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解南瓜(Cucurbita sp.)果实中的特征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5个品种(‘新美玉’、宝丰’、‘金磨盘’、‘健宝’和‘东升’)果肉的挥发性成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品种南瓜果肉中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醛类和烃类为主,其中壬醛、正己醛、反,反-2,4-庚二烯醛、顺-壬-3-烯-1-醇和正己醇等化合物为南瓜果肉的主要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表明,南瓜5个品种果肉的风味差异化合物主要有9种,其中十一醛和反-2-壬烯醛为‘健宝’和‘东升’的特征风味物质;1,9-壬二醇是‘宝丰’的标志性风味物质;‘金磨盘’和‘新美玉’因3-壬炔-1-醇相对含量较高而区别于其他品种。因此,特征挥发性物质为南瓜品种改良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评价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的营养品质,测定了6个品种花球的10项营养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花椰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10项品质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幅度为12.22%~ 131.21%。维生素C (Vc)、总黄酮、总多酚、Fe、Ca、P、蛋白质含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性。系统聚类分析将6种花椰菜分为4类,黄色花椰菜‘209’、‘100’和‘217’各为1类,白色花椰菜‘210’、‘214’和‘218’聚为1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花椰菜品质综合评价的3个主成分,获得6个营养评价指标:Vc、总黄酮、总多酚、Fe、Ca和P。通过建立评价函数模型: F= 0.5591Z1+0.2189Z2+0.1669Z3,筛选出‘209’花椰菜的营养品质最高。这为挖掘及选育优良花椰菜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郑华斌  刘建霞  姚林  贺慧  黄璜   《生态学杂志》2014,25(9):2598-2604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生态稻作(RT)和垄厢生态稻作(B)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传统稻作(CK)相比,RT的Y两优1号产量显著提高了28.7%,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16.1%,每穗粒数高6.8%,汕优63和黄华占的RT、B处理产量分别高24.3%和19.7%、12.0%和16.2%.RT的Y两优1号叶面积、抽穗前及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量都高于CK,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粒重/叶面积分别比CK高8.1%、14.8%和15.8%,光合势比CK高32.2%,而净同化率则比CK低9.3%.
  相似文献   
34.
目的用包埋前原位尾端标记技术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小鼠淋巴结生发中心早期凋亡细胞。方法用GA,PA,PLP分别固定淋巴组织,将其分别切成50μm切片,TUNEL染色,制成1μm切片光镜确认,着色部位制成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GA固定的组织中细胞核的TUNEL染色,虽然表面清晰可见,但对组织渗透性较差;PA固定的组织清晰度稍差,但渗透性最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效果满意,PLP固定染色效果差,在细胞凋亡的早期,用PA染色时凋亡的细胞核内,可见尚未出现凋亡的生发中心细胞核形态学改变以及核染色质浓缩的核。结论以PA固定的组织,用包埋前技术、TUNEL染色的方法具有简便,染色清晰,易分辨,特异性强的特点,且未见标本损坏现象。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TMJO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关节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大张口度、张口VAS评分和张口偏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17/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张口VAS评分和张口偏斜显著降低,最大张口度显著增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TMJ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6.
羽衣甘蓝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植物名称 羽衣甘蓝 (Brassicaoleraceavar.Rubra)。2 材料类别 无菌苗幼嫩茎段。3 培养条件  (1 )种子萌发培养基 :1 2MS GA3 1mg·L-1(单位下同 ) ;(2 )增殖培养基 :MS 6 BA 2 .0 NAA 0 .1 ;(3 )生根培养基 :1 2MS NAA 0 .0 5。所有培养基均加 0 .7%琼脂和 3 %的蔗糖 ,pH 5 .8,培养温度 (2 5± 2 )℃ ,光照 1 2h·d-1,光照度 2 0 0 0lx左右。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种子用自来水洗 3次 ,再用 75 %酒精消毒 3 0s,HgCl2 消毒 8min ,再用无菌水洗 3…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采用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制备的定向结构软骨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在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生成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制备牛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利用温度梯度热诱导相分离技术构建具备垂直定向孔道结构的软骨支架,同时采用传统冷冻干燥方法制备非定向支架,检测两组支架的力学性能;提取兔关节软骨细胞,分别接种两组支架,体外静态培养2周及4周后取材,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化学分析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定向软骨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数值明显高于非定向软骨支架,体外培养时定向支架上种子细胞在3-9d内增殖高于非定向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静态培养4周后形成的两组新生组织工程软骨进行软骨特异性染色均呈阳性,在定向组新生软骨切片中在垂直方向上可见大量呈规则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两组新生软骨的生物化学检测包括总DNA、总GAG及总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组织工程软骨压缩弹性模量在2周及4周时均高于非定向组织工程软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织工程软骨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关节软骨(P〈0.05)。结论: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制备的定向结构软骨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在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能够成功生成具有定向纤维结构的组织工程软骨,并可以有效促进新生软骨组织力学性能的提升,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不同大小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盐析法制备三种不同孔径的(200-300μm、300-450μm、450-600μm)CPC材料,利用Micro-CT测量三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孔隙率。无菌条件下取新生大鼠BMSCs原代培养并传代;将三组材料分别放置于24孔板内,每个材料接种5×104个细胞后,37℃、饱和湿度环境下静置培养。于接种后第1、4、7、14、21天用picogreen试剂盒测定细胞增值率;并在第14天、21天戊二醛固定材料并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生长情况。结果:micro-CT测量结果显示:三种CPC材料孔径间相互连通,孔隙率均大于68%,平均孔径分别为235μm、422μm、505μm。细胞在三组材料上均呈对数增长趋势,在第14天到达平台期,在第1天三组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第4天450-6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第7天细胞数量随孔径的增加而增加,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200-3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300-450μm组和450-600μ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孔径大小可影响大鼠BMSCs在多孔CPC材料上的增殖能力,随着孔径增大,细胞增殖力增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孔径结构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
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揭示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及其生态机制是入侵植物生态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以及外来植物的不同入侵阶段对其功能性状的需求, 探讨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性及其入侵机理。迄今研究较多的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主要包括形态性状、生长性状、生理性状、繁殖性状、种子性状、克隆性状、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等。这些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随着入侵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在传播到达阶段, 种子性状对入侵具有重要影响; 在定居建群阶段, 与植物抗逆性和适应性相关的生理性状和繁殖性状发挥主要作用; 在扩散入侵阶段, 克隆性状和影响植物竞争能力的生理性状对植物成功入侵具有重要贡献。由于植物入侵性是其功能性状和环境因素互作的结果, 且功能性状的作用随环境因素和入侵阶段不同而异, 因此, 结合外来植物入侵阶段, 并考虑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 是入侵生物学中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兔心脏采血制备PRF,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分离培养兔BM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 实验,分为PRF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诱导培养21d 后,对三组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成软骨鉴定染色(甲苯胺蓝、II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相关基因表达检测(Ⅱ型胶原、Aggrecan、SOX9)。结果:PRF 组和阳性对照组中BMSCs经诱导后,细 胞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圆形;甲苯胺蓝、II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Ⅱ型胶原、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均 较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未见相关分化现象。结论:PRF在体外可促进兔BMSCs 成软骨分化,可作为自体生物 材料,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