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0篇
  2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目的:通过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中的Sirtuin-3(Sirt3)蛋白的表达水平,阐明Sirt3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MS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MSCs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刺激组、H2O2+Sirt3转染组、H2O2+Sirt3 si RNA转染组。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3及cyclophilin d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沉淀法检测cyclophilin d乙酰化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H2O2刺激使MSCs中Sirt3表达水平降低。2转染Sirt3可减少H2O2诱导的MSCs的凋亡,而转染Sirt3 si RNA可增加H2O2诱导的MSCs的凋亡。3Sirt3蛋白的含量并不影响cyclophilin d的表达,但影响cyclophilin d的乙酰化水平。结论:Sirt3可能通过减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 PTP)中的关键蛋白cyclophilin d的乙酰化水平,进一步抑制m PTP的开放,从而减少H2O2诱导的MS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72.
从酸奶中筛选到一株乳链菌肽产生菌A1-06,研究了各种条件因素对其合成能力的影响。通过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以质量分数2.0%的蔗糖为唯一碳源、0.25%的酵母膏为唯一氮源条件下,A1-06合成乳链菌肽的产率为0.3 g.L-1,效价为1.018×106U.L-1,比在基础培养基中合成的活性提高17%。Mn2+对A1-06的合成能力有抑制作用,而吐温-80则有促进作用。对乳链菌肽及其Zn2+和Fe2+的螯合物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乳链菌肽螯合Fe(Ⅱ)对G-菌有抑制作用,6 h的抑菌率为50.3%,而乳链菌肽、乳链菌肽螯合Zn(Ⅱ)对G-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都江堰地区灌丛内迺栎橡子的捕食和搬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以四川都江堰常绿阔叶林灌丛内的优势种———栎 (Quercusserrata)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昆虫、鼠类和真菌对栎橡子的捕食和搬运。结果表明 :(1 )取食橡子的鼠类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在年间差异较小 ,这可能与三年间栎橡子的产量相对稳定有关 ;(2 )栎橡子的虫蛀率在三年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范围在 1 4 1 7% - 32 4 9%之间 ;(3)鼠类的就地取食和搬运是影响种子库内橡子命运的主要因素 ;(4 )橡子虫蛀率的变化影响鼠类的觅食活动。鼠类对饱满橡子和虫蛀橡子的选择性取食和搬运可能影响许多坚果植物 (栎树 )的自然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74.
氮肥水平对甘蓝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京丰1号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蓝产量、品质以及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蓝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于施氮量为185.14 kg/hm2时产量最高(25.86 kg/8.4 m2).(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蓝的NO3--N含量明显增加,而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则逐渐下降,并且残留在土壤中的NO3--N含量持续增加.因此,为达到优质高产并同时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在生产实践中甘蓝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85.14 kg/hm2.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结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12级影像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学生随机分为两个教学班(A班与B班)。A班(102人)采用LBL教学,B班(42人)采用LBL结合PBL教学。其中,B班在PBL教学中分为7个小组,每组6人。课程结束后,两班采取相同试卷考试,对考试总成绩及论述题成绩比较分析,采用DREEM量表对教育环境进行评估。结果:B班论述题成绩显著高于A班(P0.05),但两班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EEM量表调查显示,B班学生的学习知觉、环境知觉、社交自我知觉、教育环境评估得分显著高于A班(P0.05);两班对教师的知觉、学术自我知觉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L结合PBL教学可有效改善生理学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6.
脑机接口(BCI)系统可以把大脑发出的信息直接转换成能够驱动外部设备的命令,并代替人的肢体或感觉器官实现人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控制。BCI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可长时间持续探测或者注射信号的方法。该文综述了当前BCI研究中不同脑电信号的提取方式特征以及信号记录装置,通过分析总结了其优缺点。对于各种不同信号方式的BCI,都有待于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盐酸纳美芬用于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SAⅠ-Ⅱ级于腹腔镜下行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纳美芬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缝皮结束时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和盐酸纳洛酮4μg/kg。观察并记录手术维持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失血量和尿量,术中麻醉用药消耗量。术毕停麻醉用药后自给目的药物起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同时观察病人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及躁动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纳美芬处理组患者麻醉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于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优于B组(P〈0.05)。结论:与纳洛酮相比,盐酸纳美芬用于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麻醉后复苏临床效果良好且更加稳定,有利于患者麻醉复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及稳定干扰Nodal的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株,并鉴定其EMT表型,用于研究Nodal诱导黑色素瘤EMT的现象及机理。方法:将过表达小鼠Nodal基因的质粒pL-tdTomatomNodal,及携带有干扰Nodal基因序列的shRNA质粒pGFP-V-RS-Nodal,分别转染B16细胞。通过抗性筛选富集,阳性克隆挑选及扩大培养,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B16/dT-mNodal及B16/sh-Nodal。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内Nodal的过表达及敲除情况和EMT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两株细胞均构建成功,B16/dT-mNodal细胞株发出强烈红色荧光,胞内Nodal水平上调明显,并呈现间质细胞特性;B16/sh-Nodal细胞株发出强烈绿色荧光,胞内Nodal水平下调明显,并呈现上皮细胞特性。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Nodal及稳定干扰Nodal的B16细胞株,并构建Nodal影响B16细胞EMT过程的模型,为研究Nodal在黑色素瘤EMT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79.
类器官弥补了传统研究中细胞简单模型与动物复杂模型的不足,为生命体关键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并在疾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再生医学、生物材料评价等方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对近10年类器官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出类器官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类器官的主要研究领域,并解析类器官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类器官在生物医药、再生医学和疾病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矿物是无机自然界吸收与转化能量的重要载体,其与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体现出矿物电子能量对微生物生长代谢与能量获取方式的影响。根据电子来源与产生途径,以往研究表明矿物中变价元素原子最外层或次外层价电子与半导体矿物导带上的光电子是微生物可以利用的两种不同胞外电子能量形式,其产生及传递方式与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电子载体密切相关。在协同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矿物不同电子能量形式之间既有相似性亦存在着差异。反过来,微生物胞内-胞外电子传递途径也影响对矿物电子能量的吸收与获取,进而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等生命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在阐述矿物不同电子能量形式产生机制及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基础上,综述了微生物获取矿物电子能量所需的不同电子载体类型与传递途径,探讨了矿物不同电子能量形式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影响,展望了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利用矿物电子能量调节其生命活动、调控元素与能量循环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