熏肉中亚硝酸钠转化为致癌的亚硝胺;曲酸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有显著的增白作用,现已在美白化妆品、浴剂及牙膏等日化工业中应用[2];它还可作为香料合成的中间体,故此国内外近来对曲酸开展了广泛研究。目前,发酵法生产曲酸的方法有:表面静态培养法、通风发酵法、半连续微孔薄膜表面液态培养技术、固定化细胞技术等[3]…  相似文献   
16.
松茸菌丝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因素实验正交优选法比较不同酶、渗透压稳定剂、菌丝生理状况、菌丝培养基、预处理液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松茸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和再生培养基、明胶、酪蛋白对松茸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以0.6M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剂,2-硫基苏糖醇为预处理液,用2%蜗牛酶在30℃酶解6h,每克菌丝可以得到1×106个原生质体.再生最优条件0.6MMgSO4,PDY再生培养基,2.5%明胶,松茸菌丝再生率最高4.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